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杭州川空通用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
法定代表人:計曉亮,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金相成,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倩蓉,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聶騰云,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開敏,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曉程,男,系被告金山網(wǎng)點法定代表人。
原告杭州川空通用設備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運輸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張靜獨任審判。本案于2018年8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倩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開敏、黃曉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杭州川空通用設備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原、被告之間的郵寄服務合同(單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判令被告退還安全閥47只、調壓閥9只,若不能退還的,賠償原告貨物損失人民幣27,620元。事實和理由:2017年9月26日、同年9月27日,原告委托被告向上海竟一實業(yè)有限公司(簡稱竟一公司)運輸47只安全閥、9只調壓閥,快遞單號分別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但竟一公司于2017年11月9日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法院起訴,案號為(2017)浙0110民初19322號,其稱未收到原告委托被告寄送的上述三單快件。因被告將快件貨物丟失,故原告訴諸本院。
審理過程中,原告撤回訴請1,并確認快遞單號為XXXXXXXXXXXXX與本案無關。
被告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辯稱:被告確實攬收系爭快件,已將貨物送至目的地上海市金山區(qū)并由收件人簽收,原告按約完成合同義務,根據(jù)被告官方網(wǎng)站顯示,貨物已由原告客戶簽收,要求駁回原告訴請。
經(jīng)開庭審理查明:2017年9月26日,2017年9月27日,原告委托被告寄送安全閥47只、調壓閥3只,重量約49.44公斤和調壓閥6只,重量1.41公斤,快遞單號分別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兩份快遞單填寫寄件人:原告,收件人:李奎明,收件地址為上海金山,竟一公司,電話:XXXXXXXXXXX。根據(jù)被告官方網(wǎng)站公布的貨物流轉信息顯示,上述兩份快件被告攬收后運至上海市金山區(qū),分別于2017年9月29日及9月30日簽收。
另查明,2017年11月,竟一公司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法院起訴,案號為(2017)浙0110民初19322號,要求原告向竟一公司支付貨款27,620元及相應利息。2018年1月26日,法院組織雙方調解時,原告要求竟一公司確認原告退回給竟一公司的貨物(快遞單號分別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個包裹)有無收到,竟一公司表示“三個包裹我方確實沒有收到”。該案調解結案,原告應于2018年2月底向竟一公司支付貨款27,620元。
另查明,原告是被告的長期客戶,在系爭快件攬收至今未向被告提出過快件丟失,沒有進行投訴。根據(jù)上海市郵政管理局2018年3月6日下發(fā)的通知,快遞行業(yè)對快遞運單的實物保存期限應不少于6個月,為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確??爝f企業(yè)做好面單保管及銷毀工作,要求快遞企業(yè)于3月12日至16日期間組織下屬加盟企業(yè)將超過保存期限的面單全部運到銷毀中心進行統(tǒng)一銷毀,現(xiàn)被告已將系爭快遞紙質簽收單銷毀。
以上查明的事實,有原告提供的快遞運單、民事調解書及調解筆錄,被告提供的被告網(wǎng)站走件流程打印件、上海市郵政管理局下發(fā)的《關于做好本市快遞面單銷毀工作的通知》、快遞面單及原、被告陳述為證,并經(jīng)當庭質證,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另提供原告與竟一公司簽訂的《工礦產(chǎn)品訂貨合同》及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以證明貨物價值。
被告質證后對真實性無異議,對關聯(lián)性不認可。
本院認為,被告接受原告委托同意為原告承運貨物并向原告簽發(fā)了詳情單,雙方之間的運輸合同關系成立,且合法、有效,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依法受法律保護。原、被告間的爭議在于被告是否已經(jīng)按約完成了合同義務,將快件送達至收件人。通常情況下,在寄件人主張收件人未收到寄送貨物時,托運人應對貨物的送達情況負有舉證責任。但本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在寄送較貴重物品時寄件人均會留意網(wǎng)上貨物流轉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會打電話詢問,查詢到簽收也會與收件人核實,但原告寄出貨物后,明知收件人竟一公司的聯(lián)系方式,卻未與收件人核實貨物送達情況,稱在另案于2018年1月法院進行調解時經(jīng)竟一公司告知才知貨物丟失;另一方面,即使原告確實在2018年1月才知曉貨物丟失,其也完全可以及時聯(lián)系被告要求核查,但原告卻以相信竟一公司不會欺騙原告為由至2018年6月才訴至本院。對原告上述不符常理的行為,本院認為,原告于2017年9月委托被告寄送的貨物,但于次年6月才提出丟件,顯屬超過了合理的期限,故原告應對為何長時間未主張權利、是否造成丟件及是被告原因造成丟件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原告對此未做出合理解釋且未提供充分明確證據(jù)的情況下,應視為被告已經(jīng)履行了運輸義務、交付了運單中記載的貨物。庭審后,原告申請追加竟一公司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本院不予準許。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杭州川空通用設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490.50元,減半收取245.25元,由原告杭州川空通用設備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靜
書記員:鄧??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