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記,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嘉魚縣人。
原告:熊某某(系李某記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嘉魚縣人。
原告:李清珍(系李某記妹妹),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嘉魚縣人。
原告:李忠文(系李某記之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嘉魚縣人。
四原告委托代理人:龍宗柱,嘉魚縣簰洲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被告:嘉魚縣魚某某方家莊某第二村民小組。
負責人:江幼學,系該組組長。
委托代理人:耿協(xié)洲,湖北寧華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代理。
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李忠文訴被告嘉魚縣魚某某方家莊某第二村民小組(以下簡稱方家莊某二組)侵害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6日立案后,依法由審判員高幼萍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3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記及其委托代理人龍宗柱,被告方家莊某二組負責人江幼學及其委托代理人耿協(xié)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李忠文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確認四原告享有被告單位經(jīng)濟組織成員分配權,并支付上述四原告分配款23400元;2.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及理由:1981年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經(jīng)魚某某方家村村民委員會同意,由魚某某遷入被告方家村二組落戶,承包了3.45畝責任田。1988年原告李某記與李賢珍結婚,1989年10月兒子李忠文出生。1992年原告李某記與李賢珍離婚,李忠文由李某記撫養(yǎng)。1996年被告方家莊某××組部分土地被政府征收,在土地補償款分配過程中,被告以四原告為“外遷戶”為由,不享有按戶籍人頭比例進行分配補償款的權利。原告多次找被告催討,遭被告拒絕,為此四原告提起訴訟。
被告方家莊某××組辯稱:原告李某記于1987年在未經(jīng)村、組同意情況下購買方家莊某××組組民江開元房屋后,在原宅基地上新建三間房。原告李某記、李清珍雖將戶籍遷入方家莊某××組,但被告并未分配土地給原告耕種,且李某記一直在工廠工作,李清珍已于1998年出嫁。原告熊某某于2011年8月10日將戶籍遷入方家莊某××組,且熊某某在原××鐵坡村有承包土地。原告李忠文真實戶籍地為嘉魚縣魚某某××大道××號,而非方家莊某××組60號,不是本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雖將戶籍遷入本組,但未與本組其他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形成較為固定并具有延續(xù)性的聯(lián)系,屬于“空掛戶”,且三原告的生活并不依賴于被告的集體土地,三原告不應視為本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被告按二組代表集體討論形成的組規(guī)民約所制定的分配方案有效,四原告不享有人頭資金分配權,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原系嘉魚縣魚某某村民,1987年原告李某記購買嘉魚縣魚某某方家莊某××組組民江開元三間土磚房屋拆除重新建造三間磚木結構房屋,且于1987年12月5日辦理了《土地使用證》。原告熊某某、李清珍都隨原告李某記在方家莊某××組居住,1989年12月9日由嘉魚縣魚某某方家莊某村民委員會出具一份遷入證明,同意原告熊某某、李清珍、李某記遷入被告方家莊某××組。事后李某記、李清珍遷入方家莊某××組,熊某某于2011年8月10日遷入。原告李某記十六歲外出學藝,后到嘉魚縣汽車站工作至2000年,嘉魚縣汽車站改制后又外出務工。原告李某記、李清珍并未在被告處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且被告方家莊某××組也未分配土地給原告。原告熊某某是在該組土地被政府征收,被告分配方案制定后于2011年8月10日遷入被告方家莊某××組。原告李清珍于1998年出嫁,但戶籍沒有遷出,原告李忠文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出生地為被告方家莊某××組,1991年原告李某記與其前妻離婚,原告李忠文隨其母將戶籍遷入至嘉魚縣魚某某××大道××號。自1996年起,被告方家莊某××組土地被政府征收,2005年5月19日被告依本組代表集體討論形成的“組規(guī)民約”制定被征收土地補償款分配方案,“空掛戶”、“回遷戶”一律不參與人頭資金分配,四原告認為被告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支付自1996年至2017年按人頭資金分配補償款23400元。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戶籍證明、身份證、土地使用權證、組規(guī)民約、農(nóng)村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證登記表等證據(jù)證實,足以認定。
本院認為,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的認定應遵守法律和政策、尊重群眾意見、民主決策,尊重歷史、承認現(xiàn)實的原則。原告李某記、李清珍、熊某某的戶籍雖然遷入被告方家莊某××組,但該組并未分配土地給其耕種,且原告李某記、李清珍一直在外工作,沒有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其生活并不依賴于被告的集體土地,原告熊某某的戶籍是在被告土地被征收后遷入被告方家莊某××組,且其原戶籍所在地魚某某分配有土地耕種,原告李忠文的戶籍已于1991年遷出被告方家莊某××組。被告經(jīng)組民大會對四原告作出的不享有土地補償款人頭資金分配的決定,屬農(nóng)村村民自治范圍,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四原告要求被告方家莊某××組確認其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分配權,支付人頭分配補償款23400元的請求,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nóng)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李某記、熊某某、李清珍、李忠文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0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計150元,由四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遞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判決的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咸寧市金穗支行;賬號:17×××50。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高幼萍
書記員: 張京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