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樊城區(qū)風華路13號。法定代表人:林森,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全勝,湖北真原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宜都市陸城楊守敬大道(民俗文化村)。法定代表人:夏軍,公司總經(jīng)理。訴訟代表人: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該企業(yè)破產(chǎn)管理人。委托訴訟代理人:鄭厚紅,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覃波,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第三人:中國華融資產(chǎn)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武昌區(qū)體育街特1號(銀泰大廈16-22層)。負責人:龍志林,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趙英杰,公司職員。委托訴訟代理人:余睿林,湖北百思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海廈公司訴請:1、解除原被告雙方事實上的建設工程承包合同;2、被告恒悅公司給付原告海廈公司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墊資施工的工程款29087910元(人民幣,下同),賠償資金利息損失(以29087910元為基數(shù),按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利率,從立案日起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3、確認原告海廈公司工程款29087910元對被告恒悅公司“都市瀾庭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2014年7月31日以后施工形成的在建工程依法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權利(依法拍賣、變賣都市瀾庭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的在建工程,以拍賣、變賣款優(yōu)先清償所欠原告的建設工程款);4、被告恒悅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如下:2013年3月25日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在宜昌簽訂《湖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海廈公司承包恒悅公司“都市瀾庭2#、3#、4#、5#號樓及中庭車庫工程”,總建筑面積10余萬平方米,預算總造價1.3811億元,工期600天。2013年4月1日海廈公司開始施工。2014年6月5日因恒悅公司實際控制人涉嫌犯罪,致使資金鏈斷裂,項目被迫停工。2014年7月31日海廈公司、恒悅公司會同監(jiān)理公司共同辦理了工程中間結算并在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協(xié)議,雙方約定終止履行合同,由恒悅公司在2014年9月26日前支付海廈公司工程價款59497304元,并賠償海廈公司停工損失2504180元,合計62001484元,海廈公司對工程款59497304元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2015年3月30日因利害關系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清江支行(以下簡稱建行清江支行)申請再審,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該案進行再審(2015鄂宜昌中民再字第00001號),建行清江支行因對再審判決有關鑒定費的承擔不服,提起上訴。2016年5月3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二審民事調解書發(fā)生法律效力(2016鄂民再63號),該案訴訟終結。生效的2015鄂宜昌中民再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書確認,截止2014年7月31日,海廈公司實際完成工程量價款83119681.11元,恒悅公司累計已支付3440萬元,尚欠海廈公司48719681.22元,海廈公司依法對工程款48719681.22元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2016年5月6日海廈公司申請恢復執(zhí)行(2016鄂05**執(zhí)恢59號)。2016年9月13日宜都市人民法院整體拍賣恒悅公司“都市瀾庭”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的所有在建工程及土地。2014年7月31日之后,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盡快竣工交房,按照宜都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經(jīng)各方協(xié)商同意,海廈公司墊資繼續(xù)施工。2015年7月,該工程再次被迫全部停工,但雙方未能辦理結算。在上述一案恢復執(zhí)行中,受宜都市人民法院委托,2016年8月9日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公司會同恒悅公司和監(jiān)理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期間海廈公司墊資完成的全部工作量進行了書面確認,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公司據(jù)此評估確認海廈公司2014年7月31日之后完成的工程造價評估值為3231.99萬元??紤]到“都市瀾庭”項目拍賣時會貶值,因此海廈公司僅按評估價的90%主張權利29087910元(3231.99萬元×90%)。原告海廈公司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1、宜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情況說明,證明海廈公司墊資施工的原因,因項目實際控制人涉嫌經(jīng)濟犯罪被羈押,資金鏈斷裂,樓盤停止施工,但已有286戶業(yè)主交納購房款,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海廈公司墊資繼續(xù)施工至2015年7月。2、宜都市“都市瀾庭”項目一期工程(2#、3#、4#、5#樓及地下室)樓層面積確認表,已完、未完工程量確認表、統(tǒng)計表,2016年8月9日施工現(xiàn)場勘查情況、勘查記錄各一份,證明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海廈公司墊資完成的工程量,雙方終止事實上的工程承包合同關系,辦理工程結算的時間點為2016年8月9日;3、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有限公司的房地產(chǎn)估價報告一份,證明2014年7月31日以后海廈公司完成的工程評估值為3231.99萬元;4、宜都市人民法院送達回證二份,證明恒悅公司及宜昌港務集團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收到房地產(chǎn)評估報告后未提異議,估價報告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5、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宜昌中民二初字第00154號民事調解書、(2014)鄂宜昌中執(zhí)字第00301-2號執(zhí)行裁定書、(2015)鄂宜昌中民再終字第00001號民事判決書、(2015)鄂宜昌中民再初字第00001-1號民事裁定書、(2015)鄂宜昌中民監(jiān)字第00005號民事裁定書、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鄂民再63號民事調解書、(2016)鄂05委286號委托拍賣函、楚天都市報拍賣公告(2016年9月20日,拍賣底價26469.67萬元,包括本案訴爭的3231.99萬元),證明2014年7月31日以前的工程款糾紛的訴訟和執(zhí)行情況,現(xiàn)在“都市瀾庭”項目整體拍賣,2014年7月31日以后的工程款需要在法律上進行確認,以便參與“都市瀾庭”項目被拍賣后執(zhí)行分配;6、2013年3月25日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簽訂的《湖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證明2014年7月31日之前雙方存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關系;7、海廈公司、恒悅公司的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海廈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各一份,證明原、被告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8、宜都市人民法院(2016)鄂0581執(zhí)恢59號執(zhí)行裁定書一份,證明“都市瀾庭”項目已由宜都市人民法院委托拍賣。