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某。
委托代理人:劉洋,河北昊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
委托代理人:陳麗云,河北渤海明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某某為與被上訴人劉某確認合同效力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人民法院(2015)海民初字第788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3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楊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劉洋和被上訴人劉某及委托代理人陳麗云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楊某某與劉志祥系夫妻關系,劉騰蛟系二人的次子。楊某某夫妻因為拆遷取得海港區(qū)新勝利村22-5-1號房屋所有權,產(chǎn)權于2006年12月9日登記在劉志祥的名下。房屋建筑面積為49.36平方米,附有下房一間。房屋由劉志祥一家居住。2015年6月21日劉騰蛟因病死亡,家屬辦理注銷戶籍時發(fā)現(xiàn)劉某一家三口人的戶口登記在該房屋處。進而到房產(chǎn)局查明該房屋已經(jīng)登記到了劉某的名下,還被房產(chǎn)局告知其持有的劉志祥名下的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證均是假的。楊某某到公安機關報案。根據(jù)公安機關調(diào)查和本院開庭審查,查明的情況如下。2009年4月3日劉騰蛟持劉志祥夫妻的戶口本,房屋所有權證、并雇人持假身份證冒充楊某某夫妻到秦皇島市第三公證處辦理委托公證,委托李維一代為辦理將上述房屋出售給劉騰蛟的一切相關事宜。秦皇島市第三公證處出具了公證書。李維一是劉騰蛟一起長大的朋友,冒充楊某某夫妻的人員現(xiàn)無法查清。2009年4月14日李維一持公證書等手續(xù)到房產(chǎn)管理局協(xié)助劉騰蛟簽定了將上述房屋過戶給劉騰蛟的手續(xù)。2009年7月9日產(chǎn)權登記到了劉騰蛟的名下。楊某某持有的登記在劉志祥名下的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是假的。2010年11月份劉騰蛟將該房屋登記在利華房屋中介出售。劉某母親程秀英到中介要買學區(qū)房給劉某的孩子上學用。2010年11月20日上午,劉騰蛟帶著中介公司的吳麗華和程秀英查看了新勝利村22-5-1號房屋。當天下午由劉某與劉騰蛟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劉騰蛟將該房屋以4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劉某,甲方(出賣方)包過戶,首付款20萬元,2010年11月30日辦理產(chǎn)權過戶登記。合同簽訂后劉某交付給劉騰蛟1萬元定金。劉騰蛟給劉某的丈夫張海波出具定金收條。2010年11月22日劉某從程秀英的中國銀行賬戶上轉(zhuǎn)賬付出19萬元交付了房屋首付款。后來劉某在中國銀行又辦理了按揭貸款20萬。劉某現(xiàn)還在償還按揭貸款。中介稱其余款項支付了現(xiàn)金,劉騰蛟分4次給出具了收條,最后的收條統(tǒng)計總共收到房款45萬元。2010年11月30日劉騰蛟與劉某簽訂《房屋買賣契約》,協(xié)助將房屋產(chǎn)權過戶到了劉某的名下,劉某于2010年12月3日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2010年12月23日劉某一家三口的戶口落到了訴爭房屋處。2010年11月20日劉騰蛟還與劉某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書》。約定劉騰蛟租賃該房屋繼續(xù)居住。租期從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租金每年8000元,劉騰蛟一次性付給中介2萬元,其中16000元為租金,中介轉(zhuǎn)給了劉某,另4000元為租房押金。租賃合同到期后,劉騰蛟繼續(xù)租用該房屋,中介稱將4000元押金退還給了劉騰蛟。劉騰蛟每年將房屋租金交給中介,由中介通知劉某母親程秀英領取。
原審法院認為,劉某通過房屋中介介紹,購買了劉騰蛟公開出售的海港區(qū)新勝利村22-5-1號房屋。在購買過程中實際查看房屋、并由中介機構核實了產(chǎn)權登記的真實情況。商定的房屋價格接近市場價格,并且通過銀行轉(zhuǎn)賬和按揭貸款方式交付了房款。在劉騰蛟的協(xié)助下已經(jīng)辦理了房屋所有權過戶登記。關于房屋的使用情況,劉某稱購買房屋是為了孩子上學,產(chǎn)權過戶后劉某將自家的戶口遷到該房屋處。因為劉騰蛟主張租賃該房屋,劉某將房屋出租給劉騰蛟,符合邏輯。中介公司證明該租賃關系已經(jīng)延續(xù)到了2015年的11月30日。通過上述事實,無法認定劉某購買上述房屋的過程中存有惡意。根據(jù)物權法的規(guī)定,能夠認定劉某購買海港區(qū)新勝利村22-5-1號房屋為善意取得。雖然劉騰蛟通過非法手段取得了海港區(qū)新勝利村22-5-1號房屋所有權證,其出售該房屋的行為也侵害楊某某合法權益。但是,法律為了保護交易安全,設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故對楊某某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遂判決:對楊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費80元,減半收取。由楊某某自行負擔。
本院認為:劉騰蛟通過房屋中介登記公開出售訴爭的房屋,被上訴人劉某通過中介購買了劉騰蛟公開出售的訴爭房屋,并支付了合理對價,劉騰蛟在收到售房款后,出具了收條,并協(xié)助被上訴人劉某在房屋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了房屋所有權過戶登記,劉某已取得房屋行政管理部門頒發(fā)的訴爭房屋所有權證書,被上訴人劉某的行為無任何違法行為,其取得房屋所有權合理合法。劉騰蛟作為上訴人楊某某的兒子,在2009年4月已將原屬于其父劉志祥及其母楊某某的訴爭房屋,通過買賣的方式出售給了劉騰蛟,并在房屋管理部門辦理了房屋過戶登記,由房屋管理部門為劉騰蛟頒發(fā)了房屋所有權證書,無論該買賣及辦理過戶行為是否真實有效,劉騰蛟持該所有權證書出售房屋,被上訴人劉某依合法程序購買該房屋,被上訴人的行為沒有任何惡意,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善意取得。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元,由上訴人楊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躍文 審判員 劉 京 審判員 潘秋敏
書記員:王秀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