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湯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莉,上海國暢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蘇玉娥,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浩然,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湯某某訴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湯某某及其委托訴代理人王莉,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浩然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湯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原、被告于2018年5月7日簽訂的房屋認購單;2、判令被告退還原告購房定金人民幣(幣種下同)21萬元,并賠償原告同期銀行利息(以21萬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銀行同期一年貸款利率4.35%,自2017年6月13日起計算至實際支付日止);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及理由:2017年6月13日,原、被告簽訂《匯富家園頤谷南苑房屋認購單》,約定由原告購買坐落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周泰路XXX弄XXX號商鋪(以下簡稱系爭12號商鋪),認購總價為2,725,901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同日,原告支付意向金1萬元。2018年4月,被告將系爭商鋪另售他人。被告建議,原告可將系爭12號商鋪變更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周泰路XXX弄XXX號商鋪(以下簡稱系爭15號商鋪)。原告則表示,該商鋪售價500萬元,價格高出系爭12號商鋪一倍,原告無力購買。被告又提出,將付款方式變更為貸款,所需支付的現(xiàn)金與系爭12號商鋪一致。對此,原告則表示,其年過65歲,按現(xiàn)行的貸款政策,無法申請30年期限的貸款,如貸款期限不滿30年,則原告無力購買系爭15號商鋪。被告承諾,可以幫助原告成功申請30年期限貸款,如申請不成功,則雙方解除合同,全額退還定金21萬元。2018年5月7日,雙方就系爭15號商鋪簽訂《房屋認購單》,總價為530萬元,付款方式為貸款。同日,原告支付定金20萬元。2018年7月,被告告知原告,因原告年過65周歲,未能幫助原告成功申請30年期貸款,定金21萬元不予退還。經原告多次催討,被告仍拒不退還。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之約定,故訴如所請。
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一、2017年關于12號商鋪的認購單雙方已不再履行,同意返還1萬元意向金。2018年關于15號商鋪的認購單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告應履行定金合同的義務,即與被告簽署正式的房屋買賣合同。原告簽訂定金合同的時候自認為有付款能力,后因為個人原因拒絕繼續(xù)履行定金合同,且未在房屋認購單約定的時間前與被告就本約的簽署進行磋商,構成違約。被告作為守約方,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故不同意解除房屋認購單。二、原告系分兩筆支付21萬元定金,即使房屋認購單應解除,那被告返還定金的義務也應在法院判決生效之日,利息不應在支付定金之日起計息。三、被告作為房屋銷售代理方,不存在承諾幫助原告成功申請貸款,且認購單明確約定原告自行準備貸款資料,被告只是提供必要的協(xié)助。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2017年6月13日,原、被告簽訂《匯福家園頤谷南苑房屋認購單》,約定認購日期為2017年6月13日;房號為周泰路XXX弄XXX號,面積為48.01平米,單價為56,777.70元,總價為2,725,901元;付款方式為1.一次性付款;2.買方應于2017年7月15日前至本項目售樓處支付定金20萬元;3.買方應于2017年8月15日前至本項目售樓處簽訂《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合同》或《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并于當天支付剩余房款。特別約定3.認購定金系買方對上述物業(yè)的購買權自愿繳納,買方應在2017年8月15日前(包括該日)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及本認購單前往售樓處簽訂合同并辦理購房手續(xù),本公司不再另行催告;4.銷售方應于2017年7月31日前(包括該日)不得將該物業(yè)再出售給其他人,否則視為違約,則應無息雙倍返還認購金。備注欄手寫“此認購單為意向金協(xié)議,雙方均不能視為定金”。同日,原告支付匯福家園67弄12號商鋪意向金1萬元。
