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艷軍,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枝江市同心花海農(nóng)業(yè)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枝江市問安鎮(zhèn)同心橋村。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83MA48B7RB2F。
法定代表人:曾玉芬,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曉翠,湖北演繹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某因與被上訴人枝江市同心花海農(nóng)業(yè)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枝江市人民法院(2018)鄂0583民初86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1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二審審理查明,一審法院認定的基本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一審認定“同心花海旅游公司的賬目證明,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從2017年7月、12月、2018年1月對蘋果園進行了管理”,楊某在二審中對該部分事實提出了異議,經(jīng)本院審查,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僅提供了該公司的記賬憑證、領款單等證明其財務支出狀況,并未提供其他證據(jù)進一步佐證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對案涉蘋果園進行實際管理的事實,對一審認定的該節(jié)事實本院不予確認。
本院認為,楊某與同心花海旅游公司之間簽訂的《項目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將園區(qū)內(nèi)北側14.78畝土地提供給楊某進行果樹種植,同心花海旅游公司負責宣傳推廣,楊某負責栽培管理,雙方按銷售額比例分配利潤。楊某在本案中主張同心花海旅游公司賠償違約損失所依據(jù)的事實是“2018年4月24日,同心花海旅游公司突然拒絕楊某及其園藝師等進入園區(qū)。2018年5月7日,楊某在被拒絕多次后再次要求進入園區(qū)管理蘋果樹和盆景,仍然被同心花海旅游公司的保安拒絕……致使蘋果樹得不到管理,盆景全部枯死”。同心花海旅游公司在一審中辯稱“因為楊某疏于管理,《項目合作協(xié)議書》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并未實際履行,而是由同心花海旅游公司自行投入人力財力進行管理……同心花海的游客通道是需要買票才能進入,工人進入有專門的通道,楊某想從游客通道進入被攔住是很正常的……”。二審中,同心花海旅游公司陳述“2018年4月24日發(fā)生爭執(zhí)是有原因的,同心花海有兩個通道,員工通道和游客通道是分開的,楊某應該從員工通道進出,當時雙方已經(jīng)在鬧矛盾,所以當日楊某與保安發(fā)生了爭執(zhí)……”。綜合雙方陳述,楊某主張同心花海旅游公司違約是因楊某與同心花海旅游公司為入園問題發(fā)生了爭執(zhí),導致其不能入園管理果樹。同心花海景區(qū)設立游客通道和員工通道是基于正常管理的合理需要,該管理要求并不會導致楊某不能進入內(nèi)部對案涉項目進行管理,不會導致楊某因不能管理而遭受損失,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楊某堅持要求從游客通道入園,沒有合理性,因此不能認為同心花海旅游公司違約。對楊某基于同心花海旅游公司而提出的違約金與賠償金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對楊某提出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陳繼雄
審判員 劉強
審判員 王明兵
書記員: 袁昌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