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寶
高俊霞(河北高俊霞律師事務所)
古秀榮(河北高俊霞律師事務所)
秦某某煜明房地產(chǎn)集團有限公司
梁?。ê颖钡率ヂ蓭熓聞账?/p>
原告楊芝寶,男,漢族,現(xiàn)住秦某某市山海關區(qū)。
委托代理人高俊霞,河北高俊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古秀榮,河北高俊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秦某某煜明房地產(chǎn)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秦某某市海港區(qū)。
法定代表人劉慶銀,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梁俊,河北德圣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楊芝寶訴被告秦某某煜明房地產(chǎn)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煜明房地產(chǎn)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4月1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9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楊芝寶委托代理人高俊霞、古秀榮、被告煜明房地產(chǎn)公司委托代理人梁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楊芝寶訴稱,2007年5月24日,原、被告雙方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北戴河海韻假日長島別墅2幢1單元402號房屋一套,房屋總價款為1365000元。
簽訂合同后,原告按約于2007年5月24日向被告付清了購房款,被告于2007年7月9日交付房屋。
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第十五條約定: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365個工作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由出賣人提供的資料報產(chǎn)權登記機關備案,如因出賣人的責任,買受人不能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取得房地產(chǎn)權屬證書的,雙方協(xié)商解決。
在被告向原告交付房屋后,由于被告的原因,原告至今未能辦理房屋權屬證明。
原告就此多次找被告協(xié)商未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第十八條規(guī)定:“由于出賣人的原因,買受人在下列期限屆滿未能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的,除當事人有特殊約定外,出賣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一)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期限;……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或者損失數(shù)額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計算。
”綜上,基于被告的違約行為,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原告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并支付逾期辦理房屋權屬證明的違約金695899元。
原告就主張事實提供主要證據(jù)為:1、商品房買賣合同書復印件一份;2、原告貸款(810000元)購買房屋的銀行憑證復印件;3、被告收取原告購房款的發(fā)票復印件;4、原告交付購房配套費和維修基金的收據(jù)復印件。
被告煜明房地產(chǎn)公司辯稱,原告的請求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院應駁回其訴訟請求。
(一)原告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
通常,逾期辦理房產(chǎn)證明屬于違約行為,主張違約的訴訟時效應為兩年。
原、被告雙方在2007年5月24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十五條明確約定出賣人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365個工作日內,將辦理權屬登記需由出賣人提供的材料報產(chǎn)權登記機關備案。
被告于2007年7月9日向原告交付房屋,原告應在2008年12月23日既知被告能否履行辦理房產(chǎn)證明的義務。
依訴訟時效規(guī)定,原告則應在2010年12月23日之前主張權利,而本案原告則是在2013年4月3日才提起訴訟,向被告主張權利。
因此原告的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
(二)被告在逾期辦理房產(chǎn)證明的過程中沒有過錯,不應承擔逾期辦證的違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第十八條規(guī)定:“由于出賣人的原因,買受人在下列期限屆滿未能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的,除當事人有特殊約定外,出賣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是在2003年1月30日經(jīng)北戴河區(qū)政府公開招標取得該區(qū)204.262畝土地使用權。
在項目建設期間,為配合北戴河區(qū)政府的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被告認可改變原來規(guī)劃,在建設中作出了拓展道路、取消底商等減少開發(fā)面積行為,并為此增加拆遷安置投資成本和返遷建設成本等2258萬元。
2007年,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因北戴河區(qū)海韻假日二期規(guī)劃容積率提高而要求被告多繳納土地出讓金1137.6261萬元。
針對被告在開發(fā)建設中多支出的2258萬元,北戴河區(qū)政府認可被告以2258萬元中的一部分沖抵土地出讓金,并多次與被告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和秦某某市政府提出申請。
由于申請沖抵金額較大,該行政審批程序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等單位也無法及時為被告出具規(guī)劃驗收合格手續(xù),才導致被告無法及時為原告辦理房屋權屬證明。
事實上,被告在工程竣工后就及時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辦理房產(chǎn)證明所需的各項材料,并于2008年12月18日辦理了房屋權屬登記備案登記手續(xù)。
直到2013年3月20日,北戴河區(qū)政府的申請才被審批,之后,被告及時辦理相關手續(xù),于2013年7月18日取得了北戴河區(qū)海韻假日三區(qū)2棟的房權證。
