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意邦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鄂州市濱湖西路特二號。法定代表人:張某某,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海燕,女,該公司員工。委托訴訟代理人:詹靖明,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浙江省泰順縣人,住江蘇省句容市開發(fā)區(q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張鋒進,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浙江省泰順縣人,住浙江省泰順縣。上訴人張某某、張鋒進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詹靖明,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方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浙江省泰順縣人,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江力,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沈丹,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審第三人:張利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上海市人,住上海市普陀區(qū)。原審第三人:董直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浙江省泰順縣人,住浙江省泰順縣。原審第三人張利蘇、董直灶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詹靖明,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湖北意邦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因與被上訴人方赟、原審第三人張利蘇、董直灶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不服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0704民初72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7月3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意邦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海燕、詹靖明,上訴人張某某、張鋒進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詹靖明,被上訴人方赟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江力,原審第三人張利蘇、董直灶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詹靖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依法駁回方赟的全部訴訟請求;2、一、二審訴訟費由方赟承擔。事實與理由:顯名股東作為工商登記公示事項,涉及公司外部公信力,會影響到外部投資者等交易相對方對公司的評價與判斷。公司其他股東同意隱名股東參與股東會議,并不代表同意隱名股東登記成為公司的顯名股東。一審判決以方赟參與公司股東會,推斷其他過半數(shù)股東同意其成為工商登記股東,屬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的擴大化解釋。另外,公司股東的“人合”要求是不斷變化的,訴訟前“人合”不代表訴訟后“人合”。從一審開庭情況看,公司其他股東不同意方赟成為公司顯名股東,一審判決有違公司股東的人合要求。綜上所述,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依法改判。方赟答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上訴事實與理由不能成立。第一,張某某、張鋒進沒有依法繳納上訴費用,應視為自動撤回上訴。張某某、張鋒進沒有繳納任何上訴費用,根據(jù)《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案件受理費由原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上訴人預交。被告提起反訴,依照本辦法規(guī)定需要交納案件受理費的,由被告預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二條規(guī)定:“原告、被告、第三人分別上訴的,按照上訴請求分別預交二審案件受理費。同一方多人共同上訴的,只預交一份二審案件受理費;分別上訴的,按照上訴請求分別預交二審案件受理費”。顯然有獨立請求杈的第三人依法應當交納上訴費,但本案上訴人僅原審被告一方交納了上訴費,原審被告與第三人屬于不同的法律地位,顯然不能按解釋規(guī)定屬于同一方當事人交一份上訴受理費。綜上,張某某、張鋒進依法未交納上訴費,應當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如果張某某、張镩進及其他二名第三人都未上訴的,本案所有實名或隱名股東對一審的判定都沒有異議,本案依法應當維持一審判決。