2018年5月7日,原、被告簽訂《房屋認購單》,約定認購日期為2018年5月7日;房號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周泰路XXX弄XXX號,面積為92.97平米,單價為57,007.60元,總價為530萬元;付款方式為1.貸款;3.買方應于2018年7月30日前,至本項目售樓處簽訂《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合同》,并于當天支付全部房款。特別約定3.定金系買方自愿繳納,買方應在2018年7月30日前(包括該日)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及本認購單前往售樓處簽訂合同并辦理購房手續(xù),賣方不再另行催告。逾期者以棄權論,視為買方單方面違約,放棄該物業(yè)并無權要求賣方返還定金。若買方反悔不買則視為買方違約,同時買方所支付的定金賣方不予退還;4.賣方應于2018年7月30日前(包括該日)不得將該物業(yè)再出售他人;否則視為賣方違約則賣方無息雙倍返還認購金。同日,原告支付周泰路XXX弄XXX號定金20萬元。
原告確認,兩份認購單“湯某某”簽名字體不一致,系因簽訂第一份認購單時,湯某某未攜帶眼鏡,由其兒媳趙震婷代為簽署。
審理中,原告申請證人劉某某、趙某某出庭作證,以證明被告曾承諾幫助其成功辦理貸款;若未能辦理貸款則退還定金。劉某某當庭作證稱:其的工作單位系天下匯合公司,其曾是系爭商鋪現(xiàn)場駐場,負責尋找客戶,之后將客戶交由銷售經理趙某某洽談并簽訂認購單。2017年,其曾向原告推薦系爭12號約48平方米的商鋪,但因原告未能成功辦理貸款,導致無力購買系爭12號商鋪。其公司并無專門的人員為客戶辦貸款。當時原告簽訂認購單時,嚴淑文與趙某某稱若原告無法辦理貸款則退還定金,解除合同。趙某某當庭作證稱:其曾在金大源實業(yè)有限公司任銷售經理。系爭房屋所在樓盤開盤時其已離職,因工作交接未妥善處理導致原告認購的系爭12號商鋪被另行出售。為了向客戶有所交代,其向原告推薦了系爭15號商鋪。原告稱系爭15號商鋪價格太高,故其向原告建議,可先訂購,款項的事情另覓他法;若無法籌足款項則退定金。遂原告與嚴淑文協(xié)商認購系爭15號商鋪事宜。之后,得知原告未能辦理貸款,故其致電嚴淑文、施總等了解此事并建議退款,他們稱定金系由開發(fā)商收取,無法退還。對此,被告質證稱,證人劉某某非被告公司員工,且陳述的是12號商鋪的情況,陳述的情況也與事實不符,與本案無涉。證人趙某某亦非被告公司員工,即使證人向原告作什么承諾,也不能代表被告。兩名證人恰恰證明被告未承諾為原告辦理貸款事宜。嚴淑文系被告案場經理。
原告主張,嚴淑文系被告員工,其在公安局曾確認其承諾為原告辦理貸款事宜,如不成功則退定金。經原告申請,本院依法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調取嚴淑文詢問筆錄。詢問筆錄記載:嚴淑文系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銷售總監(jiān)。2017年5月6日,嚴淑文與趙震婷一家協(xié)商處理系爭12號商鋪被另行出售一事。嚴淑文表示可退還1萬元意向金,然遭趙震婷拒絕。遂向趙震婷推薦了系爭15號商鋪,但最低500萬元。次日下午,趙震婷與湯某某來找嚴淑文,以湯某某名義簽訂認購單,并支付了20萬元定金。嚴淑文告知,因湯某某年齡已超過65歲,不能辦理銀行貸款。當時,雙方并未討論貸款一事。2018年7月27日,趙震婷又找到嚴淑文要求退還20萬元定金,嚴淑文表示,根據(jù)認購單特別約定第3條之約定,20萬元定金不予退還,但愿意退還1萬元意向金。
本院認為,原、被告于2018年5月7日簽訂的《房屋認購單》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雙方約定的定金為締約定金,其設立是為了擔保主合同的簽訂,該認購單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理應恪守。
原告主張,趙某某曾向原告承諾代為辦理貸款,若無法辦理則退定金,趙某某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被告則辯稱,被告未承諾為原告辦理貸款事宜,原告的貸款成功與否應由原告自行承擔責任。本院認為,首先,趙某某并非被告公司員工,其次,姑且不論趙某某的身份問題,嚴淑文與趙某某均確認,原告簽訂系爭15號商鋪認購單系與嚴淑文進行協(xié)商并簽約,目前沒有證據(jù)證明嚴淑文曾承諾幫助原告成功申請貸款,因此能否貸款的責任應由原告自行承擔。原告又主張,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之約定,其未辦理出貸款應退還定金。本院認為,該約定適用于商品房買賣合同,而本案中,雙方簽訂的房屋認購單屬于定金合同的性質,且該認購單明確約定“買方應于2018年7月30日前簽訂《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合同》,并于當天支付全部房款”,不存在原告所述的未能訂立擔保貸款合同而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的情形,故對原告該主張本院不予采納。綜上,原告要求解除合同、返還定金并賠償利息損失,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自愿退還關于周泰路XXX弄XXX號房屋認購單項下的1萬元意向金,于法不悖,自可準許。
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湯某某意向金1萬元;
二、駁回原告湯某某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499.88元,減半收取計2,249.94元,由原告湯某某負擔2,224.94元,被告上海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2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曉云
書記員:袁穎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