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柳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原告:柳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黃石市黃石港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榮剛,湖北群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柳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第三人:柳某4(柳某3之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原告柳某1、柳某2與被告柳某3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立案后,柳某4要求作為有獨立請求權(quán)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經(jīng)審查,本院予以準許,將本案本訴與獨立請求權(quán)的第三人之訴合并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柳某1、柳某2及其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榮剛、被告柳某3、第三人柳某4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柳某1、柳某2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柳某1繼承分得黃石××區(qū)紡織××路××號房屋拆遷補償款89194.33元,柳某2繼承分得黃石××區(qū)紡織××路××號房屋拆遷補償款89194.33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兩原告與被告是三兄妹,其父親柳金華、母親王碧珍自1976年開始居住在黃石××區(qū)紡織××路××號房屋,1976年入住時,該房屋就是三間房,含一間廚房及兩間住房,格局一直保存至今。1978年,其父母就在房屋門前自建了院子和廁所,并長期在此居住?,F(xiàn)在的格局是兩間房及廚房,加上廁所(帶洗澡間)和一個通風走廊,通風走廊就是原來的院子。1986年1月,柳金華去世,王碧珍獨自居住在黃棉村4-8號房屋。××××年,柳某4對該房屋進行了裝修后在此結(jié)婚居住,沒有增加房屋格局。2011年1月,王碧珍去世,遺留下黃棉村4-8號房屋一套,2014年,該房屋由柳某2轉(zhuǎn)租他人使用,柳某2、柳某3各收取部分租金。2016年5月,該房屋列入拆遷范圍。2016年10月11日,柳某3代表兄妹三人與拆遷辦簽訂了《房屋搬遷協(xié)議》。2017年4月7日,兄妹三人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簽署了《協(xié)議書》,約定該房屋拆遷款由兄妹三人平均分配,各得三分之一。該協(xié)議經(jīng)黃石港區(qū)紡織社區(qū)居委會、黃石港區(qū)黃棉生活區(qū)片棚戶區(qū)改造B地塊自主改造委員會、黃石港區(qū)黃棉生活區(qū)片棚戶區(qū)拆遷辦公室蓋章確認,合法有效。2018年3月,黃石港區(qū)住房保障與房屋征收管理局在《房屋搬遷協(xié)議》上簽字蓋章,該協(xié)議正式生效,從而確定黃棉村4-8號房屋拆遷補償總額為320039元,扣除公房房改款52456元,實際應得拆遷補償款267583元。父親柳金華、母親王碧珍共同生育了四個子女,老大柳某1、老二柳某3、老三柳某2、老四柳溪鳳(197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死亡時年僅18歲,未婚,無子女)。原告父母死亡時未立遺囑,故該房屋拆遷款應按法定繼承,由兩原告及被告各分得三分之一的拆遷款。但被告違背協(xié)議,要求多分,違反了2017年4月7日三兄妹簽訂的《協(xié)議書》,兩原告因此訴至法院。另外,訴爭房屋的廁所及院子是原告母親1978年自建的。柳某4只是在××××年對該房子進行了裝修,房子的廁所及院子均是原告母親自建的,與柳某4無關,故應當駁回第三人的請求。
