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林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福建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峰旗,上海衡銘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曄,上海治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嘉房餐飲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黃林堅,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牧,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鈕鵬程,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春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法定代表人:范榮智。
被告:黃林堅,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嘉定區(qū),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被告:范麗敏,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安徽省銅陵市,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章瑜輝,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黃波。
原告林某某與被告上海嘉房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房公司)、上海春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季公司)、黃林堅、范麗敏、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業(yè)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2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4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林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峰旗,被告嘉房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牧、被告黃林堅(亦即被告嘉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告范麗敏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章瑜輝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春季公司、鼎業(yè)公司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仍未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林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五被告共同給付原告貨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30,533元并支付該款自2013年5月1日起按年利率6%計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的利息。事實和理由:原告系被告嘉房公司的食材佐料供應商,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間向被告嘉房公司供應各類調(diào)味品及飲料等。原告每日根據(jù)被告嘉房公司的通知,送貨至上海市嘉定區(qū)祁連山南路XXX號(以下簡稱祁連山南路XXX號)被告嘉房公司餐廳倉庫,由工作人員沈某某及廚師等人簽收,每月月末原告向被告嘉房公司報賬,由被告春季公司財務周某核賬并上報原XX公司股東即被告嘉房公司的實際管理人被告范麗敏批準后向原告付款,總計通過支票方式向原告付款115,000元,尚欠原告130,533元未付。由于被告嘉房公司實際經(jīng)營場所使用的裝飾、餐具標志、宣傳資料與被告春季公司相同,被告春季公司的財務人員周某、石某均認可被告春季公司實際經(jīng)營被告嘉房公司。同時,原XX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黃林堅又是被告嘉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原XX公司的股東被告范麗敏是被告嘉房公司的實際管理人,原XX公司還為被告嘉房公司向原告支付貨款,故上述三公司之間存在人員、場所、財務混同的情況,應對拖欠原告的貨款承擔共同支付責任。因原XX公司已被注銷,且其股東在清算時未通知全部債權人,存在過錯,不能免除清償責任,故作為原XX公司股東的被告范麗敏、黃林堅、鼎業(yè)公司應對此債務承擔共同支付責任。
被告嘉房公司辯稱,合同主體要根據(jù)買賣合同履行情況確定,訟爭餐館所在地祁連山南路XXX號確系被告嘉房公司的注冊地,但并非由被告嘉房公司實際經(jīng)營,被告嘉房公司并非買受主體,亦未接受貨物,原告提供的送貨單顯示其是向春季漁港供貨,不是被告嘉房公司,收貨人員的用工關系和社保關系均與被告嘉房公司無關,不是被告嘉房公司的員工。原告與原XX公司對賬,已付貨款也是由原XX公司支付,被告嘉房公司未支付貨款,與原告沒有經(jīng)濟往來。雖然被告嘉房公司在股東及高管人員方面與原XX公司存在一定關聯(lián),但財務以及業(yè)務、機構都獨立,與被告春季公司、原XX公司不存在人格混同。即使被告嘉房公司出借相關營業(yè)證照違反行政法規(guī),也不能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jù)。