9、重審過程中,海廈公司申請工程造價鑒定,本院依法委托宜昌長江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對涉案工程造價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宜都都市瀾庭小區(qū)2#、3#、4#、5#樓在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之間所完成的工程造價為32184179.08元。對原告海廈公司提供的上述證據(jù),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質證認為:證據(jù)1無異議。證據(jù)2,是“都市瀾庭”項目評估時形成的,有鑒定人員在場,不能證明海廈公司、恒悅公司辦理工程結算的時間是2016年8月9日,海廈公司主張的建設工程款優(yōu)先受償權的時間節(jié)點是2016年8月9日與事實不符。證據(jù)3真實性無異議,證明目的有異議,評估報告是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評估有限公司作出的,但該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表明該公司僅具有房地產(chǎn)評估資質,不具有對工程造價進行鑒定資質,該評估報告中所說的建安成本并不等于工程造價,海廈公司據(jù)此主張給付工程款無事實依據(jù)。證據(jù)4、9不涉及第三人,不發(fā)表意見。證據(jù)5、6、7、8無異議。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述稱:1、海廈公司主張的在建工程的土地已經(jīng)抵押給建行清江支行,建行清江支行將其對恒悅公司享有的全部債權轉讓給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對海廈公司主張對工程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有異議,與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具有直接的利害關系。2、2014年7月31日之前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關系已經(jīng)判決解除,并確認了海廈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之前的工程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金額,現(xiàn)在海廈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之后的工程款主張優(yōu)先受償權沒有法律依據(jù)。3、海廈公司在訴狀中陳述2015年7月工程已經(jīng)實際停工,但海廈公司在2016年9月20日才起訴主張優(yōu)先受償權,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已經(jīng)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六個月期限,不再享有工程款優(yōu)先受償權。4、2014年7月31日之后的工程款,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沒有辦理合法有效的結算,現(xiàn)無法確定。第三人中國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為證明其主張的成立,向本院提交債權轉讓協(xié)議及債權轉讓通知公告各一份,證明建行清江支行已經(jīng)將其對恒悅公司享有的全部債權轉讓給了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并公告通知恒悅公司,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作為本案第三人參與本案訴訟主體適格。對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提供的上述證據(jù),海廈公司質證認為:真實性無異議,但今天才看到債權轉讓的書面文件。經(jīng)庭審舉證、質證,本院對證據(jù)認定如下:(一)海廈公司提供的證據(jù)1、4、5、6、7、8,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無異議,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采信。證據(jù)2,是評估機構現(xiàn)場勘查后得出的數(shù)據(jù),是對海廈公司各階段完成和未完成的工程量的確認,勘查時海廈公司、恒悅公司以及監(jiān)理公司三方均派人參加,三方對相關數(shù)據(jù)均認可并簽字蓋章,故證據(jù)2雖不是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辦理的工程結算,但可以作為認定海廈公司完成和未完成工程量的依據(jù),本院予以采信。證據(jù)3,海廈公司已申請工程造價鑒定,對工程款的確定應以工程造價鑒定為依據(jù)。證據(jù)9系鑒定機構對工程造價依法作出的鑒定意見,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采信。(二)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提供的證據(jù)海廈公司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經(jīng)審理查明,2013年3月25日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在宜昌市簽訂《湖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由恒悅公司將宜都市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都市瀾庭2#、3#、4#、5#號樓及中庭車庫工程”發(fā)包給海廈公司承建,工程地點位于宜都市楊守敬大道與五宜大道交匯處,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預算總造價1.38113775億元,總工期600天,資金來源自籌。2013年4月1日海廈公司開始施工。施工過程中因恒悅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涉嫌經(jīng)濟犯罪,致使資金鏈斷裂,2014年6月5日項目被迫停工。2014年7月29日,海廈公司向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恒悅公司支付工程款、賠償損失并確認海廈公司對工程價款依法享有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014年9月11日,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達成調解協(xié)議,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鄂宜昌中民二初字第00154號民事調解書,確認:一、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簽訂的《湖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終止履行;二、截止2014年7月31日,恒悅公司尚欠海廈公司工程款59497304元(工程款總額為93897304元,已支付3440萬元),海廈公司停工損失2504180元,合計62001484元,恒悅公司于2014年9月26日前付清;三、海廈公司工程款59497304元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恒悅公司不按約定履行給付義務時,海廈公司有權以都市瀾庭項目在建工程(含土地)拍賣、變賣價款在59497304元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恒悅公司未履行(2014)鄂宜昌中民二初字第00154號民事調解書,海廈公司向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2015年1月13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鄂宜昌中民執(zhí)字第00301—2號民事裁定書,指定由本院執(zhí)行。