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洪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
委托代理人:王正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址同上,系洪某某之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湖北美陽服裝有限公司,住所地:鄂州市鳳凰路23號。
法定代表人:楊立康,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愛民,該公司職工(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代理人:曾新甫,湖北思普潤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上訴人洪某某為與被上訴人湖北美陽服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陽服裝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不服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56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9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志伸擔任的審判長,審判員繆冬琴、齊志剛組成的合議庭,于2016年10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洪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正啟,被上訴人美陽服裝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曾新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05年3月,被告聘請原告洪某某從事后勤服務工作,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2010年12月14日,被告美陽服裝公司(合同甲方)與原告洪某某(合同乙方)簽訂一份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該合同第一條約定勞動合同期限從2011年元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第二條約定原告在南三樓后勤崗位承擔洗水工作任務,第五條第2項約定:甲乙雙方同意按下列方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甲方將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部分,隨工資發(fā)放給乙方,乙方按規(guī)定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并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社會保險費,其繳納憑證應留存?zhèn)洳椤:贤炗喓?,被告為原告辦理了養(yǎng)老保險,參保日期為2011年3月1日,參保年限自2011年至2016年,其中2011年和2016年各繳納1個月的社保費用,本案在審理過程中,被告為原告補繳2012年9個月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共計3150.00元。2013年12月17日,被告向原告送達一份《解除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后被告返聘原告從事原崗位工作。2015年11月,被告安排原告在湖北美茵服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茵服裝公司)上班,工種不變,報酬由美茵服裝公司支付,2016年3月美茵服裝公司將原告辭退。原告于2016年3月9日向鄂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以原告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為由,做出鄂州勞人仲不字(2016)第15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另查明,原告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法定退休時間為2013年4月25日。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洪某某請求被告依法為其辦理退休手續(xù),并補繳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如補繳不成,按每月按1524.65元給原告發(fā)放養(yǎng)老保險金至去世,并按國家政策調整遞增養(yǎng)老保險金的訴訟請求問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第一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tǒng)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yǎng)老保險金、醫(y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fā)生的糾紛,屬于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受理范圍。本案被告于2011年3月開始為原告辦理了社會保險統(tǒng)籌,同時,辦理退休手續(xù)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如工作年限,購買社會保險條件及年限等條件的審查,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審判范圍,應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處理。關于原告請求被告補繳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訴訟請求,被告已于2011年3月為原告辦理了社會保險,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的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jù)該規(guī)定,對于用人單位未按年限繳納或欠繳社會保險的,不屬人民法院勞動爭議的受理范圍。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被告依法為其辦理退休手續(xù),并補繳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如補繳不成,按每月按1524.65元給原告發(fā)放養(yǎng)老保險金至去世,并按國家政策調整遞增養(yǎng)老保險金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jù),依法不予支持。關于原告請求被告支付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92770.5元(1344.5元×69個月)的訴訟請求。原告于2005年3月入職被告公司從事后勤工作,雙方成立事實勞動關系。我國《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實施,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已建立事實勞動關系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勞動合同法》實施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否則,用人單位應承擔《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的法律后果,即向勞動者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首先,原告請求被告支付69個月的雙倍工資,于法無據(jù),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雙倍工資的計算最長不超過11個月,其次,雙倍工資的適用是對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行為的一種懲罰。根據(jù)我國《勞動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限為一年,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不受上述時效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2015)》第31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并一直未補訂的……雙倍工資的申請仲裁時效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計算。被告于2011年1月1日與原告補訂了書面勞動合同,原告最遲應在2008年12月31日前提出雙倍工資的仲裁申請,但原告于2016年3月9日申請仲裁,已超過了仲裁時效,故依法不予支持。原告于2013年4月25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被告返聘原告工作,雙方形成勞務關系,不屬勞動爭議范疇。原告請求被告支付11個月(200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經濟補償金17315.65(1574.15×11個月)的訴訟請求,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予以經濟補償,對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開始享受社會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不予經濟補償,對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由于繳納的社保年限達不到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年限等原因的,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的,必須按照有關規(guī)定支付經濟補償。原告在被告公司連續(xù)工作八年后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工作年限跨越《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后,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計算標準,被告應當按8年的工作年限(2005年3月至2013年4月)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2593.20元(1574.15×8個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第四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第一條第(三)項、《司法解釋(二)》第一條、《司法解釋(三)》第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美陽服裝公司自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洪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2593.20元。二、駁回原告洪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原判認定事實基本屬實,另查明,湖北美茵服裝有限公司系獨立法人公司。二審期間,上訴人洪某某放棄對《解除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上的簽名的筆跡鑒定。
本院認為,上訴人洪某某于2005年3月進入被上訴人美陽服裝公司工作,雙方自此形成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于2011年3月簽訂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上訴人洪某某2013年4月25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至2013年12月17日,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洪某某送達一份《解除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盡管上訴人洪某某對該《通知書》的簽名不予認可,但其亦不同意后筆跡鑒定,故本院認為解除勞動關系是經上訴人洪某某同意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1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依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上訴人洪某某最遲應于2014年12月17日前應當向被上訴人美陽服裝公司主張權利,但其于2016年3月才申請勞動仲裁,明顯超過法律的規(guī)定的期限,雖然解除勞動關系后又存在返聘行為以及與湖北美茵服裝有限公司之間均屬勞務關系,但均不影響上訴人洪某某主張勞動關系解除前的權利。另,上訴人洪某某與被上訴人美陽服裝公司自建立勞動關系至解除勞動關系時止,一審法院按8年計算經濟補償正確。綜上所述,上訴人洪某某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50.00元,由上訴人洪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志伸 審判員 齊志剛 審判員 繆冬琴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