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甘肅省合水縣人,住香河縣。
委托代理人:李建康,河北寶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河北省香河縣人,住香河縣城西區(qū)。
委托代理人:馬秀玲,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香河百盛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新開街分公司。
營業(yè)場所:香河縣新開街44-8#。
負責人:劉珣,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邱福強,系公司員工。
委托代理人:靳雨,系公司員工。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鄭某某、第三人香河百盛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新開街分公司(以下簡稱百盛新開街分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第一次開庭時,原告楊某某委托代理人李建康、被告鄭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馬秀玲到庭參加了訴訟,第三人百盛新開街分公司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第二次開庭時,原告楊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建康、被告鄭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馬秀玲、第三人百盛新開街分公司委托代理人邱福強、靳雨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被告及第三人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居間服務合同》和《房屋買賣合同》系三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客觀真實,合法有效,原、被告及第三人均應按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合同中約定“房屋成交總價為1150000元,乙方在簽訂本合同同時支付定金50000元,首期房款(含定金)合計350000元乙方于買賣合同簽訂后4日內(nèi)交付甲方,第二期房款800000元由乙方向銀行貸款支付”,經(jīng)審查,在合同簽訂當日原告按照合同約定給付被告購房定金50000元,且原告及其女友楊娜于2016年12月26日、27日從銀行取款共計310000元準備按照合同約定給付被告首期房款時,被告提出要將首付款350000元提高至750000元,對此原告不同意,原告愿意按照合同約定的首付款350000元繼續(xù)履行合同,對此被告不同意,本院認為,被告單方擅自要求提高首付款金額,違反了合同中約定的內(nèi)容,致使合同至今未能繼續(xù)履行,故被告的行為構成違約。原告主張解除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被告辯稱原告不具備行使法定單方解除權的條件,其不同意解除合同,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經(jīng)審查,依據(jù)合同中約定“甲乙雙方必須相互配合,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或居間方通知的時間辦理相關手續(xù),若任何一方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或居間方通知的時間辦理相關手續(xù),每逾期一日,違約方向守約方按總房款的千分之三的違約金,逾期超過20天,守約方有權解除房屋買賣合同,同時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總房款20%的違約金”的內(nèi)容,本院認為,自2016年12月27日起(即第三人通知原、被告到銀行進行面簽,由原告支付被告首期房款(含定金)350000元時,被告提出要將首付款350000元提高至750000元之日)至2017年1月19日止(即原告起訴之日),合同未能履行逾期已超過20天,原告作為守約方有權依據(jù)合同的約定解除原、被告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并有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故對原告主張解除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并由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辯稱的理由不能成立。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本案中,原告已支付被告購房定金50000元,故被告作為違約方應當返還原告上述購房定金50000元。原告主張按照合同約定“逾期超過20天,守約方有權解除房屋買賣合同,同時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總房款20%的違約金”的內(nèi)容,由被告支付違約金230000元(1150000元×20%),對此被告提出異議,認為金額過高,本院認為,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根據(jù)現(xiàn)在當?shù)胤績r上漲的因素及同地段相類似房屋市場成交價的情況,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等因素,本院酌情確定被告支付原告的違約金金額為100000元,對于原告主張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告主張被告支付中介費28000元,對此被告提出異議,經(jīng)審查,原告提交了《房屋買賣居間服務合同》、轉賬憑證及收款收據(jù)等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對原告已支付第三人中介費28000元的事實予以確認;依據(jù)《房屋買賣居間服務合同》約定“本協(xié)議簽訂后,非居間方的原因導致合同履行不能的,居間方收取的傭金及代辦服務費不予退還”及《房屋買賣合同》約定“因甲乙雙方任何一方違約而導致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居間方服務費由違約方支付”的內(nèi)容,能夠認定原告已支付第三人的中介費應由被告負擔,故本院對原告主張被告支付中介費28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被告辯稱原告未依約履行先給付首付款義務,系原告違約在先,經(jīng)審查,2016年12月26日、27日原告及其女友楊娜從銀行取款共計310000元,結合取款的時間及金額,能夠認定上述款項系原告準備用于履行合同,因被告提出要將首付款350000元提高至750000元,致使雙方未能按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合同,故被告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辯稱我取消了提高首付款商議的提議,要求按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合同,提交了被告與第三人法定代表人之間的通話記錄詳單予以佐證,本院認為,該證據(jù)不能顯示雙方通話的內(nèi)容,不能達到被告的舉證目的,故被告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辯稱合同中沒有填寫我與原告的準確聯(lián)系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導致我與原告無法建立有效聯(lián)系、溝通,提交了第三人法定代表人于2017年2月4日給被告發(fā)出原告手機號碼的短信予以佐證,經(jīng)審查,原告在簽訂合同當日支付被告購房定金50000元,其中45000元系通過電子匯出方式支付的,5000元系通過微信方式支付的,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有微信聯(lián)系方式,是否有準確聯(lián)系地址,并不妨礙雙方通過微信方式進行有效聯(lián)系、溝通,故被告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辯稱原告與第三人有惡意串通損害我權益的行為,提交了原告的微信號及微信信息予以佐證,本院認為,原告即使為房產(chǎn)中介人員,也不能證明原告與第三人之間有惡意串通的行為,且被告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證據(jù)證實其主張,故被告的辯稱理由不能成立。被告辯稱我與原告之間的誤會完全是由于第三人怠于履行居間合同義務導致溝通不暢引起的,第三人應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本院認為,第三人是否存在怠于履行居間合同義務,系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的爭議,并不能因此對抗原告的權益,故被告的上述理由不能成立。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鄭某某于2016年12月25日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
二、被告返還原告購房定金50000元,并支付原告違約金100000元、中介費28000元共計178000元。于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960元,已減半收取,保全費2095元,由原告負擔1249元,被告負擔380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李百軍
書記員:楊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