2015年1月14日,本院依法受理海廈公司申請執(zhí)行恒悅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2015)鄂宜都執(zhí)字第00059號】。本院在執(zhí)行中,利害關系人建行清江支行以民事調解書損害其利益為由申請再審,2015年3月30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決定對該案進行再審。在再審過程中,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委托湖北眾恒誠業(y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對工程造價進行鑒定。2015年12月11日,湖北眾恒誠業(y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作出鄂眾恒誠業(yè)造咨字(2015)1203號鑒定意見書,確認截止2014年7月31日,海廈公司完成工程價款為83119681.22元,停工損失2888617元。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6日作出(2015)鄂宜昌中民再終字第00001號判決書【2015年12月20日補正為(2015)鄂宜昌中民再初字第00001號】,主要內容為:一、撤銷(2014)鄂宜昌中民二初字第00154號民事調解書;二、解除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于2013年3月25日簽訂的《湖北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三、恒悅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海廈公司工程款48719681.22元(83119681.22元-34400000元)并承擔違約責任;四、恒悅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補償海廈公司停工損失2888617元;五、海廈公司在工程款48719681.22元范圍內對在建工程拍賣、變賣價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六、駁回海廈公司其他訴訟請求。建行清江支行不服判決,上訴至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過程中,建行清江支行、海廈公司、恒悅公司達成調解協(xié)議。2016年5月3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鄂民再63號民事調解書,主要內容為:一、建行清江支行、海廈公司、恒悅公司對(2015)鄂宜昌中民再初字第00001號判決書中判項一至六項及訴訟費負擔均無異議,待判決書生效后按判決內容執(zhí)行;二、再審期間第一次鑒定的鑒定費80萬元由恒悅公司承擔,第二次鑒定的鑒定費80萬元由海廈公司承擔,二審上訴費5900元由海廈公司承擔。(2016)鄂民再63號民事調解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岸际袨懲ァ表椖渴┕み^程中,恒悅公司已出售部分房屋,涉及人數(shù)較多,為維護購房人利益,2014年7月31日之后,海廈公司墊資繼續(xù)施工,2015年7月該工程再次停工。本院在(2015)鄂宜都執(zhí)字第00059號案件執(zhí)行過程中,依法委托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公司對恒悅公司開發(fā)的“都市瀾庭”項目(含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2016年8月9日,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公司、海廈公司、恒悅公司以及監(jiān)理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至2015年7月期間海廈公司完成的工程量進行了現(xiàn)場勘查確認。2016年8月30日,宜昌佳信房地產(chǎn)估價公司作出宜佳房估字(2016)第02060號房地產(chǎn)評估報告,評估結果為:1、在2014年7月31日工程形象進度下的房地產(chǎn)市場參考價值為21899.08萬元(在建工程加應分攤土地價格16963.20萬元,空地價格4935.88萬元);2、2016年8月9日工程進度形象下(現(xiàn)狀)的房地產(chǎn)市場參考價值為26469.67萬元(在建工程加應分攤土地價格22752.42萬元,空地價格3717.25萬元);3、自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因工程形象進度發(fā)生變更對房地產(chǎn)市場參考價值的影響為:增加4570.59萬元(其中建安成本增加3231.99萬元);4、在價值時點2016年8月9日的土地使用權市場參考價值為7686.57萬元;5、286戶已簽約購房戶所購房屋在達到交付使用條件下于價值時點2016年8月9日可能實現(xiàn)的市場參考價值約為10968.30萬元。2016年9月12日,本院作出(2016)鄂0581執(zhí)恢59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整體拍賣或者變賣恒悅公司“都市瀾庭”項目的所有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2017年3月17日,宜都市中一實業(yè)有限公司以第三次拍賣保留價169405900元購得“都市瀾庭”項目的所有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同時查明,(一)2013年10月,恒悅公司以“都市瀾庭”項目的土地及在建工程為抵押物向建行清江支行貸款9000萬元。2013年10月25日,宜都市國土資源局為建行清江支行辦理了“都市瀾庭”項目土地他項權證。2013年10月28日,宜都市房地產(chǎn)管理局為建行清江支行辦理了“都市瀾庭”項目4棟樓在建工程他項權證。2015年9月16日,建行清江支行與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簽訂《資產(chǎn)轉讓合同》,建行清江支行將其對恒悅公司享有的債權及及擔保物權轉讓給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并公告通知債權人。(二)2018年8月10日,本院受理武漢市廣安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申請恒悅公司破產(chǎn)清算申請,并依法指定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擔任恒悅公司破產(chǎn)管理人。(三)2018年1月16日,海廈公司申請對“都市瀾庭”項目2#、3#、4#、5#樓在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之間所完成的工程造價進行鑒定,本院依法委托宜昌長江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鑒定,經(jīng)鑒定“都市瀾庭”項目2#、3#、4#、5#樓在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之間所完成的工程造價為32184179.08元。上述事實,有原告和第三人在庭審中的陳述及提交的證據(jù)在案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廈公司)與被告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悅公司)、第三人中國華融資產(chǎn)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2月13日作出(2016)鄂0581民初1981號判決,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至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5月17日作出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9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海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徐全勝,第三人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余睿林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恒悅公司經(jīng)依法傳喚未到庭應訴。