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群,
湖北群暉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
被告:陳某某,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夷陵區(qū)。
被告:陳某某(陳某某之父),男,****年**月**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夷陵區(qū)。
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超、鄭書華,
湖北百思特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
第三人:
宜豐縣宜征汽運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36092469372190XN,工商注冊地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芳溪集鎮(zhèn),住所地江西省高安市瑞陽大道青城林語東區(qū)27棟G003號。
法定代表人:彭愛昌,
宜豐縣宜征汽運有限公司經(jīng)理。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陳某某、陳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2017年8月28日本院作出(2017)鄂0506民初1979號民事判決,被告陳某某、陳某某不服提出上訴。2018年1月25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8)鄂05民終148號民事裁定,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同年12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本院依法通知
宜豐縣宜征汽運有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楊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確認與被告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無效,由被告返還購車款186000元。事實和理由:二被告自稱將其所有掛靠在第三人名下的贛C×××××號重型自卸貨車賣給原告,雙方于2017年4月12日簽訂了《購車協(xié)議》。其依約向二被告支付購車款186000元?,F(xiàn)查明該車的所有人系第三人,二被告無處分權。2017年6月17日該車被第三人強行收回,其獲得該車所有權的合同目的已無法實現(xiàn),故多次要求二被告返還購車款無果,遂向本院提起訴訟。
被告陳某某、陳某某辯稱,案涉車輛系其向第三人購買,并于2016年2月4日付清全部欠款。該車雖登記在第三人名下,但其是該車的實際所有人。其與原告簽訂《購車協(xié)議》后將該車交付給原告,該車所有權屬于原告。第三人從原告處強行將該車搶走,系侵權行為,原告應向第三人主張權利。
第三人
宜豐縣宜征汽運有限公司述稱:1、其與被告陳某某系融資租賃關系。雙方于2015年7月3日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及掛靠經(jīng)營合同。合同約定被告陳某某向其租賃贛C×××××號重型自卸車,并掛靠其名下從事運輸經(jīng)營。融資金額為12萬元,掛靠費為1200元/年,期限為18個月。被告陳某某在付清款項之前無權處分該車,車輛所有權歸第三人。當天,被告陳某某還出具了一份承諾書,并就欠款簽訂了還款協(xié)議,再次明確在欠款未還清之前車輛歸第三人所有。2、被告陳某某至今尚欠其租金、保險費、稅收及其費用約10萬元,其在主張未果的情況下只能按雙方約定收回車輛,系合法行為。3、被告陳某某將該車轉賣給原告,其不知情,事后也未征得其同意,被告陳某某對該車輛無處分權。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購車協(xié)議》、銀行轉賬憑證、機動車行駛證、公安機關詢問筆錄;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購車費用表、銀行轉賬憑證;原、被告對第三人提供的《汽車融資租賃合同》、被告陳某某簽訂行車記錄儀接收設備使用和管理協(xié)議書、被告陳某某出具的承諾書和授權委托書、借款協(xié)議和借條、還款協(xié)議、《車輛掛靠合同》、車輛登記證書、購車費用表,均沒有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并據(jù)此認定如下事實:
2015年7月3日,第三人作出租人(甲方)與被告陳某某作承租人(乙方)簽訂了一份《汽車融資租賃合同》。合同約定:1、甲方根據(jù)乙方的要求及乙方的自主選定,以租給乙方為目的為乙方融資購買陜汽廠生產(chǎn)的陜汽牌重型自卸貨車。2、租賃期限為18個月,自2015年7月3日至2017年1月3日。3、租金總額為12萬元,由購車款、購車款利息、購車款資金占用費、租賃調(diào)核費和必要的利潤組成。乙方除支付租金外,車輛上戶費和用于承租車輛上路行車營運所需要的費用,均由乙方承擔。4、租賃汽車的購買:乙方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主選定汽車品牌、型號、性能、質量、技術標準及服務內(nèi)容、價格條款、交貨時間,并直接與賣方商定。甲方根據(jù)乙方的要求和選定與賣方簽訂“汽車購買合同”,乙方同意該合同全部條款并簽字。甲方籌措購車資金,并辦理購車的各項手續(xù)。5、租賃汽車的交付約定,租賃汽車由賣方或甲方乙方交付,乙方簽收汽車提單后視為甲方完成交付租賃汽車。乙方必須按通知及時領取汽車提單,憑汽車提單在交付地點接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租賃汽車。6、租賃汽車的瑕疵由汽車購買合同的賣方負責,甲方不承擔任何責任。7、租賃汽車的保管、使用和費用約定,租賃汽車由乙方完全占有和使用,除非征得甲方書面同意外,不得將租賃汽車轉讓或轉租給第三者;未經(jīng)甲方同意不得拆換租賃汽車各類總成和改變車輛結構;租賃期間運行的各項費用和稅款由乙方承擔。8、租賃期間租賃汽車滅失及毀損風險由乙方承擔。9、乙方租后必須以甲方名義辦理各類保險。10、租賃期間,租賃汽車的所有權歸甲方所有。13、違反合同的處理:乙方不支付租金或不履行合同所規(guī)定的其他義務時,甲方有權要求即時付清部分或全部租金、逕行收回租賃汽車,并由乙方賠償全部損失。雙方還對其他事項和發(fā)生爭議后訴訟管轄進行了約定。合同簽訂后,被告陳某某出具了《承諾書》,承諾在租金未交清以前,租賃汽車所有權歸甲方,其無權將車輛轉賣給他人,還給第三人出具的授權委托書,委托第三人全權辦理案涉車輛的變現(xiàn)評估、車損鑒定、拍賣和市場變現(xiàn),所得款項優(yōu)先用于其所欠第三人的租金。被告陳某某還與第三人就租金12萬元的給付方式簽訂了一份《借款協(xié)議》、就案涉車輛的經(jīng)營簽訂了一份《車輛掛靠合同》等?!督杩顓f(xié)議》約定,被告陳某某按月息1%支付利息,每月還款1萬元,期限自2015年7月3日至2017年1月3日止。被告陳某某和第三人確認案涉車輛提車費248200元、北斗上戶費2800元、交強險4480元、商業(yè)險28963.14元、會員費280元/年、車船稅1280元/年、營運證1800元、集團掛靠費3000元/年、二??