被告黃林堅辯稱,原XX公司與原告之間沒有買賣關系,在原XX公司注冊成立前原告就已經(jīng)開始送貨。原告是根據(jù)代某某的通知送貨,從一開始就應該知道代某某是為被告春季公司工作,故原告應該知道是為被告春季公司送貨。原XX公司各股東的出資義務已經(jīng)完成,公司債務應由公司承擔,公司股東不應當承擔清算責任。
被告范麗敏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起訴時明確交易相對方是被告嘉房公司,且被告嘉房公司的注冊地在祁連山南路XXX號,同時店招和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等都顯示是被告嘉房公司,簽收貨物的人員也在店里,是被告嘉房公司的員工。原XX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收購春季漁港(王府店),有關人員、證照和辦公地址都由被告嘉房公司轉到原XX公司,員工社保也轉到原XX公司,被告范麗敏與原告協(xié)商付款都是為收購做準備,故原XX公司向原告付款不能證明雙方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原XX公司在原告訴請買賣關系發(fā)生期間尚未成立,沒有實際經(jīng)營春季漁港(王府店),在此階段原XX公司只是與被告春季公司就轉讓進行磋商取得初步結果,原XX公司并無可能以自身名義與原告發(fā)生買賣合同關系。如果原告要求被告范麗敏承擔清算責任,則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針對已知的債權人,但本案中原告并非已知的債權人,故沒有進行通知。同時,原XX公司的注銷原因是由于涉及祁連山南路XXX號房屋的租賃合同糾紛導致原XX公司收購春季漁港(王府店)沒有成功。即便要求被告范麗敏承擔清算責任,被告范麗敏也要求按照出資比例承擔。
被告春季公司、鼎業(yè)公司未作答辯。
本院經(jīng)審理確認事實如下:被告嘉房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22日,登記住所地為祁連山南路XXX號,現(xiàn)法定代表人為被告黃林堅,股東為上海嘉定區(qū)某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房集團)、上海嘉定區(qū)房某有限公司、張某。被告春季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10日,登記住所地為上海市普陀區(qū)桃浦路XXX號,現(xiàn)法定代表人范某某(即被告范麗敏父親),股東(按股份多寡為序)分別為黃某某(原系被告范麗敏丈夫,兩人于2015年離婚)、范某某、陳某某、俞某某。原XX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15日,登記住所地為嘉定區(qū)金沙江路XXX號XXX幢北區(qū)XXX室,原法定代表人為被告黃林堅,股東為被告范麗敏、黃林堅和鼎業(yè)公司。2016年11月15日,原XX公司經(jīng)上海市嘉定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核準注銷,公司股東即被告范麗敏、黃林堅及鼎業(yè)公司在清算報告中承諾:公司債務已清償完畢,若有未了事宜,股東愿意承擔責任。
2006年2月,被告某房公司(其時法定代表人為股東張某)與其股東同時也是祁連山南路XXX號經(jīng)營性用房的所有人某房集團簽訂《租賃合同》,承租祁連山南路XXX號房屋用于餐飲經(jīng)營,期限至2016年1月。2010年5月18日,被告某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被告黃林堅。2012年9月25日,案外人黃某某(即被告春季公司大股東,協(xié)議列為甲方)與被告黃林堅(協(xié)議列為乙方)簽訂協(xié)議書1份(以下簡稱“兩黃協(xié)議”),約定甲方授權乙方為共同設立的公司與上海同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某公司,系某房集團全資子公司,其時為祁連山南路XXX號經(jīng)營性用房所有人)進行談判協(xié)商并簽署關于祁連山南路XXX號二層以及底層和三層部分商業(yè)用房合計4,896.66平方米的《房屋租賃合同》等合同,公司成立后甲方持有公司94%股權,乙方持有公司6%股權。
2012年10月28日,被告黃林堅(協(xié)議列為乙方)與案外人同某公司(協(xié)議列為甲方)簽訂《房屋租賃合同》1份,約定甲方將祁連山南路XXX號二層以及底層和三層部分商業(yè)用房合計4,896.66平方米出租給乙方,期限自2012年10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2013年4月,被告黃林堅與被告嘉房公司解除勞動關系。