2018年8月10日,本院受理武漢市廣安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申請恒悅公司破產(chǎn)清算申請,并依法指定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擔任恒悅公司破產(chǎn)管理人。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一)2014年7月31日以后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之間是否存在施工合同關系;(二)海廈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后墊資施工的建設工程款是否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一)2014年7月31日以后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之間是否存在施工合同關系。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認為,2014年7月31日之前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之間建設工程合同關系已經(jīng)法院判決解除,海廈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后建設工程主張優(yōu)先權沒有法律依據(jù)。經(jīng)審查,本院認為,2014年7月29日,海廈公司向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2013年3月25日簽訂的《湖北省建設施工合同》。海廈公司通過訴訟方式解除其與恒悅公司的合同關系,在人民法院確認合同解除的法律文書生效前,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合同關系并未因提起訴訟而終止。本案事實表明,解除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合同關系的生效法律文書為2016年5月3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鄂民再63號民事調解書。因此,2016年5月3日前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仍然存在建設施工合同關系。2014年7月29日海廈公司提起訴訟后墊資施工仍屬履行2013年3月25日簽訂的《湖北省建設施工合同》的行為。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后海廈公司墊資施工的工程未辦理結算,訴訟中海廈公司依法申請工程造價鑒定,經(jīng)本院委托,宜昌長江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出具《關于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與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涉及工程造價鑒定意見書》【宜長建管司鑒定字(2018)第03號】,鑒定意見為:都市瀾庭2#、3#、4#、5#在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之間所完成的工程造價為32184179.08元。海廈公司僅主張29087910元,是對自己民事權利的處分,本院予以確認。海廈公司主張從起訴之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二)海廈公司對2014年7月31日后墊資施工的建設工程款是否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認為,工程在2015年7月已停工,海廈公司2016年9月20日起訴主張建設工程款優(yōu)先權,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六個月期限。經(jīng)審查,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6號】第四條規(guī)定: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yōu)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上述規(guī)定表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除斥期間的起始日為工程實際竣工或約定竣工之日,并非工程停工之日,華融資產(chǎn)湖北公司主張以停工之日作為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除斥期間的起始日與法相悖,不予支持。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是法律賦予建設工程施工人的一項法定優(yōu)先權,目的是保障施工人能夠及時取得工程款。只要工程款的數(shù)額能夠確定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施工人的優(yōu)先權即應受法律保護。本案案涉工程因恒悅公司違約而停工,以約定的竣工日期作為海廈公司行使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除斥期間的起始日與事實不符,且不符合合同法關于建設工程款優(yōu)先受償權的立法目的。因此,應以恒悅公司欠付工程款的事實確定之日作為海廈公司主張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權的除斥期間的起始日。本案工程未完工,但海廈公司與恒悅公司于2016年8月9日對已完成工程量進行現(xiàn)場勘查確認,因此,2016年8月9日可以作為海廈公司主張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除斥期間的起始日,海廈公司于2016年9月28日起訴主張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二百六十九條、第二百八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第十八條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內給付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2014年7月31日至2016年8月9日期間墊資施工的工程款29087910元及利息(自2016年9月28日至付清之日止,以29087910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二、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對工程款29087910元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即被告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不履行工程款給付義務時,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有權就宜都市“都市瀾庭”2#、3#、4#、5#號樓及中庭車庫工程2014年7月31日以后施工的部分變賣、拍賣的價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蝗?、駁回原告湖北海廈建設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費187240元(原告已預交),鑒定費200000元,合計387240元,由被告宜昌恒悅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彭擁軍
審判員 裴芝梅
審判員 吳澤新
書記員:張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