第二,一審判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的法律適用完全正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實際出資人未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fā)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對該條第三款規(guī)定適用時,不能機械地簡單理解為必須限定在訴訟中征得其他股東同意,而是應以公司經(jīng)營期間其他股東是否一直認可作為審查基礎,來把握實際出資人要求顯名的法律要件。同時根據(jù)《上海巿高院關于審理涉及公司訴訟案件若干問題處理意見(一)》,有限責任公司半數(shù)以上其他股東明知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且公司一直認可其以實際股東的身份行使權利的,如無其他違背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實際出資人對公司享有股權。在訴訟程序中,法院作為中立的裁判者,對是否“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事實進行審查認定,但不是替代實際出資人去征詢其他股東意見。換言之,法院是對公司內(nèi)部就實際出資人顯名合意事實予以審査后確認,而不能通過訴訟程序去否定或創(chuàng)設這種合意。本案的事實顯然符合上述合意。公司蓋章確認的三方《股權代持協(xié)議》,《股權代持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方赟作為實際出資人實際行使股東權利承擔股東義務;2016年、2017年兩份意邦公司股東會決議均顯示公司其他股本(董直灶,實際股東張鋒進,隱名股東張仁記)都明知方赟系實際出資人的隱名股東,且認可方赟亦作為實際出資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及股東會,亦無其他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情形。上述事實均能證實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及內(nèi)部股東就方赟顯名的合意。第三,一審認定的事實正確,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及其他第三人亦未就一審認定事實部分作任何異議不服上訴。綜上,方赟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其與張鋒進、意邦公司簽訂《股權代持協(xié)議》沒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此兩項事實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并無異議,亦沒有提出上訴,且公司半數(shù)以上其他股東對方赟股東身份明知,且合意方赟顯名,方赟依法應當顯名成為意邦公司8%股權股東。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上訴事實與理由均不成立,請求駁回其全部上訴請求,并裁定張某某、張鋒進的上訴視為自動撤回上訴。張利蘇、董直灶述稱,同意意邦公司、張某某、張鋒進的意見,不同意方赟的股東身份,如方赟成為顯名股東,也侵犯了其他股東的優(yōu)先購買權。方赟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決確認方赟系意邦公司股東,并享有股東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參與公司經(jīng)營決策權、監(jiān)督管理權、知情權、資產(chǎn)收益權、關聯(lián)交易審查權、決議撤銷權等股東權益);2、判決確認意邦公司的股東張某某名下8%的股權歸方赟所有;3、確認方赟在意邦公司所有資產(chǎn)中享有8%的所有財產(chǎn)權益的價值;4、判決意邦公司和張某某共同辦理股東和股權變更登記,將張某某持有意邦公司8%的股權過戶至方赟名下;5、判決本案訴訟費、保全費由意邦置業(yè)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共同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1年2月17日、18日和3月11日,方赟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分四次共計向第三人張鋒進匯款800萬元。2011年2月23日,意邦公司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公司登記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截止至2011年3月7日,注冊資本實收情況如下:意邦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000萬元、出資比例20%;張鋒進出資5000萬元、出資比例50%;張仁記出資1500萬元、出資比例15%;董直灶出資1500萬元、出資比例15%。2012年7月6日,方赟(甲方)與第三人張鋒進(乙方)簽訂《股權代持協(xié)議》,約定:“1、意邦公司注冊資本為壹億元,乙方持有意邦公司股權50%,其中乙方代甲方持有股權占意邦公司注冊資本的8%(如果按照意邦公司實際收到的投資總額計算,乙方代甲方持有的股權占意邦公司注冊資本的5%),并代為行使出資人或股東權利;2、甲方作為實際出資人,已實際出資800萬元,享有實際的股東權利并有權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乙方僅得以自身名義將甲方的出資向意邦公司出資并代甲方持有該等投資所形成的股東權益,而對該等出資所形成的股東權益不享有任何收益或處置權;……7、如乙方對其名下的股權及與該股權相關的一切權益(包含甲方股權)進行處分(包括事實上的處分)時,乙方均應得到甲方的書面授權;……16、在任何情況下,只要甲方認為需要,均可以自行向公司所有股東披露甲方的實際出資人身份,并以股東身份直接參與公司經(jīng)營管理,主張全部或部分股東權利,乙方應無條件接受、配合;……”;協(xié)議還就其他事項作出約定。