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杜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段小波,上海宇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祁建勛,上海市海之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何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張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法定代理人:何某某(系張某2之母,即本案被告之一)。
上列兩被告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學金,上海金顯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兩被告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康夫,上海金顯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張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虬江路XXX號。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某1(系被告張某3之父,即本案被告之一)。
原告杜某與被告張某1、何某某、張某2及第三人張某3返還原物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9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杜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段小波,被告張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祁建勛,被告何某某暨張某2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何某某及張某2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學金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張某3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2019年11月20日的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杜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張某1、何某某及張某2立即從上海市場中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內(nèi)遷出。張某1與何某某系夫妻關系,張某2系二人之女,張某3系張某1與前妻所生之子。2019年2月,杜某向張某3購買了系爭房屋,雙方并辦理了房屋過戶及交房手續(xù)。2019年5月,杜某發(fā)現(xiàn)張某1、何某某及張某2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為此,杜某多次交涉,并向公安機關報警,要求張某1、何某某及張某2搬出系爭房屋未果。杜某為系爭房屋的權利人,張某1、何某某及張某2侵占系爭房屋的行為,損害了杜某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
張某1辯稱,同意杜某的訴訟請求。張某1已從系爭房屋內(nèi)遷出。
何某某、張某2共同辯稱,不同意杜某的訴訟請求。張某3與杜某之間的《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以下簡稱《買賣合同》)應屬無效,系爭房屋系何某某與張某1婚姻存續(xù)期間所購買,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何某某應為系爭房屋的權利人。該房屋買賣是杜某與張某1之間的惡意串通行為,房屋買賣并未告知何某某,張某1惡意轉(zhuǎn)移財產(chǎn),而杜某為產(chǎn)權人的房地產(chǎn)權證是通過欺詐手段獲得的,無權主張排除妨礙、返還原物。何某某已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買賣合同》無效。
張某3述稱,同意杜某的訴訟請求。張某3與杜某之間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張某3未曾居住使用系爭房屋,張某3與杜某已完成房屋交接手續(xù),杜某是認可的。
經(jīng)審理查明,何某某與張某1系夫妻關系,二人于2001年11月22日登記結婚,張某2系二人之女。張某3系張某1與前妻所生之子。2002年4月18日,張某1、張某3與案外人上海寶山海豹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豹房地產(chǎn)公司)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一份,約定由張某1、張某3以246,531.60元向海豹房地產(chǎn)公司購買系爭房屋。2003年11月13日,張某1、張某3與海豹房地產(chǎn)公司就系爭房屋簽署房屋交接書,載明房屋實測建筑面積為75.98平方米,房屋總價款結算為246,175.20元。嗣后,系爭房屋權利人登記為張某1與張某3共同共有,系爭房屋由張某1、何某某、張某2共同居住。
2008年9月22日,張某1、張某3(甲方)與案外人陳某某(乙方)簽訂《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一份,約定甲乙雙方通過上海信潤房屋銷售有限公司運光路分公司居間介紹,由甲方將系爭房屋出售給乙方,轉(zhuǎn)讓價款為75萬元。該合同上,張某3由張某1代理簽字。嗣后,系爭房屋產(chǎn)權登記至陳某某名下,但房屋并未交付陳某某,仍由張某1、何某某與張某2居住。2009年,張某1提供何某某偽造的產(chǎn)權證一本,該偽造的產(chǎn)權證載明,系爭房屋產(chǎn)權人登記為張某1一人。
2017年3月6日,陳某某(甲方)與張某3(乙方)簽訂《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一份,約定甲乙雙方通過上海澤仁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事務所公司居間介紹,由乙方受讓甲方所有的系爭房屋,轉(zhuǎn)讓價款為335萬元。合同附件三付款協(xié)議約定,2017年1月4日前乙方支付甲方購房定金5萬元,2017年1月15日前乙方支付甲方房款170萬元,甲方同意乙方以銀行貸款形式支付房款160萬元。嗣后,系爭房屋產(chǎn)權登記至張某3名下。
