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深圳市達天下汽車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深圳市。
法定代表人:鄭麗芳,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彭麗娜,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上饒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平,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深圳市達天下汽車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達天下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07民初1551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達天下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第三項主文。事實和理由: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屬中介性質的二手車經銷商,不具備二手車鑒定資質和條件,對系爭車輛有過事故維修記錄并不知情,且已盡到力所能及的審核義務;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系受騙情況下購入系爭車輛,經陳某某告知車輛存在事故維修等事項后曾向公安機關報案(但未獲受理);故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不存在故意欺詐行為。達天下公司認為,本案不屬于消費欺詐,不應適用“退一賠三”的處罰規(guī)定,現(xiàn)上訴如請。
陳某某辯稱,上訴人一方是專門從事二手車買賣的企業(yè),在作為前手買方時對于系爭車輛信息的真實性具有核實能力,在作為后手賣方時對于系爭車輛的信息真實性負有專業(yè)標準的注意義務;現(xiàn)被上訴人作為普通消費者已經舉證證明系爭車輛的重大事故記錄及維修信息被隱瞞且該被隱瞞事項足以影響到被上訴人購車之真實意思表示,上訴人作為系爭二手車輛的賣方對于其自身主觀意思存在舉證優(yōu)勢,然上訴人僅否認其存在欺詐,并未提供事實及證據(jù)可予佐證其無欺詐故意之抗辯主張;故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陳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撤銷陳某某與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于2017年9月18日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2.達天下公司向陳某某返還購車款人民幣92萬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3.達天下公司向陳某某賠償276萬元。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9月18日,陳某某與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購車協(xié)議》一份,約定陳某某向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購買凱宴車輛一臺,車架號為WP1AG2924GKA21690,發(fā)動機號為CJT273104,車輛價格為92萬元。該協(xié)議第8條載明“補充協(xié)議:保證該車無事故、無火燒、無水泡、公里實表否則無條件退車”。該協(xié)議甲方落款處蓋有“深圳市達天下汽車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印章。當日,陳某某向賣方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92萬元用于支付車價款,雙方完成了車輛交付,交付時車輛表顯行駛里程數(shù)為14000公里。此后,陳某某在準備為車輛購買保險時,得知車輛曾發(fā)生事故。陳某某遂提出退車及賠償要求,雙方最終交涉未果,故陳某某起訴至法院。另查明,系爭車輛初次登記日期為2016年6月6日,登記牌號為蘇F6XXXX。根據(jù)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險理賠及定損信息顯示,2017年6月,系爭車輛因與其他車輛發(fā)生碰撞而受損,核定車輛換件包括后保險杠下裙板、排氣管(中段)、前縱梁總成(左、右)、前大燈(左、右)、前保險杠骨架、前葉子板(左、右)、發(fā)動機罩、前減震器(右)、發(fā)動機托梁、安全氣囊、后傳動軸等共計181項,換件總金額為43.49萬元。再查明,達天下公司系從事二手車銷售等業(yè)務的公司,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原系其分公司,于2013年12月10日登記成立,負責人為楊海英,其登記經營范圍為:“在滬經營母公司相關業(yè)務”,該分公司于2018年4月13日注銷登記。
一審審理中,訟爭雙方于2019年1月11日對系爭車輛進行了查驗,確認車輛表顯行駛里程數(shù)為35177公里。同時,雙方確認車輛右后門存在一處劃痕凹陷,系陳某某購買車輛后,在車輛停放過程中被其他車輛碰擦所致。經雙方共同向4S店咨詢及協(xié)商,確認該處瑕疵的維修費用為7,000元。