ㄙM800元、公證費3000元、貸款手續(xù)費1600元、調(diào)查費2000元、管理費1200元/年、租賃保證金8000元(可退),合計307403.14元(扣除優(yōu)惠1200元)后為306203.14元。被告陳某某預付購車款192203.14元,第三人提供資金12萬元。合同簽訂后的當天,第三人將車輛交付給被告陳某某。被告陳某某自2015年8月3日至2016年2月4日8次通過銀行轉賬向第三人支付租金112000元。2017年4月12日,被告陳某某與原告簽訂了一份《購車協(xié)議》,約定車主陳某某和陳某某將CK5230號陜汽德龍重型自卸車賣給楊某某,價款186000元。主要內(nèi)容:1、由于該車掛靠江西一公司,道路運輸證年審還未寄回,寄回后由陳某某或陳某某將該證交給楊某某。2、由于車主無法與江西掛靠公司聯(lián)系上,陳某某或陳某某有義務與江西公司聯(lián)系以便來年車輛年檢等事宜。協(xié)議簽訂當天,原告向被告陳某某支付購車款186000元(農(nóng)行轉賬180000元),被告陳某某交付車輛及該車行駛證。行駛證載明車輛登記所有人為第三人。原告在經(jīng)營過程中,第三人于2017年6月17日強行將該車開走。當天,原告雇用的駕駛員王*昆向當?shù)毓矙C關報案,當?shù)毓矙C關以系當事人之間的經(jīng)濟糾紛為由未予立案。
本院認為:1、被告陳某某與第三人之間是融資租賃合同關系,還是保留所有權的汽車買賣合同關系或還有其他法律關系均不屬于本院在本案中應予以評價的范圍。根據(jù)第三人提供的證據(jù),可以確認的是原告與被告陳某某簽訂案涉《購車協(xié)議》時,二被告對案涉車輛無所有權或處分權。本起糾紛發(fā)生后,案涉車輛的所有人即本案第三人也未予以追認,且二被告至今仍未取得對該車的處分權。
2、關于案涉《購車協(xié)議》的效力的爭議?!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五條規(guī)定,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違約責任是以存在有效合同為前提,故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受處分權有無之影響。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無處分權不是合同無效的法定原因。庭審查明,原告與被告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合同內(nèi)容沒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故原、被告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合法有效,原告請求確認無效的理由不能成立。
3、被告交付車輛后,能否依據(jù)善意取得的法律規(guī)定確認原告已取得案涉車輛的所有權,是本案爭議的另一個焦點。原、被告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有效,并不必然導致原告能夠終局的取得該所有權。在被告無處分權時,原告要取得所有權,必須符合《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guī)定的善意構成要件。所謂善意取得,是指受讓人以財產(chǎn)所有權轉移為目的,善意、對價受讓且占用該財產(chǎn),即使出讓人無轉移所有權的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chǎn)后,該動產(chǎn)上的原有權利消滅?!段餀喾ā返谝话倭懔鶙l規(guī)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轉讓給受讓人,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規(guī)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chǎn)或動產(chǎn)的所有權,一是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時是善意的;二是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是轉讓的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依照法律應當?shù)怯浀囊呀?jīng)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jīng)交付給受讓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雖確定了特殊動產(chǎn)善意取得經(jīng)交付即可,但在判斷受讓人是否善意時,應當重視登記的意義。對機動車等特殊動產(chǎn),《物權法》對其物權變動設立了登記為對抗要件模式,單純占有之事實不足以產(chǎn)生公信力。在我國已經(jīng)建立比較完備的統(tǒng)一登記制度下,機動車所有權發(fā)生轉移應當辦理登記,故該規(guī)定應作為善意判斷的標準之一。從一般大眾的行為模式和交易習慣看,在二手機動車交易中,作為買受人查證機動車登記證書和行駛證,已經(jīng)成為日常交易習慣。庭審查明,原、被告在簽訂案涉車輛買賣合同之時,被告交付的機動車行駛證載明的登記所有人與出賣人不一致,且未出示機動車登記證書。此時,原告作為受讓人應進一步核實被告是否有授權手續(xù)即其他有權處分的情形。本案中,被告僅僅占用該機動車,機動車行駛證上載明的所有權人非被告的情況下,未提供授權出售的手續(xù)等合法處分權利外觀,故本院認定原告具有明顯的重大過失,不能認定原告在受讓案涉車輛時是善意的。因此,原告不能依據(jù)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該車所有權。故二被告辯稱其將案涉車輛交付給原告,原告即依法取得該車的所有權;第三人從原告處強行取回車輛系侵權行為,原告應當向第三人主張權利的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原告雖主張合同無效的理由不能成立,但是原告已不可能最終取得案涉車輛的所有權,其與被告簽訂《購車協(xié)議》的合同目的已不能實現(xiàn),原告基于此理由,要求二被告返還購車款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鑒于此,解除案涉車輛買賣合同也系應有之意。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第九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陳某某于2017年4月12日簽訂的《購車協(xié)議》。
二、被告陳某某、陳某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立即返還原告楊某某的購車款186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020元,由被告陳某某、陳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紅星
人民陪審員 望西峨
人民陪審員 劉興玉
書記員: 龔曉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