所以,未能及時協(xié)助原告辦理房屋權屬證明,是因行政審批等客觀原因所致,并非被告不及時辦理,被告對此不存在過錯,也就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原告在逾期辦理房產(chǎn)證明期間沒有遭受任何實質上的損失,按照法律規(guī)定,合同中的賠償與違約金請求權是根據(jù)權利受侵害方所遭受的損失計算,本案原告支付購房款總額1365000元,原告要求損失695899元,達到購房款總額的二分之一,但原告無證據(jù)證明其損失數(shù)額。
綜上所述,被告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并不存在過錯,原告要求違約金沒有事實依據(jù),且原告主張權利已超過訴訟時效,法院應駁回其訴訟請求。
被告就主張事實提供主要證據(jù)為:1、北戴河區(qū)人民政府于2008年1月10日、25日兩次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申請為被告扣減土地出讓金的報告函復印件;2、北戴河區(qū)人民政府于2013年3月19日向秦某某市人民政府申請為被告減免土地出讓金的報告函復印件及市政府的批示復印件;3、被告于2013年7月18日取得北戴河區(qū)海韻假日三區(qū)1棟房屋的集體房權證復印件。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于2007年5月24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北戴河海韻假日長島別墅2幢1單元402號房屋一套,原告于2007年5月24日向被告交付購房款1365000元,被告于2007年7月9日向原告交付房屋的事實清楚。
對于雙方爭議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問題,原告主張被告逾期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構成違約,并要求被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695899元。
被告辯稱其在工程竣工后,已積極向相關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證明,只是由于行政審批等客觀原因未能及時辦理,并非被告不予辦理,即不存在主觀上的違約行為。
對此,被告提供的北戴河區(qū)政府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及秦某某市政府的報告函等內容,能夠證明北戴河區(qū)政府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多次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申請減免被告應繳的土地出讓金及建議秦某某市政府協(xié)調相關部門對被告的建設項目先行予以規(guī)劃竣工驗收,并辦理產(chǎn)權手續(xù),直至2013年7月,被告才能夠辦理房屋權屬證明的事實。
上述事實說明,被告未按合同約定的交付房屋后365個工作日內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并非被告怠于申請和拖延辦理,確因客觀原因而延遲至2013年7月,故原告主張被告違約的觀點不能成立。
另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該格式合同的第十五條第1、2項明確有可選擇的賠償損失或支付違約金條款,而原、被告雙方選擇了第3項的“雙方協(xié)商解決”條款。
被告于2007年6月20日交付房屋,計算365個工作日應為2008年12月23日,自2008年12月23日至原告2013年4月11日原告起訴,原告無證據(jù)證明在此期間其與被告協(xié)商解決并曾主張權利,且原告在訴訟中也無證據(jù)證明其實際損失695899元的事實。
綜上,對于原告主張被告逾期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構成違約及要求被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695899元的請求不予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楊芝寶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332元,由原告楊芝寶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秦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于2007年5月24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原告購買被告開發(fā)的北戴河海韻假日長島別墅2幢1單元402號房屋一套,原告于2007年5月24日向被告交付購房款1365000元,被告于2007年7月9日向原告交付房屋的事實清楚。
對于雙方爭議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問題,原告主張被告逾期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構成違約,并要求被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695899元。
被告辯稱其在工程竣工后,已積極向相關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證明,只是由于行政審批等客觀原因未能及時辦理,并非被告不予辦理,即不存在主觀上的違約行為。
對此,被告提供的北戴河區(qū)政府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及秦某某市政府的報告函等內容,能夠證明北戴河區(qū)政府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多次向秦某某市國土資源局申請減免被告應繳的土地出讓金及建議秦某某市政府協(xié)調相關部門對被告的建設項目先行予以規(guī)劃竣工驗收,并辦理產(chǎn)權手續(xù),直至2013年7月,被告才能夠辦理房屋權屬證明的事實。
上述事實說明,被告未按合同約定的交付房屋后365個工作日內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并非被告怠于申請和拖延辦理,確因客觀原因而延遲至2013年7月,故原告主張被告違約的觀點不能成立。
另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該格式合同的第十五條第1、2項明確有可選擇的賠償損失或支付違約金條款,而原、被告雙方選擇了第3項的“雙方協(xié)商解決”條款。
被告于2007年6月20日交付房屋,計算365個工作日應為2008年12月23日,自2008年12月23日至原告2013年4月11日原告起訴,原告無證據(jù)證明在此期間其與被告協(xié)商解決并曾主張權利,且原告在訴訟中也無證據(jù)證明其實際損失695899元的事實。
綜上,對于原告主張被告逾期辦理房地產(chǎn)權屬證明構成違約及要求被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695899元的請求不予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楊芝寶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332元,由原告楊芝寶負擔。
審判長:劉海英
書記員:張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