一審法院認為,陳某某與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簽訂《購車協(xié)議》,由陳某某支付購車款,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向陳某某交付車輛,雙方之間形成二手車輛買賣合同關系。在二手車交易中,交易車輛是否存在事故及其維修情況,屬于足以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的重要信息。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作為二手車銷售商,負有核查車輛重要信息并向消費者如實告知的義務?!顿徿噮f(xié)議》以手寫方式特別載明“保證該車無事故”,陳某某作為普通消費者,有理由認為銷售方已對車輛情況進行了調查核實。然而,根據(jù)該車輛歷史保險理賠記錄顯示,該車輛曾于2017年6月發(fā)生碰撞事故,保險公司核定的更換部件總金額達到43萬余元,其中包括更換車輛前縱梁等涉及車輛安全性能的重要部件。達天下公司辯稱該次事故不屬于重大事故,故不屬于合同約定的“保證該車無事故”的范圍。但從保險定損金額及更換零件項目來看,該次事故情況顯然屬于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銷售車輛時應向陳某某告知的重要信息,且事故造成車輛左右前縱梁損壞,已達到事故車的標準,故法院對達天下公司該項答辯意見不予采信。達天下公司另辯稱,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銷售車輛前,已向4S店及通過手機軟件對車輛情況進行查詢,未發(fā)現(xiàn)車輛存在事故維修記錄,故其并未故意隱瞞事故信息。但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作為經營二手車銷售業(yè)務的公司,理應對車輛的事故記錄、維修狀況具有審核的能力,且負有在銷售前對車輛信息進行核查的義務。況且,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輸入該車輛相關信息即可獲取保險理賠信息,不存在查詢不到的情況。達天下公司僅以通過部分渠道無法查詢該事故信息,而主張其上海分公司在出售車輛時不知情、不存在隱瞞,法院難以采信。綜上,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在出售系爭車輛時,未向陳某某如實告知車輛事故情況,并向陳某某保證車輛無事故,構成對陳某某的欺詐行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陳某某以此要求撤銷《購車協(xié)議》,并返還購車款,于法有據(jù),法院予以支持,陳某某同時應將系爭車輛予以返還。因系爭車輛實際已由陳某某使用,返還的款項中應當扣除合理使用補償費,法院結合車輛行駛里程數(shù)等因素,酌定該項費用為146,121元。系爭車輛在陳某某使用期間因碰擦導致瑕疵,雙方協(xié)商一致確認維修費用為7,000元,該款亦應在上述退款中予以扣除。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的三倍。因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銷售車輛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應當對陳某某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上的欺詐賠償責任。因系爭車輛系二手車,其賠償責任應當以其獲益為計算依據(jù),根據(jù)車輛定損理賠情況,以及系爭車輛被披露曾有上述事故的情況下在二手車市場內的售價范圍,法院酌定賠償基數(shù)為25萬元,則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應向陳某某賠償75萬元。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因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系達天下公司的分公司,陳某某要求達天下公司承擔上述退款及賠償責任,于法有據(jù),法院予以支持。判決:一、撤銷陳某某與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于2017年9月18日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二、達天下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陳某某返還購車款766,879元,陳某某收到該款同時應向達天下公司返還凱宴A221(棕色,車架號WP1AG2924GKA21690)小型越野客車一輛;三、達天下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陳某某賠償750,000元。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新的證據(jù)。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依據(jù)本案證據(jù)所認定的法律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且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本案系二手車買賣合同糾紛、非為居間糾紛,系爭二手車的交易金額高達九十余萬元,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向陳某某出售該車時明確書面保證該車無事故等,消費者陳某某據(jù)此購車后于為該車購置保險時獲知該車為“事故車”(該事故中保險公司曾核定換件總額達四十余萬元);由此,基于訟爭雙方的舉證結果及相關庭審自認陳述,一審經綜合審查判斷后認定達天下公司上海分公司在出售系爭車輛時構成對消費者陳某某的欺詐行為,一審據(jù)此判決達天下公司承擔本案的“退一賠三”責任,經核,與法不悖、并無不當,一審判決就爭議焦點問題即“賠三”責任所作說理,詳盡有據(jù),本院均予認可,不再贅述。達天下公司以其不知情、未隱瞞“事故車”事項為由上訴堅持主張其行為不構成民事欺詐致其無需承擔本案的“賠三”責任,但在二審中并未提供新的事實及新的證據(jù)可予佐證自己的主張,亦無其他合理有據(jù)的事由可予全面否定陳某某的二審陳述意見,故達天下公司的上訴主張缺乏充分依據(jù),本院對此不予采信。
綜上所述,達天下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1,300元,由深圳市達天下汽車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仲 鳴
審判員:管勤鶯
書記員:朱紅衛(wèi)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