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昌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先東,江西飛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史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偉,上海市外灘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史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先東律師、被告史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梁偉律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楊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220萬元。事實和理由:2018年5月,原告與案外人姜志蘋等三人在江西上饒承建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廠房建設工程。期間,被告聲稱其在北京申報項目,急需資金費用,故向姜志蘋借錢,并答應一個月內還款。姜志蘋手中暫時無錢,便叫原告幫忙借款給被告周轉一下。之后,原告應被告要求分別于2018年7月3日、7月4日、7月23日轉款100萬元、100萬元、20萬元到被告農業(yè)銀行賬戶上,共計借款220萬元。被告借款后不信守承諾,遲遲不還原告借款,為此原告曾經多次向被告催款,但被告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至今未歸還分文借款,故原告現(xiàn)起訴至法院。
史某某辯稱:原、被告并不認識,被告和案外人姜志蘋合作,拿下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建設工程,該工程由被告介紹而來,后來姜志蘋找到原告去做該工程,讓被告退出,并承諾因為被告介紹該工程項目會給被告“項目合作款”220萬,該款確實是通過原告賬戶轉給被告,但是姜志蘋操作,不是被告要求的,被告收到該錢款后,姜志蘋曾找過被告說工程發(fā)包方沒有結清工程款讓被告幫幫忙催討。綜上,220萬元不是被告向原告的借款。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8年7月3日、7月4日、7月23日原告自其“江西農商銀行”賬戶向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賬戶轉款100萬元、100萬元、20萬元。上述事實,由當事人陳述及銀行交易明細及轉賬憑證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原告另提供證人(姜志蘋)證言欲證明本案借貸事實,對此,被告不予認可。該證人到庭陳述內容有:“原告與我在江西上饒共同施工項目。去年被告需要220萬元,讓我借給他急用,我就讓原告把錢轉給被告,我把被告的賬戶給原告,原告按賬戶打錢給被告”;“我之前承諾給被告有好處,因為江西星盈二期廠房項目。按總賬價(總造價)的2%。這是業(yè)務費。這是我和被告兩人之間說好的。這個項目我本人出面簽寫合同,我全投資,做完后工程結算。是我投進去錢的2%的業(yè)務費。整個工程結束后,我與承包方結算完,我拿到錢,再支付業(yè)務費。因為是被告介紹我項目的。我跟被告說這錢是臨時借的,要被告趕快還。對于這220萬元,被告有這個意思表示,等項目的錢你跟我結算了,我再還給原告”;在問及“原告和被告因為借錢,是否接觸過?”,證人回答:“沒有接觸過,都是通過我,賬戶也是我拿給原告的”;在問及“錢打到被告之后,證人有無跟被告說過,這錢是原告借給被告的?”證人回答:“沒有說過”。
被告提供了2018年6月13日與姜志蘋微信聊天記錄(向姜志蘋出示,未表示異議),原告對此不予認可。該記錄內容有:“史總你好!沒及時把云彩這邊情況向你匯報,在此向你道歉!我本來是想這周把施工合同簽訂好了以后一并匯報以你的,我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你放心同時也還請你繼續(xù)幫助我在云彩的工程項目,(我也會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建設),具體感謝你的按建筑行業(yè)的規(guī)則,我會及時給你兌現(xiàn)!謝謝!”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原告于2018年7月3日、7月4日、7月23日向被告轉款共計220萬元是事實,對此原告主張系被告向其借款,被告則不予認可,并提供微信聊天證明該款系與案外人(即證人姜志蘋)之間承接工程有關,該聊天記錄上雖沒有明確寫到本案涉及的220萬元,但該聊天記錄時間在原告轉賬之前,再結合姜志蘋證言,被告主張具有合理性。且證人明確該筆款項轉賬事宜,當時原、被告并非直接接觸而是都由證人與雙方聯(lián)系,當該筆錢款轉至被告處,證人也沒有告知被告是原告借給被告的。原告也認可沒有與被告直接接觸。現(xiàn)無有效證據證明被告有向原告借款的意識表示,即原告主張原、被告存在借款事實并沒有有效依據提供,故對于原告該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因原告沒有證據證明存在“被告向其借款220萬元”的事實,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該借款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楊某某要求被告史某某歸還借款220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案受理費24,400元,減半收取12,20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方??華
書記員:金??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