被告柳某3辯稱:1、兩原告的主張不符合事實。1976年柳金華開始入住黃棉村4-8號房屋,該房屋當時是單位的資料室,柳金華一個人住。1980年以后開始收租金,才開始租給家庭居住。當時4-8號房屋是兩間房屋。1996年左右,計量所自建了第三間房,是作為廁所,各層住戶都是統(tǒng)一建造。這個時候還沒有院子,只有三間房?!痢痢痢聊曛罅?入?。?、父母是被告贍養(yǎng)送終的,母親與被告共同生活,費用均由被告承擔;3、訴爭房屋與兩原告沒有關系,她們都有自己的房屋;4、訴爭的房屋是被告的福利公房,兩原告沒有在該房屋生活。
第三人柳某4訴稱:××××年,其花費18000元將黃棉村4-8號房屋進行裝修,并在該房屋一樓大門口自建2間房屋,面積分別為3.71平方米、6.28平方米,合計9.99平方米,其中一間作為洗澡與衛(wèi)生間套間,另一間為油煙與熱水器通風走廊?!痢痢痢聊辍痢猎?,其在此房結(jié)婚,2002年7月,奶奶王碧珍搬來與其共同居住,2006年,其購置房屋后搬離此處。1996年至××××年,柳某1并未在此房居住。綜上,第三人起訴要求:1、判令原、被告向第三人返還訴爭公房內(nèi)第三人柳某4自建部分的9.99平方米房屋的征收補償款41594元、裝修補償款1699元、簽約獎勵金4159元,以及公房部分42.77平方米的裝修補償款7271元,共計54723元。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柳金華與王碧珍系夫妻,他們共同生育了四個子女,老大柳某1、老二柳某3、老三柳某2、老四柳溪鳳(197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死亡時年僅18歲,未婚,無子女)。柳金華于1986年1月3日去世,王碧珍于2011年12月9日去世,二人去世前均未留下遺囑。
2、1976年,柳金華的工作單位黃石市計量檢定測試所分配黃石港區(qū)黃棉村4-8號房屋由柳金華一家人居住。該房屋為兩間,建筑面積為34.42平方米。
3、上世紀八十年代,黃石市計量檢定測試所為改善職工住宿環(huán)境,由單位統(tǒng)一建造了廚房。由于此次單位自建工程,黃棉村4-8號房屋旁邊增加了一間面積為8.35平方米的廚房。××××年,柳某3之女柳某4因結(jié)婚需要,在黃棉村4-8號房屋的廚房旁邊另修建了一間衛(wèi)生間(面積為3.71平方米)及頂部加蓋石棉瓦的油煙與熱水器通風走廊(面積為6.28平方米),此次自建部分面積合計9.99平方米。
4、2016年,黃棉村4-8號房屋納入黃石港區(qū)黃棉生活區(qū)片棚改范圍。根據(jù)黃石市棚改中的有關房改政策規(guī)定,考慮到柳金華未享受福利分房待遇,黃石市計量檢定測試所同意黃棉村4-8號房屋以柳金華的名義參與房改,并由柳金華的子女從拆遷款中支付房改款(房改款按34.42平方米的公房面積計算)。黃棉村4-8號房屋經(jīng)測繪,有4部分結(jié)構(gòu),其中公房為混合結(jié)構(gòu)(面積為34.42平方米)、單位自建部分為混合結(jié)構(gòu)(面積為8.35平方米)、個人自建9.99平方米(其中磚木結(jié)構(gòu)部分為6.28平方米、混合結(jié)構(gòu)部分為3.71平方米)。
5、2016年10月11日,柳某3作為被征收人,與黃石市黃石港區(qū)住房保障與房屋征收管理局簽訂《黃石港區(qū)國有土地上房屋協(xié)商搬遷協(xié)議》,確定:根據(jù)房屋結(jié)構(gòu)不同征收價格不同的標準,黃棉村4-8號房屋按面積貨幣補償金額為252336元(其中個人自建的9.99平方米貨幣補償金額為41593.1元,公房及單位自建部分貨幣補償金額為210742.9元)、簽約獎勵上浮10%計25234元、臨時安置過渡費1899元、室內(nèi)裝修補償費8970元、家用設施設備拆遷遷移費600元、搬遷補助費1000元、獎勵款30000元,以上征收補償金額合計320039元。當日,柳某3出具《具結(jié)書》,表示同意從房屋補償總價320039元中扣除應繳納的參照黃石市棚改中的房改政策價格標準購房款52456元。
6、2017年4月7日,柳某1、柳某2、柳某3共同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黃棉村4-8號房屋拆遷款由三人各得三分之一。該《協(xié)議書》一式三份,柳某1、柳某2、柳某3各持一份。該《協(xié)議書》經(jīng)黃石港區(qū)紡織社區(qū)居委會、黃石港區(qū)黃棉生活區(qū)片棚戶區(qū)改造B地塊自主改造委員會、黃石港區(qū)黃棉生活區(qū)片棚戶區(qū)拆遷辦公室蓋章,確認情況屬實。
