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某
曾慶雙(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
楊某
郭長海(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
湖北省港盛商貿有限公司
許金勇
上訴人(原審被告)余某某。
委托代理人曾慶雙,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
委托代理人郭長海,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湖北省港盛商貿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趙某甲,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許金勇,系公司總經理助理。
上訴人余某某因與被上訴人楊某、原審第三人湖北省港盛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盛公司)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06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6年3月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3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余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曾慶雙,被上訴人楊某的委托代理人郭長海到庭參加了訴訟。
原審第三人港盛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
經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楊某于一審訴稱,其與港盛公司的勞動爭議案,經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港盛公司應向其支付雙倍工資差額,辦理并交納養(yǎng)老保險費、醫(yī)療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等費用。
港盛公司長期停業(yè),已無能力履行上述義務。
余某某作為港盛公司的股東和財務主管,長期用其個人銀行賬戶收取公司資金,造成財產混同,損害了楊某的利益。
為此,楊某訴請法院判令:1、余某某對港盛公司應當支付楊某的雙倍工資差額、辦理并交納的各類社會保險共計13540元承擔連帶清償責任;2、訴訟費由余某某承擔。
審理中,楊某將訴訟請求第一項中港盛公司應支付的費用明確為:雙倍工資差額13540元、辦理并交納的各類社會保險4210.94元。
余某某辯稱,余某某雖然在港盛公司擔任財務會計期間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公司資金,但是個人賬戶的資金和公司的財產是沒有混同的,每個月都有會計進行審核,賬目清楚,財務沒有混同,更沒有人格混同。
余某某不應當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原審第三人港盛公司述稱,公司與余某某的財產不存在混同。
原審法院認定,港盛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10日,股東為趙某甲、余某某等五人,余某某擔任公司財務主管。
從2011年7月起,余某某用其個人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通匯支行開立的賬戶5522452700028286和在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荊門房產支行開立的賬戶xxxx收取港盛公司在荊門金地廣場的房屋租金及物業(yè)管理費。
余某某使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港盛公司資金的筆數、金額、資金去向,均未能明確說明,鑒定機構也不能對此作出鑒定。
同時查明,楊某與港盛公司的勞動爭議案,經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港盛公司應支付楊某雙倍工資差額及補償13540元,辦理并交納養(yǎng)老保險費、醫(yī)療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共計4210.94元。
港盛公司未能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
本院認為,法律方面雙方爭議:余某某是否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楊某主張,余某某長期出借賬戶供港盛公司使用且不能說明所有資金去向,構成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
其濫用股東有限責任,損害楊某等人的利益,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余某某抗辯稱,1、其雖出借賬戶給港盛公司使用,但其個人賬戶與公司賬戶沒有混同。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出借銀行賬戶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如出借行為沒有給相對人造成損害后果,就不應承擔責任。
余某某出借賬戶并不是為了逃避債務,未損害楊某等人的利益。
3、楊某與港盛公司之間系勞動爭議,與余某某出借個人賬戶沒有關系。
因此,余某某對港盛公司的債務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本院認為,楊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 ?第三款 ?,要求余某某承擔連帶責任。
該款規(guī)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學理上認為,該款設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適用該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為:1、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2、逃避債務;3、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
就本案余某某是否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也應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是否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
本案已查明,港盛公司成立后至2013年3月歇業(yè)時,公司收支全部通過余某某個人賬戶進行,導致股東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構成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
逃避債務
關于逃避債務,就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理解,應系過錯行為。
對于此種過錯的性質,從商事行為效力上注重外觀主義的角度考慮,宜采客觀過錯說,即只要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就應認定主觀上存在故意。
按照此種標準,余某某作為公司股東及實際管理人之一,以其個人賬戶收支公司資金,且在2012年7月公司實際對外負債后仍如此操作,難謂其不具有逃避債務的故意。
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
港盛公司欠付楊某等人因提供勞動而形成的債務,且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
余某某對進入其個人賬戶的公司資金,不能證明已全部轉交公司或全部用于公司支出。
此情形下,公司無財產清償自身債務,已造成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結果。
綜上,余某某的行為構成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及股東有限責任,且損害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一審法院判令其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并無不當。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39元,由上訴人余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法律方面雙方爭議:余某某是否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楊某主張,余某某長期出借賬戶供港盛公司使用且不能說明所有資金去向,構成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
其濫用股東有限責任,損害楊某等人的利益,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余某某抗辯稱,1、其雖出借賬戶給港盛公司使用,但其個人賬戶與公司賬戶沒有混同。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出借銀行賬戶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如出借行為沒有給相對人造成損害后果,就不應承擔責任。
余某某出借賬戶并不是為了逃避債務,未損害楊某等人的利益。
3、楊某與港盛公司之間系勞動爭議,與余某某出借個人賬戶沒有關系。
因此,余某某對港盛公司的債務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本院認為,楊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 ?第三款 ?,要求余某某承擔連帶責任。
該款規(guī)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學理上認為,該款設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適用該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為:1、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2、逃避債務;3、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
就本案余某某是否應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也應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是否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
本案已查明,港盛公司成立后至2013年3月歇業(yè)時,公司收支全部通過余某某個人賬戶進行,導致股東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構成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
逃避債務
關于逃避債務,就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理解,應系過錯行為。
對于此種過錯的性質,從商事行為效力上注重外觀主義的角度考慮,宜采客觀過錯說,即只要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就應認定主觀上存在故意。
按照此種標準,余某某作為公司股東及實際管理人之一,以其個人賬戶收支公司資金,且在2012年7月公司實際對外負債后仍如此操作,難謂其不具有逃避債務的故意。
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
港盛公司欠付楊某等人因提供勞動而形成的債務,且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
余某某對進入其個人賬戶的公司資金,不能證明已全部轉交公司或全部用于公司支出。
此情形下,公司無財產清償自身債務,已造成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結果。
綜上,余某某的行為構成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及股東有限責任,且損害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一審法院判令其對港盛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并無不當。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39元,由上訴人余某某負擔。
審判長:王寬軍
審判員:王小云
審判員:熊蓓
書記員:陳婷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