意邦公司作為見證方在該協(xié)議上加蓋公司印章。此后,意邦公司股東發(fā)生變更:2015年5月5日經(jīng)工商部門變更登記,股東變更為董直灶35%、張風劍50%、張利蘇15%;2015年6月5日經(jīng)工商部門變更登記,股東變更為董直灶35%、張某某50%、張利蘇15%。2016年2月15日,第三人張鋒進、董直灶、張利蘇、張某某與案外人王振忠簽訂《合作協(xié)議》,該協(xié)議中載明“張鋒進的50%股份由張某某代持”,張鋒進、董直灶、張利蘇、張某某在該合作協(xié)議上簽名。同年7月25日,意邦公司股東形成一份股東會決議,該決議記載“2016年7月25日,意邦公司在意邦集團會議室召開股東會。應到股東代表五人(隱名股東張許秀、隱名股東張鋒進、隱名股東張仁記、董直灶、隱名股東方赟),實際股東代表五人。該五名股東持有意邦公司100%股權?!睆堜h進、董直灶、張許秀、張仁記、方赟在該決議上簽名。現(xiàn)方赟、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因股東身份、股權等問題產(chǎn)生糾紛。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一是方赟是否具備股東身份;二是能否將隱名股東身份變更為顯名股東。關于方赟是否具備股東身份的問題。意邦公司以方赟未履行出資義務以及未明確告知為理由否認方赟的股東身份,一審法院認為理由不成立。首先,張鋒進對其在2011年2月、3月期間收取方赟800萬元資金的事實未予否認;其次,張鋒進向意邦公司出資5000萬元,并占出資比例50%;第三,2012年7月6日方赟與張鋒進簽訂股權代持協(xié)議時,意邦公司作為見證人在協(xié)議上蓋章;第四,在2016年7月25日的股東會決議上,方赟作為股東參加過公司的股東會議。由此,方赟履行了出資義務,并以股東身份行使了股東權利,其要求確認其股東資格訴請應予支持;其具備股東資格后,將依法享有法律賦予股東的相應權利,該項權利是特殊身份享有的法定權利,不需再作訴請?zhí)岢?,故方赟的該項訴請不予處理。根據(jù)公司法精神,在涉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認定問題上,涉及債權人與股東、債權人與公司間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應遵從保護善意第三人和交易安全的要求,體現(xiàn)商法的公示主義和外觀主義要求,堅持形式要件優(yōu)于實質要件,以工商登記為確認股東資格的主要證據(jù),而在涉及公司內(nèi)部法律關系時,應遵照意思自治原則,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和實際履約行為作為確認股東資格的依據(jù),堅持實質要件優(yōu)于形式要件,登記材料僅具有一般證據(jù)效力。從本案證據(jù)反映,盡管意邦公司的股東在工商部門進行過變更登記,張鋒進目前亦不在股東名冊上,但其仍以股東身份簽訂合作協(xié)議、參加股東會,故張鋒進仍應是意邦公司實際股東,其持有的股權登記在張某某名下,方赟要求確認張某某名下的股權部分歸其所有的訴請,依法予以支持。至于方赟應持有多少股權份額的問題。雖然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均表示對公司注冊資本進行過增資,但其提供的關于增資的相關證據(jù)均發(fā)生在2017年7月6日《股權代持協(xié)議》前,如增資客觀存在,為何在該協(xié)議上對注冊資本的陳述仍為“壹億元”;同時,如注冊資金增資至1.346億元,方赟所占出資比例應為5.9%,而非協(xié)議上記載的5%,故在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無有效證據(jù)證實其增資的情況下,認定方赟占出資比例8%,即其要求確認張某某名下8%的股權歸其所有的訴請,依法予以支持。關于能否將隱名股東身份變更為顯名股東的問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實際出資人未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fā)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guī)定,意邦公司以方赟未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為由,認為方赟要求進行股權變更登記等請求,依法不應支持。一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是關于實際出資人要求顯名股東資格的條件,包括了出資人已經(jīng)出資、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間有協(xié)議約定且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公司半數(shù)以上其他股東認可等要件,其中需經(jīng)公司半數(shù)以上其他股東同意正是體現(xiàn)了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特征。通過上述分析,方赟已具備前二個要件,對于第三個要件,是針對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股東不知道有實際出資人存在的情形,如果允許隱名投資人可以無條件變更為公司股東,將會影響公司內(nèi)部關系的穩(wěn)定,但不能機械簡單的理解為必須限定在訴訟中征得其他股東同意,而應以公司經(jīng)營期間其他公司股東是否認可作為審查基礎。