2014年3月25日,原XX公司(協(xié)議列為甲方)與被告黃林堅(協(xié)議列為乙方)簽訂《法定代表人聘用合同》1份(以下簡稱《聘用合同》),明確:鑒于2012年9月28日XX公司出資人委托黃林堅以受托人的名義與同某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合同;2013年3月15日XX公司成立,聘請黃林堅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承租物業(yè)中經(jīng)營餐飲服務;XX公司、同某公司、黃林堅三方協(xié)商同意承租方由黃林堅變更為上海XX餐飲管理有限公司,XX公司承諾設立上海XX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后繼續(xù)聘任黃林堅為法定代表人,報酬待遇依照原約定履行;為確保各方利益,訂立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4年3月25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乙方黃林堅每月報酬8,000元,由甲方XX公司按月支付,每季度津貼50,000元,由甲方按季度支付,乙方黃林堅負責除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以外的外事協(xié)調(diào)工作、公司董事(會)長特別書面授權的其它工作,對公司的經(jīng)營風險不承擔責任。嗣后,上海XX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因故未成立。
2014年12月11日,案外人上海市嘉定區(qū)國有某某(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議列為甲方,系某房集團資產(chǎn)管理人,其時為祁連山南路XXX號經(jīng)營性用房所有人)與被告黃林堅(協(xié)議列為乙方)簽訂《上海市房屋租賃合同》及《出租物業(yè)綜合治理暨安全生產(chǎn)管理協(xié)議》各1份,約定甲方將祁連山南路XXX號二層以及底層和三層部分商業(yè)用房合計4,896.66平方米出租給乙方,期間自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被告春季公司在上海市普陀區(qū)桃浦路XXX號設有大型餐飲類實體,店名春季海港城(桃浦店),在該店對外發(fā)送的訂座名片上除了印有春季海港城的店招、春季公司名稱和地址之外,還印有哈爾濱首席公館海港城、春季尚品(虹橋店)、春季漁港(王府店)的名稱、店招、地址,其中春季漁港(王府店)的地址即為祁連山南路XXX號。
原告是調(diào)味品供應商,自2012年12月起經(jīng)案外人代某某(其時系黃某某司機)口頭要貨通知,向春季尚品(虹橋店)供應各類調(diào)味品及飲料等。2013年1月至4月間,原告又應代某某的口頭要貨通知,向春季漁港(王府店)供貨,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該店自被告黃林堅出面承租后,于2012年年底起以春季漁港(王府店)名義對外營業(yè),借用被告嘉房公司的營業(yè)證照,由被告范麗敏負責管理。原告所供貨物由該店廚師等工作人員簽收,簽收人員包括沈某某、張某某等人。其中沈某某自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由被告嘉房公司繳納社會保險,2013年5月起由原XX公司繳納社會保險。原告每月至春季漁港(王府店)對賬,雙方未簽訂書面對賬清單。原告根據(jù)其送貨單存根統(tǒng)計,自2013年1月至4月,其向春季漁港(王府店)供貨總計價款245,533元,原告陳述收款情況如下:2013年10月15日收取支票30,000元,2014年1月20日收取支票30,000元,出票人均為原XX公司;2014年1月27日收取支票25,000元,出票人為上海如某商貿(mào)有限公司;2014年3月5日收取支票30,000元,出票人為上海飛某水產(chǎn)品有限公司;收取支票的地點為祁連山南路XXX號辦公室,由原XX公司財務給付支票,或在被告春季公司總部旁的上海飛某水產(chǎn)品有限公司,由公司財務給付支票;以上合計收款115,000元,結欠貨款130,533元。嗣后原告多次至春季漁港(王府店)向被告范麗敏催款,被告范麗敏均以需要原告與其財務周某或財務總監(jiān)石某對賬等為由推諉,原告多次聯(lián)系周某或石某,兩人均以需由被告范麗敏決定付款為由推諉。2014年間,原告曾訴至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春季公司承擔付款責任。2015年4月22日,原告林某某與另兩案原告朱某領、高某吉在律師陪同下,至祁連山南路XXX號春季漁港(王府店)與黃某某商談付款事宜,黃某某以有財務監(jiān)督、為股東負責等為由,提出打折和分期付款方案,并承諾由其本人與原告等供應商對接,但未能達成最終意見。嗣后原告向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申請撤訴。因原告遲遲未能收到貨款,故訴至本院。
另查明,2016年6月16日,本院對原告上海市嘉定區(qū)國有某某(集團)有限公司訴被告黃林堅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作出(2016)滬0114民初XXXX號民事判決,判令解除雙方于2014年12月11日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由被告黃林堅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搬離祁連山南路XXX號房屋,將房屋返還。
2016年9月20日,上海市嘉定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XX公司出具行政處理決定書1份,明確原XX公司經(jīng)營地址為祁連山南路XXX號,查實原XX公司拖欠108名勞動者2016年5月、6月的工資合計690,705元,決定原XX公司應于收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nèi)補發(fā)拖欠的上述工資。
上述事實,有在卷證據(jù)佐證,經(jīng)本院查證屬實,予以確認。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為:一、案涉買賣合同買受方主體如何確定?二、被告嘉房公司、春季公司和原XX公司之間是否存在人格混同?三、被告黃林堅、范麗敏、鼎業(yè)公司是否因未盡清算義務對公司債務負清償責任?
