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汪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上列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明,上海李東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董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汪某某、陳某某訴被告董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汪某某、陳某某及其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明、被告董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原、被告均同意庭外和解二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汪某某、陳某某(以下至判決主文前簡稱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下同)40萬元。事實與理由:兩原告系夫妻關系,被告是原告汪某某的遠房親戚。2017年8月14日,被告以周轉資金為由向原告汪某某借款20萬元,原告將20萬現(xiàn)金給付被告,被告說年利率是10%。2018年3月9日,原告又借給被告現(xiàn)金20萬元。被告曾給付原告兩次利息,分別是8,800元、3,400元。2018年8月20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書面憑證,承諾于2019年7月26日之前先歸還原告25萬元,于2020年3月31日前歸還15萬元。因被告未能及時還款,訴請如前。審理中,原告以其中15萬元尚未到期為由,減少訴訟請求為: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25萬元。
被告董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對原告陳述的身份關系無異議,被告確實收到原告的錢款共計40萬元,但原、被告之間不是借貸關系,被告是代為理財。被告也是理財公司的客戶,因為被告與理財公司比較熟悉,簽協(xié)議比較方便,所以相關協(xié)議都是被告代原告簽署,該兩份合同的本金及收益都屬于原告。被告向原告說過年收益為10%,被告曾上門給過原告三次收益,金額分別是3,400元、8,800元、3,400元。2018年6月,理財公司跑路的時候,被告還有10萬元在里面,所以被告也是受害者。被告只是做好事,被告也很同情原告。2018年8月20日,被告在原告的脅迫下出具了還款承諾。2018年10月10日,被告還在原告的脅迫下出具過一份40萬元的借條,原告還拿走了理財協(xié)議原件。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了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經審理查明,2017年8月、2018年3月9日,原告兩次給付被告現(xiàn)金各20萬元,共計40萬元。2018年8月20日,被告出具書面憑證一份,內容為“我欠汪某某、陳某某40萬(肆拾萬),預期第一筆2019.7.26支付25萬(貳拾伍萬)第二筆到期日為2020.3.31支付15萬(壹拾伍萬)”,落款為“承諾人董某某”。
審理中,原、被告均確認,被告還曾于2018年10月向原告出具過借條一份,內容也是被告應向原告還款40萬元,但原告稱該借條原件找不到了,并確認被告共借款40萬元,再無其他債務。被告提供兩份協(xié)議復印件,即《國通-中鐵應收賬款收益權6號認購協(xié)議》、《裕達系列國通中鐵應收賬款收益權12號認購協(xié)議》,時間分別為2017年8月、2018年3月,金額均為20萬元,認購人均為董某某,合同另有手寫內容為原告收到收益及簽名等,但原告不能確認簽名真實性。此外,原告否認曾取走上述協(xié)議原件。
本院認為,當事人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義務。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本案原告以民間借貸關系為由提起訴訟,并提供了債權憑證,現(xiàn)被告否認債務關系,并認為被告是代為原告進行理財,對此,被告應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綜合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涉案認購協(xié)議雖無原件,但被告自認認購人是被告,被告出具的承諾明確表示欠原告40萬元,該承諾系雙方通過意思自治確認的債權債務關系,應予確認,被告理應履行還款義務。原告在本案中主張歸還已到期的25萬元,應予支持。被告關于其是代為理財?shù)目罐q意見,缺乏依據(jù),不予采信。被告關于承諾系因原告脅迫而出具的意見,未見證據(jù),不予采信。原告以尚余15萬元未到期為由申請撤回該部分訴訟請求,自可準許。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董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汪某某、陳某某25萬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050元,減半收取計2,525元,由被告董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明
書記員:張曉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