本案中,結合2016年2月15日的合作協(xié)議和2016年7月25日的股東會決議來看,工商登記的股東張某某、張利蘇、董直灶對張某某代張鋒進持意邦公司50%股權的事實認可,張鋒進、董直灶對方赟隱名股東身份認可;同時,對于2017年2月19日意邦公司在上海浦東召開的股東會,雖然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對方赟提供的會議記錄存疑,但并未否認會議的真實性,亦未否認“參會股東簽字”的真實性,而方赟、董直灶、張鋒進等均在參會股東簽字處簽名;故,方赟曾以股東身份參與過股東會議,甚至作為股東進行過表決,對此張鋒進、董直灶是明知且認可的;而且,方赟直至本案糾紛產(chǎn)生前一直負責意邦公司的經(jīng)營和管理。由此,方赟要求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辦理變更股東及股權變更登記的請求,依法予以支持。綜上所述,方赟履行了出資義務,其與張鋒進簽訂的《股權代持協(xié)議》沒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公司半數(shù)以上其他股東對其股東身份明知,故方赟要求確認其股東身份、享有股東權利、張某某名下股權的8%歸其所有、意邦公司和張某某為其辦理股東和股權變更記等請求,依法予以支持;其要求確認意邦公司所有資產(chǎn)中享有8%的所有財產(chǎn)權益的價值,因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實意邦公司資產(chǎn)的具體明細及價值,故該項訴請依法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確認張某某名下所持意邦公司8%股權歸方赟所有。二、意邦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負責將張某某名下8%的股權變更登記至方赟名下。三、駁回方赟其他的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53,800.0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00元,合計58,800.00元,由方赟負擔8,800.00元,意邦公司負擔50,000.00元。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二審查明,一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二條規(guī)定:“原告、被告第三人分別上訴的,按照上訴請求分別預交二審案件受理費。同一方多人共同上訴的,只預交一份二審案件受理費;分別上訴的,按照上訴請求分別預交二審案件受理費”。本案中,作為被告的意邦置業(yè)公司、作為第三人的張某某及張鋒進共同上訴,未分別上訴,意邦置業(yè)公司、張某某、張鋒進共同預交一份上訴費,并經(jīng)本院立案受理,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方赟辯稱“張某某、張鋒進沒有依法交納上訴費用,應視為自動撤回上訴”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實際出資人未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fā)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司法解釋中設置“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的條件,是針對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股東并不知道實際出資人的存在,其所認同的合作伙伴是名義出資人的情形。如果允許隱名股東無條件變更為公司股東,將會影響有限責任公司內(nèi)部關系的穩(wěn)定。若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股東在公司成立之初即明知其合作伙伴包括實際出資人在內(nèi),只是為便利公司注冊或某一事項的辦理,達成由名義出資人代持其股權的協(xié)議,只要該協(xié)議未對實際出資人變更登記為公司股東的條件進行限制,即使公司其他股東之后明確表示不同意實際出資人成為公司股東,亦不影響實際出資人股東身份的確認。實際出資人主張確認其股東身份,并由公司為其辦理相應工商登記的,依法應予支持。本案中,方赟與張鋒進簽訂《股權代持協(xié)議》,約定方赟已實際出資800萬元,張鋒進持有意邦置業(yè)公司50%股權中,其代方赟持有的股權占意邦置業(yè)公司注冊資本的8%,且約定“在任何情況下,只要甲方認為需要,均可以自行向公司所有股東披露甲方的實際出資人身份,并以股東身份直接參與經(jīng)營管理,主張全部或部分股東權利,乙方應無條件接受、配合”。意邦公司作為見證方在該協(xié)議上蓋章。方赟一直在意邦置業(yè)公司從事經(jīng)營管理工作,并于2016年7月25日、2017年2月19日以股東身份參加股東會,行使股東權利,決議有關事項。由此可見,意邦置業(yè)公司知曉隱名出資協(xié)議,認可隱名出資人方赟的股東資格;其他股東亦知曉方赟為隱名股東,且認可其股東資格。雖然張某某、張鋒進、張利蘇、董直灶在訴訟中表示不同意隱名股東方赟顯名化,但是其他股東在此前均同意方赟參加意邦公司管理及有關股東會表決,以實際行為表明同意方赟為意邦公司股東。方赟要求顯名,不違反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要求。因此,意邦公司及張某某、張鋒進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方赟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理由成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綜上所述,意邦置業(yè)公司、張某某、張鋒進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53,800.00元,由湖北意邦置業(yè)有限公司、張某某、張鋒進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