本院認為,一、關于合同主體問題,因合同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故應以實際履行情況確定,此可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考量:第一,原告方送貨地址為祁連山南路XXX號,該地址店招使用的是“春季漁港(王府店)”,營業(yè)證照用的是被告嘉房公司,該餐飲店實際經(jīng)營主體先后為被告春季公司和原XX公司,而根據(jù)“兩黃協(xié)議”,原XX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接手被告春季公司繼續(xù)經(jīng)營“春季漁港(王府店)”,且兩家公司的實際管理人均為被告范麗敏,故客觀上案涉買賣合同的買受方主體應為原XX公司,即使送貨是發(fā)生在原XX公司成立前,由于與原告對接的是被告范麗敏,而被告范麗敏又是原XX公司的發(fā)起人,原XX公司成立后,實際承受了買賣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故相關責任亦應由原XX公司承擔。第二,雖然原告送貨時的聯(lián)系人與“春季漁港”有關,且當時原XX公司尚未成立,但原告結算時是與被告范麗敏代表的原XX公司,并由原XX公司支付部分貨款,且原XX公司在成立后實際經(jīng)營“春季漁港(王府店)”,相關從業(yè)人員的社保和用工關系也轉至原XX公司,故原告主觀上亦不排除將原XX公司作為合同相對方。綜上,涉案買賣合同的買受方主體應可認定為原XX公司。二、關于三公司間是否構成人格混同,關鍵看關聯(lián)公司間是否存在利用股東有限責任和法人獨立地位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具體看關聯(lián)公司在人員、業(yè)務、財務等方面是否存在交叉和混同,如果相關事實表明關聯(lián)公司間在人、財、務方面達到了高度混同的程度,即應認定喪失公司人格。本案中,起先是被告春季公司進駐祁連山南路XXX號經(jīng)營“春季漁港”(王府店),但根據(jù)“兩黃協(xié)議”和《聘用合同》,被告春季公司的大股東之后又牽頭成立原XX公司接手經(jīng)營(由被告黃林堅掛名擔任法定代表人),且兩公司均系使用被告嘉房公司的營業(yè)場地和借用被告嘉房公司的營業(yè)證照進行餐飲經(jīng)營活動,同時“春季漁港”(王府店)的管理與財務均由被告范麗敏掌控,而被告范麗敏不但是原XX公司的大股東和主要負責人,同時也是被告春季公司實際控制人(其夫黃某某系被告春季公司大股東,其父范某某系被告春季公司股東兼法定代表人),故被告春季公司與原XX公司之間在人員、財務與業(yè)務方面存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系,無法做到法人各自獨立,存在高度混同。此外,雖然被告春季公司、原XX公司先后借用過被告嘉房公司的營業(yè)證照實際在祁連山南路XXX號進行餐飲經(jīng)營活動,但此系“掛靠”經(jīng)營行為,與公司人格混同還存在一定差別,在沒有證據(jù)證明被告嘉房公司在人員、財務、業(yè)務方面與被告春季公司、原XX公司存在高度混同的情況下,尚不能認定被告嘉房公司喪失法人人格獨立。三、關于清算責任的認定。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0條第2款的規(guī)定,公司未經(jīng)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原XX公司作為涉案買賣合同的相對方,在辦理注銷時,對原告尚有未結清的債務,被告范麗敏、黃林堅和鼎業(yè)公司作為原XX公司的股東對此債務未予處理,屬于未依法清算,且三被告承諾對該公司未結清債務承擔清償責任,該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故其應當對原XX公司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綜上所述,原告與原XX公司成立買賣合同,原XX公司受領貨物后未支付相應貨款,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包括支付貨款和逾期付款造成的利息損失。被告春季公司與原XX公司之間存在人格混同,應對原XX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由于原XX公司已經(jīng)注銷,故應由未盡清算義務的三股東即被告范麗敏、黃林堅和鼎業(yè)公司對原XX公司的未結債務承擔清償責任。原告的相關訴請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原告要求由被告嘉房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因認定被告嘉房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依據(jù)不足,故本院不予支持。同時,雖然原告選擇被告嘉房公司作為合同相對方并請求五被告共同承擔責任,與本院認定的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的具體責任承擔方式存在出入,但由于原告所主張的相關事實和理由均是基于基礎法律關系(即買賣合同)及其延伸的公司人格混同和股東清算義務,故訴訟標的具有相似性,如果當事人限于法律認識未能正確選擇合適的請求權基礎,從有利于糾紛解決和避免訟累角度出發(fā),亦可由人民法院從優(yōu)作出選擇并予以判決,以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審理中,被告春季公司、鼎業(yè)公司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相應法律后果自行承擔。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三條、第三十六條、第四十四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二十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范麗敏、黃林堅、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林某某貨款人民幣130,533元;
二、被告范麗敏、黃林堅、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林某某逾期支付貨款的利息損失(以人民幣130,533元為基數(shù),從2013年5月1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
三、被告上海春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對被告范麗敏、黃林堅、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上述應清償?shù)膫鶆粘袚B帶責任;
四、駁回原告林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910元,由被告范麗敏、黃林堅、上海鼎業(yè)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春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負擔,被告所負擔之款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錢宏興
書記員:葉??珣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