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男,漢族,住唐山市開平區(qū)。
委托代理人:蔣彤彤,河北陳玉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史某某,男,漢族,住唐山市開平區(qū)。
委托代理人:王秋麗,河北鴻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郭濤,河北鴻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男,漢族,住唐山市開平區(qū)。
原告李某與被告史某某、劉某某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5月9日立案后,于2014年7月17日作出(2014)開民初字第895號民事判決。判后,被告史某某不服,提出上訴,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10月8日作出(2015)唐民四終字第140號民事裁定,撤銷本院(2014)開民初字第895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蔣彤彤,被告史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秋麗、郭濤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劉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將坐落于唐山市
開平區(qū)越河鎮(zhèn)東馬各莊東北磚窯處西院(長42.5米、寬32米、總面積2.04畝)土地及院內地上附著物交付給原告;2.自2013年10月11日起,被告按照每月1213元向原告賠償損失直至交付完畢時止。事實和理由:原告訴稱,2013年10月11日,二被告將其承包的坐落于唐山市開平區(qū)越河鎮(zhèn)東馬各莊東北磚窯處西院(長42.5米、寬32米,總面積2.04畝)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租賃給原告管理使用,租賃期限自2013年10月9日起至2030年11月30日止,租賃費用總計25萬元,且約定租賃費交清后,地上附著物歸原告所有。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履行合同,將25萬元租賃款交付給被告,被告為原告出具了現(xiàn)金收條。但合同簽訂后,被告以各種理由推脫,拒不交付租賃物,原告多次要求被告交付未果,故訴至法院。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被告雖然形式上簽訂了轉租協(xié)議書,但雙方對該協(xié)議認識不同,原告認為是土地轉租協(xié)議,被告認為是借款擔保。第一、原告認為,該大院有土地與建筑物,根據當時的市場價如果是農用地一般是每畝1000元,因為有建筑物,所以當時定價25萬元。原告租賃土地,實際將地上附著物以租賃的方式購買,建筑物比較符合原告想養(yǎng)殖和種菜的目的,被告稱想出租,所以才在村民委員會備案和辦理了手續(xù)。被告認為,其自2000年對爭議土地投資近200萬元,有三座食用菌大棚,是荷蘭進口的種植模式,在原告李某強行推倒院后也作出了相應的評估,價值為117萬元。第二、原告稱給付被告史某某25萬元租金,卻只提供了19萬元的銀行打款憑證,該轉賬金額卻與被告史某某稱借款20萬元扣除1萬元利息為19萬元的陳述相一致;第三、2013年10月11日簽訂租賃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中未約定交付租賃物的具體時間,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期間主張索要租賃物,卻于2014年4月12日發(fā)生了大院被損事件,原告于6個月后索要租賃物并損壞租賃物不符合常理。這與被告史某某稱,借款6個月到期,未如約償還借款引發(fā)矛盾的時間相吻合;第四、證人薛志濤在越河派出所作的詢問筆錄記載,被告史某某拿大棚作抵押,原告借給了其20萬元,李某說每月5分利息,也就是說史某某每月給李某1萬元。證人薛志濤在開庭時稱,因為知道原告有錢,就給史某某介紹了,要求以大院做抵押。該證人的證言結合越河派出所中其他被詢問人筆錄及其他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原告與被告史某某所簽訂土地轉租協(xié)議名為租賃,實為借款擔保。原告主張其與被告之間系租賃關系,與法院認定的法律關系不一致,本院依法向原告進行了釋明,原告仍堅持其訴訟請求不予變更,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李某的起訴。
案件受理費5050元,退回原告李某。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周立榮 代理審判員 劉 青 代理審判員 宣 穩(wěn)
書記員:陳家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