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東陸路XXX號XXX層XXX室。
負責人:莫衛(wèi)明,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國云,上海吉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超,上海吉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
法定代表人:李元,執(zhí)行董事。
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區(qū)。
法定代表人:施網明,經理。
兩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揚,上海市尚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何心,上海市尚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以下簡稱中企第一分公司)與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誠公司)、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華誠公司分公司)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8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中企第一分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鄭超、被告華誠公司、華誠公司分公司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揚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中企第一分公司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兩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481,590.64元及利息(以481,590.64元為基數,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4.35%自2018年12月22日起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2、訴訟費由二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被告華誠公司中標建設單位中船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公司)的中船集團滬東重機柴油機配套園建設項目。2014年8月,原告與華誠公司簽訂合同,約定華誠公司將中標項目的輔機房、空壓站、固廢堆場及廢物間、油罐區(qū)建設工程分包給原告,合同價款6793,492.55元,按實結算。2014年3月5日,原告與華誠公司分公司簽訂合同,約定華誠公司分公司將中標項目的大缸徑實驗車間及配套站房(配電中心、冷熱水池及泵房、含油廢水處理站)建設工程分包給原告,合同價款13,043,915元,按實結算。2015年1月6日,原告與華誠公司分公司簽訂補充協議,增加大缸徑實驗車間及配套站房項目內容,包括:1.大缸徑實驗車間鋼平臺制作、安裝項目;2.工程簽證;3.缸徑實驗車間鋁板外墻項目,增加工程價款3,585,389.39元。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履行了合同義務,涉案兩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兩工程質保金已到期,中船公司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將兩筆質保金共計1,382,612.82元全部付給華誠公司分公司,但華誠公司分公司至今僅支付原告質保金901,022.18元,尚欠481,590.64元。故原告現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華誠公司辯稱:本案系華誠公司分公司與原告簽訂的合同,產生的付款義務應由華誠公司分公司承擔,與華誠公司無關,華誠公司是否承擔責任由法院依法判決。
被告華誠公司分公司辯稱:不認可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工程款數額。華誠公司分公司認可的數額是415,090.64元。利息,由于雙方對于剩余工程款數額沒有協商一致,故被告拒絕支付剩余款項,該延遲付款的違約責任不應歸華誠公司分公司,故華誠公司分公司不應支付利息。2018年12月19日,原告曾經要求被告在工程款中扣除66,500元,將該費用直接支付給案外人陳某某,故華誠公司分公司認為原告主張的剩余工程款中應當扣除66,500元。
本院經審理,由原、被告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建設工程分包合同》、《補充合同協議書》、上海市建設工程竣工結算價確認單、中船財務有限公司存款支取憑證、《承諾書》等證據進行舉證、質證,并由本院對原、被告的陳述記錄在案,本院對上述證據及原、被告的陳述分析認證后認定以下事實:
被告華誠公司中標中船公司的中船集團滬東重機柴油機配套園建設項目。2014年3月5日,原告與華誠公司分公司簽訂合同,約定華誠公司分公司將華誠公司中標項目的大缸徑實驗車間及配套站房(配電中心、冷熱水池及泵房、含油廢水處理站)建設工程分包給原告,合同價款13,043,915元,按實結算。2014年8月,原告與華誠公司簽訂合同,約定華誠公司將中標項目的輔機房、空壓站、固廢堆場及廢物間、油罐區(qū)建設工程分包給原告,合同價款6,793,492.55元,按實結算。2015年1月6日,原告與華誠公司分公司簽訂補充協議,增加大缸徑實驗車間及配套站房項目內容,包括:1.大缸徑實驗車間鋼平臺制作、安裝項目;2.工程簽證;3.大缸徑試驗車間鋁板外墻項目,增加工程價款3,585,389.39元。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履行了合同義務,涉案兩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兩工程質保金已到期,中船公司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將兩筆質保金共計1,382,612.82元全部付給華誠公司分公司。2018年12月19日,原告與案外人上海恒嘉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嘉公司)共同向華誠公司出具《承諾書》,共同承諾:涉案工程的兩筆質保金共計1,382,612.82元劃款至恒嘉公司賬號并愿意承擔此次劃款的一切責任和經濟后果;第一筆匯款967,522.18元扣除66,500元陳某某的費用后901,022.18元。華誠公司分公司至今已支付原告質保金901,022.18元。
關于剩余未付質保金數額問題,原告認為剩余金額為481,590.64元,華誠公司分公司認為扣除陳某某的費用66,500元后為415,090.64元。本院根據《承諾書》的內容認為,原告已經將對被告的債權66,500元轉讓給案外人陳某某,且已經通知了債務人被告,原告轉讓債權給案外人陳某某的行為成立生效,原告已不能再向被告主張66,500元款項,故認定扣除66,500元后的剩余未付質保金數額為415,090.64元。
本院認為,原告與兩被告之間關于涉案工程的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違反國家效力性強制法律規(guī)定,依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原告按約履行合同義務,建設單位已經將涉案工程的質保金全部支付給華誠公司分公司,原告現主張剩余質保金415,090.64元,于法不悖,合情合理,應予支持。關于剩余未付質保金415,090.64元的利息,《承諾書》中已經明確約定質保金總額1,382,612.82元,第一筆劃款9675,522.18元中扣除66,500元剩余901,022.18元,扣除第一筆劃款后剩余的質保金就是415,090.64元,原、被告雙方對剩余未付質保金的數額是明確無爭議的,華誠公司分公司在2018年12月21日從建設單位收到全部質保金后應將剩余質保金415,090.64元支付給原告,逾期支付應向原告承擔利息損失,原告現主張本金415,090.64元自2018年12月22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計算的利息損失,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對于原告主張的66500元工程款及利息,原告已經將該筆債權有效轉讓給案外人陳某某,故原告現再主張該筆錢款及利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難以支持。華誠公司分公司無獨立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應由其公司華誠公司承擔,故原告要求兩被告共同承擔支付工程款及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八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剩余質保金415,090.64元;
二、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剩余質保金415,090.64元的利息(利息的計算方式為:以415,090.64元為本金,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標準,自2018年12月22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的利息);
三.駁回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654元,減半收取計4,327元,由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負擔466元,由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共同負擔3,861元;保全費2,971元,由原告浙江中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負擔310元,由被告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中外建華誠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共同負擔2,66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秦冬紅
書記員:楊麗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