2018年12月13日,杜某通過其個人中國建設銀行賬戶向張某3賬戶轉(zhuǎn)賬20萬元,交易附言載明為房款定金。2019年2月24日,張某3(甲方)與杜某(乙方)簽訂《買賣合同》一份,約定甲乙雙方通過上海利名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事務所公司居間介紹,由乙方受讓甲方所有的系爭房屋,房屋建筑面積為75.98平方米,轉(zhuǎn)讓價款為360萬元;甲方于2019年4月30日前騰出房屋并通知乙方進行驗收交接;2019年3月30日前,甲乙雙方共同向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申請辦理轉(zhuǎn)讓過戶手續(xù)。合同附件三付款協(xié)議約定乙方于甲乙雙方簽訂買賣合同當日支付甲方部分首期房價款1,260,000元(其中包括已付定金20萬元);待上述事項完成三個工作日后,且于抵押權人許可的最短時限內(nèi),甲方應自籌資金至抵押權人處全額還清其尚欠抵押權人的貸款余額,并將從抵押權人處取得的該房地產(chǎn)之他項權證、注銷抵押申請書、還款憑證至區(qū)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辦理抵押注銷手續(xù);甲方同意乙方通過向貸款銀行申請234萬元貸款的形式支付第二期房價款,乙方應于簽訂買賣合同后即向貸款銀行申請貸款,簽署借款抵押合同等一切相關協(xié)議,辦理一切相關手續(xù),并支付一切相關費用并申請辦理借款抵押合同公證手續(xù)(若需),甲方須提供相關資料積極配合乙方申請貸款,若乙方貸款申請未經(jīng)銀行審核通過或者審核通過的額度不足申請額度,則乙方應于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申請辦理產(chǎn)權過戶當日將其補足并支付給甲方;乙方第二期房價款的支付方式為待乙方之貸款申請經(jīng)貸款銀行審核通過,且甲方名義之抵押登記已經(jīng)注銷后,甲乙雙方親自赴上海市虹口區(qū)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申請辦理產(chǎn)權過戶及抵押登記手續(xù),待交易中心出具以乙方為所有權人的房地產(chǎn)證和以貸款銀行為抵押權人的他項權證,且將該他項權證送交貸款銀行后二十個工作日內(nèi),乙方應支付給甲方第二期房價款,該期房價款由貸款銀行代為乙方支付。該合同上,由張某1持我國駐美國紐約總領館鑒證的委托書代理張某3簽字。同日,上海利名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事務所向杜某出具系爭房屋交易的5,000元傭金收據(jù),收款方式載明為現(xiàn)金。同日,杜某通過其中國建設銀行賬戶向張某3名下的中國銀行賬戶轉(zhuǎn)賬106萬元,用途載明為房款。同年4月24日,張某1代理張某3與杜某共同辦理系爭房屋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4月30日,系爭房屋產(chǎn)權登記至杜某名下。同日,張某1并代張某3與杜某簽訂《房屋交接確認書》一份,載明張某1代張某3將系爭房屋交于杜某,但當日房屋并未實際完成交付。嗣后,杜某通過中國工商銀行貸款向張某3支付剩余房款234萬元。因何某某、張某2仍居住于該房屋,杜某曾到系爭房屋內(nèi)催促其搬離,并曾為此報警?,F(xiàn)張某1、張某2戶口在系爭房屋內(nèi)。
審理中,杜某表示張某1現(xiàn)雖未居住系爭房屋,但仍有其物品在系爭房屋內(nèi),故仍要求其遷出。
審理中,何某某于2019年7月向法院起訴杜某、張某3,要求確認張某3與杜某就系爭房屋簽訂的《買賣合同》無效,將系爭房屋產(chǎn)權恢復登記至張某3名下,張某1作為第三人參加該案訴訟。2019年11月27日,本院作出(2019)滬0109民初24729號民事判決,判決對何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上述事實,有結婚證、戶口簿、房地產(chǎn)權證、《買賣合同》、房款支付的銀行憑證、授權委托書、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簿信息、報案記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買受方看房確認書》、《房款專項收據(jù)》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為證。
本院認為,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chǎn),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無權占有不動產(chǎn)或者動產(chǎn)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F(xiàn)杜某已登記為系爭房屋的所有權人,何某某主張張某3與杜某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效已被本院判決駁回,何某某、張某2繼續(xù)占用系爭房屋缺乏依據(jù),杜某要求何某某、張某2遷出,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張某1雖表示已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但其與何某某系夫妻,與張某2系父女,曾與何某某、張某2共同居住于系爭房屋內(nèi),對于杜某認為張某1仍有物品占用系爭房屋,要求其搬離的主張,本院予以采納,且張某1表示對杜某的訴訟請求無異議,故對杜某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對于遷出期間,本院酌情予以認定。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張某1、何某某、張某2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遷出上海市場中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
本案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25元,由張某1、何某某、張某2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賴維娜
書記員:孫鼎銘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