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顏培卿,上海君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田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田小平(系田某某姐姐),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董建偉(系田某某丈夫),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田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14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顏培卿,被告田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田小平、董建偉到庭參加訴訟。經雙方當事人合意,本院院長批準,延長本案簡易程序審理期間。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楊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30,000元,并從2016年11月18日起至本息還清之日止,按月利率2%支付利息;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律師費3,000元;3.判令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通過婆家鄰居朱蘭香介紹相識。2016年11月18日,被告以家中有事為由向原告借款30,000元,朱蘭香提供擔保。借條約定借期3個月,月息2%,并約定了違約責任。原告通過銀行轉賬給付了借款。此后被告又分別向原告借款60,000元、70,000元,有借條及銀行流水明細為證。借期屆滿后,被告拒絕歸還30,000元借款,擔保人朱蘭香失蹤。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
被告田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確實曾向原告借款,2016年初借款30,000元,2016年11月借款30,000元,2017年1月借款10,000元,共計70,000元。雙方口頭約定月息4%,被告自2016年初至2018年2月17日每月以ATM機現(xiàn)金存款方式付息還款,累計歸還了57,500元。2018年雙方經協(xié)商約定被告再歸還30,000元了結糾紛,被告姐姐代為給付了10,000元,之后因原告方的搶包行為,未再付款,但原告已經出具了歸還70,000元的收條。故被告認為最多再歸還20,000元。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于原告提交的借條、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聘請律師合同及發(fā)票,被告提交的收條、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等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經人介紹相識。2016年11月18日,原告向被告銀行轉賬30,000元。案外人代寫借條一張,內容為:“因家中有事,今向楊某某借叁萬元正,月息百分之貳,借期叁個月,到2017年2月17日本息還清,如逾期,我愿承擔每天按千分之貳的違約金直至逾期款還清為止,違約金每天按累計計算并還愿承擔由我逾期造成的訴訟費、律師費等一切費用?!北桓嫣锬衬吃诮杩钊寺淇钐幒灻?,擔保人為朱蘭香。借條附有被告的工資卡號和手機號碼。
原告以被告未就上述借款還本付息為由,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判如所請。審理中,被告辯稱前后共計向原告借款70,000元,雙方已就還款事宜達成一致,并提交了原告書寫的收條為據。該收條內容為“今收到田某某柒萬的借款。楊某某2018年9月5日”。原告認可收條的真實性,但主張雙方間的借款共計三筆合計160,000元,被告陸續(xù)付過一些利息,2018年雙方經協(xié)商約定被告在原先給付利息的基礎上再給付35,000元,了結其中一筆70,000元的借款債務,原告出具70,000元的收條,但被告實際只通過其姐姐給付了10,000元。原告提交的另兩份借條載明,被告于2017年6月20日確認借到原告60,000元,2017年12月8日確認借到原告70,000元,用途均為女兒裝修補貼裝修費。被告認可兩份借條系其書寫,但辯稱系借款到期后應原告要求重新出具借條,借款金額是在原借款基礎上拼湊起來的,未發(fā)生新的大額借款事實。根據雙方提交的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2017年6月20日原告通過手機銀行向被告賬戶轉賬60,000元,2017年12月8日原告通過柜面交易向被告賬戶轉賬70,000元,轉賬日期與被告出具借條日期一致。
關于還款情況,被告辯稱其每月以ATM現(xiàn)金存款的方式向原告給付利息,但未提供相應憑證。原告認可被告付過部分利息,具體數額不記得了,但主張雙方已經約定被告給付利息全部用于抵扣70,000元借款,故本案利息并未給付過。原告雖提交銀行賬戶明細清單,但因ATM現(xiàn)金存款形式不留存付款人戶名或賬號信息,而且原告曾與多人有資金往來,銀行賬戶存款金額變動頻繁,無法查明被告給付利息的具體次數及金額。
審理中,本院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因原、被告各執(zhí)己見,致調解不成。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當事人對自己所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原告主張其2016年11月18日向被告出借30,000元,有借條、銀行轉賬記錄等為證,被告不持異議,雙方成立借貸法律關系。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被告是否已償還借款。綜合雙方當事人的舉證情況,原告雖出具過一份金額為70,000元的收條,但雙方間除了本案30,000元的借款糾紛外,另有60,000元、70,000元兩筆借款往來。被告辯稱其從未向原告借過60,000元、70,000元兩筆款項,該意見與被告親筆書寫借條、銀行轉賬記錄等客觀事實不符,本院無法采信。根據當事人陳述、借條金額及措辭、轉賬情況等事實,依常理推斷,原告出具收條直接對應本案30,000元借款的可能性較小。被告辯稱其就本案借款多次向原告給付高額利息,但未能提交還款憑據予以證明,依法應就其未能舉證的事實承擔不利后果。綜合現(xiàn)有證據,本院認定雙方就其他債權債務糾紛達成還款約定,但被告對本案30,000元借款尚未還本付息,原告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借款并給付利息,合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借款利息應自被告收到借款的次日起算。原告另主張被告給付律師費3,000元,因借條載明借款人承擔逾期還款造成的訴訟費、律師費等一切費用,被告在借款人處簽名確認,原告訴請具有合同約定依據,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田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楊某某歸還借款本金30,000元,并且向原告楊某某給付自2016年11月19日起至債務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借款利息(以30,000元為基數,以月利率2%為標準計算);
二、被告田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楊某某給付律師費3,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25元,減半收取計312.50元,由被告田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br/>
審判員:楊藝珅
書記員:趙錦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