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原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建斌,河北啟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陽原縣西城鎮(zhèn)西寧路東麗景鳳凰城售樓處。
法定代表人:樊晨光,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范秀芳,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被告公司職工。
原告李某與被告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正隆房地產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建斌、被告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樊晨光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范秀芳、李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李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履行《購房協(xié)議》義務,即:(1)確認原告已交足了首付款154946元;(2)協(xié)助原告辦理房屋按揭貸款;(3)交付原告房屋并辦理房屋登記手續(xù)。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5年8月30日,被告開發(fā)的陽原縣西城鎮(zhèn)龍泉路西麗景鳳凰城小區(qū)開盤售樓,原告和母親石某進入售樓處,接待的售樓員是田海明。在田海明熱情的接待下,原告選擇了1號樓1單元202房間,田海明于次日領著原告到會計處交了30000元購房款,被告為原告開具了購房款收據。2015年10月28日、11月29日,田海明稱經理催錢了,兩次和原告要走購房款17000元。2016年8月1日,被告委托田海明與原告簽訂了《購房協(xié)議》并給了原告《鳳凰城磚混結構住宅交房標準》、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人收入證明等文件。此后,和原告又要走購房款100000元。2017年2月25日,原告又交給了田海明首付款的最后一筆7946元。以上原告共計交付被告購房款154946元。原告購房時,被告工作人員給原告所購房屋測算,總房款為446946元,按揭貸款比例是70%,首付款應為154946元。目前為止,原告交清了全部房屋的首付。按照《購房協(xié)議》約定,“房屋按揭貸款由乙方自行辦理,甲方協(xié)助,并在簽訂正式合同的同時向甲方提供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資料”,原告要求被告協(xié)助辦理房屋按揭貸款并交付房屋,而被告卻以他們只收到了原告30000元購房款,其它的124946元未收到。是田海明個人收取為由拒絕辦理。原告認為,田海明是被告的工作人員、樓房銷售對客戶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由售樓員完成,而且,被告和原告簽訂有《購房協(xié)議》被告為原告出具了部分收款收據。因此,田海明是代表公司和原告收取的購房款,田海明的行為是職務行為,被告應對原告交付的首付款154946元負責。按照《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合同雙方應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原告己完成了首付款的交付義務,且符合按揭貸款條件,被告理應履行《購房協(xié)議》的約定。原告所定樓房早已具備了交付條件。由于被告的原因致使原告至今不能收房,給原告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原告特提起訴訟,請法院判決支持原告訴訟請求。
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辯稱,原告提供的購房協(xié)議,是田海明私自從公司盜取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用于騙取被害石某娟的錢款,是犯罪手段。原、被告之間沒有簽訂過購房協(xié)議;被害石某娟被騙的124964元不是原告的購房資金,該款應按照陽原縣人民法院(2018)冀0727刑初11號刑事判決書的判決責令田海明退賠,原告主張確認該款為購房款,屬于重復的訴訟請求,按照一事不再理的原則,應駁回原告的起訴;且被騙款項由田海明實際占有,與被告無關。田海明的行為是個人詐騙行為,不是職務行為;被害人是原告的母親,不是房屋買賣的相對方。被害人的行為明顯不符合交易習慣,自身存在重大過錯,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應承擔不利后果。被告在房屋買賣關系中,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及過錯。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5年,被告正隆房地產公司開發(fā)陽原縣麗景鳳凰城小區(qū),2015年至2017年間,田海明就職于麗景鳳凰城小區(qū)售樓處,任售樓員。2015年8月29日,原告與其母石某娟到麗景鳳凰城售樓處看房,由田海明接待,看中該小區(qū)1號樓1單元202號房。次日,田海明領著原告及其母石某娟到售樓處交納了30000元購房款,被告給原告出具了收據1份,收據上載明“今收到李某購房款30000元整”,加蓋有“陽原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財務專用章”,收款人為“閆”。2015年10月28日,田海明給原告打電話,說經理催要房款,后田海明與原告母石某娟一同到銀行石某娟將7000元交給田海明,田海明存入其個人銀行賬戶;同年11月29日石某娟又交付田海明10000元。2016年8月1日,田海明拿著加蓋有被告公章的空白《購房協(xié)議》到原告家中,與原告簽訂了購房協(xié)議,協(xié)議中約定:乙方(本案原告)購買甲方(本案被告)麗景鳳凰城小區(qū)1號樓1單元202房,總房款446946元,首付款154946元,雙方簽訂協(xié)議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首付款154946元,甲方收取乙方首付款后為乙方保留該房屋;簽訂證實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以甲方通知為準;房屋按揭貸款由乙方自行辦理,甲方協(xié)助;有關房屋的交付時間、標準以雙方簽訂的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為準等內容,同時將加蓋有被告公章的《鳳凰城磚混結構住宅交房標準》1份交給原告。同日石某娟給付田海明100000元,2017年2月25日又給付田海明7946元。
另查明,田海明因涉嫌合同詐騙罪于2017年5月31日被陽原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8年4月9日,本院認定田海明騙石某娟124946元以及他人的錢款,構成合同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零二個月,并處罰金二萬元,違法所得責令退賠被害人。
庭審中,原告提供《收據》1份、《購房協(xié)議》1份、《鳳凰城磚混結構住宅交房標準》1份、(2018)冀0727刑初11號刑事判決書1份,上列證據經被告質證,被告對《收據》、(2018)冀0727刑初11號刑事判決書1份無異議,對《購房協(xié)議》、《鳳凰城磚混結構住宅交房標準》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均不認可。原告提供的證據客觀真實,形式、來源合法,與本案事實有關聯(lián)性,能夠證明原告所要證明的目的,本院予以采信。被告在庭審中提供的證據為(2018)冀0727刑初11號刑事判決書,本院予以采信。
本院認為,執(zhí)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fā)生效力。本案中,田海明是被告正隆房地產公司的售樓員,田海明代表被告對外銷售房屋,應認定為職務行為,對田海明履行職務行為的法律后果應由被告正隆房地產公司承擔。田海明將加蓋有被告公章的《購房協(xié)議》交于原告簽訂時,雖然使用了欺詐的手段,致使該協(xié)議成為可撤銷合同,但在原告不行使撤銷權的情形下,該購房協(xié)議應認定為有效合同,對原、被告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原、被告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到被告售樓處買房,田海明進行了接待、推銷房屋等銷售行為,原告在認定田海明代表被告銷售房屋的事實上,盡到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因此,在田海明催要房款,原告有理由相信田海明是代表被告向原告催要、收取房款,原告將124946元房款交于田海明,應認定為原告已將該款交到被告正隆房地產公司,加上原告于2015年8月30日交到被告的購房款30000元,原告已向被告繳納購房首付款154946元。原、被告之間存在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民事案件的起訴條件,雖然涉及刑事犯罪,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并不一致,本案的情形不屬于“一事不再理”情形,不能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救濟的途徑和責任方式不同,在兩種訴訟對當事人的救濟方式均得以實現的情況下,權利人不可雙重受償。在本案中,雖然在刑事判決中判決田海明將違法所得退賠給被害人,但田海明的行為屬于職務行為,對其行為的法律后果應當由被告承擔,被告在承擔民事責任后,可以向田海明追償。
綜上所述,原、被告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合法有效,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繼續(xù)履行與原告李某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
案件受理費1699.46元,由被告陽原縣正隆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貴斌
書記員: 康偉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