7、2018年4月4日,黃棉村4-8號房屋的征收補償總款320039元已由房屋征收部門發(fā)放至柳某3名下的中國銀行賬戶。
本院認為,本案案由應為分家析產(chǎn)、繼承糾紛。據(jù)此,本案的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第三人柳某4能否享有涉案房屋中9.99平方米自建房屋的拆遷利益;二是原告柳某1、柳某2與被告柳某3應如何繼承分配遺產(chǎn)。
關于柳某4能否享有涉案房屋中9.99平方米自建房屋的拆遷利益問題。第三人柳某4主張其在××××年為了結(jié)婚對黃棉村4-8號房屋(含兩間公房、一間廚房)進行整體裝修并自建了衛(wèi)生間(面積為3.71平方米)及頂部加蓋石棉瓦的油煙與熱水器通風走廊(面積為6.28平方米)。兩原告提出抗辯主張,認為其母親王碧珍于1978年在黃棉村4-8號房屋(含兩間公房、一間廚房)的基礎上圍了院子、建了廁所(面積合計9.99平方米),且房屋格局自1978年保留至今,柳某4在××××年僅對房屋整體進行裝修,并未建造衛(wèi)生間及走廊。經(jīng)本院調(diào)查了解,8.35平方米的廚房由黃石市計量檢定測試所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兩間公房的基礎上建造而成,該廚房建成后,才修建了衛(wèi)生間及通風走廊。故兩原告的陳述不屬實,其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王碧珍在1978年修建9.99平方米的院子及廁所,并且房屋格局保留至今的事實,本院對兩原告的抗辯主張不予支持。結(jié)合兩原告認可柳某4在××××年對房屋進行裝修并在此結(jié)婚的事實及房屋現(xiàn)狀,本院對柳某4在××××年對黃棉村4-8號房屋(含兩間公房及一間廚房)進行裝修并自建9.99平方米的衛(wèi)生間及通風走廊的事實予以確認。因此,第三人柳某4主張其應享有黃棉村4-8號房屋的拆遷利益中自建部分9.99平方米房屋的征收補償款41594元、簽約獎勵金4159元(41594×10%)及裝修補償款(含公房部分的裝修補償款)8970元,共計54723元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原告柳某1、柳某2與被告柳某3應如何繼承分配涉案房屋的拆遷利益問題。黃棉村4-8號房屋(不含9.99平方米柳某4自建部分)系原、被告的父親柳金華房改取得,原、被告的父母去世后,未留有遺囑?,F(xiàn)該房屋被征收拆遷,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該房屋的拆遷利益應作為原、被告父母的遺產(chǎn)由其三人共同繼承。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guī)定,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jié)的精神,協(xié)商處理繼承問題。原、被告三人已共同簽訂了《協(xié)議書》,約定平均分配拆遷利益,該協(xié)議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為有效。故黃棉村4-8號房屋的拆遷利益212860元(即:征收補償總額320039元-房改款52456元-柳某4應得的54723元=212860元)應作為遺產(chǎn),由原告柳某1、柳某2與被告柳某3三人各得70953元。被告柳某3主張該《協(xié)議書》由兩原告逼迫其簽訂,但未提供充足證據(jù)證明,故本院對其抗辯主張不予采信。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柳某3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nèi)從黃棉村4-8號房屋的征收補償款中支付給原告柳某170953元、支付給原告柳某270953元、支付給第三人柳某454723元;
二、駁回原告柳某1、柳某2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451元,由原告柳某1、柳某2與被告柳某3各負擔1483.6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閔麗
人民陪審員 董曉慧
人民陪審員 李喬喬
書記員: 劉露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