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原審被告人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侯學光,黑龍江鴻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人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馬某某、原審被告張某某、張某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2)杜胡民初字第10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
原審查明,2009年9月11日,陶宗志找到受害人馬志國到自家承包的土地里收綠豆。受害人馬志國在收地過程中,將四輪開到地頭時,不慎連車帶人掉到位于滿代屯南原西屯牛道北的林子地里的一廢棄的井坑里,造成受害人馬志國當場死亡。該坑是被告李某某在1997年為了澆灌自家的地所挖。后因為不出水就將其廢棄并進行了回填。廢棄的井坑位于被告張某某的林地里。在2007年9月14日被告張某某將該林地賣給被告張某某,但沒有辦理林地產(chǎn)權(quán)過戶手續(xù)。另查,原告張某自認被害人馬志國有拖拉機駕駛證,但已很多年沒有年通過年度審驗。
原審認為,被害人馬志國在從事承攬加工活動中未在指定的場地內(nèi)進行工作。根據(jù)有關(guān)法律規(guī)定,駕駛員自領(lǐng)取駕駛證之日起,必須按農(nóng)機監(jiān)理機構(gòu)的規(guī)定參加年度審驗,未辦理年度審驗手續(xù),不準繼續(xù)駕駛拖拉機。被害人馬志國明知自己未辦理年度審驗手續(xù)仍然駕駛拖拉機,而其作為成年人,自己也有安全注意義務,不慎掉到廢棄的井坑里,被四輪車擠壓導致窒息死亡。是引發(fā)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對其死亡的結(jié)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在審理過程中,被告李某某稱所挖的廢棄井坑已經(jīng)回填,但未向法庭提供將此坑填平的證據(jù),且該井坑是導致該起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被告李某某應當承擔次要的賠償責任。該井坑的位置在被告張某某的林地內(nèi),雖然井坑的形成被告張某某并不知情,且井坑所處的位置不是公共場合、道旁、通道上,無需設(shè)置警示標志,但其作為林地的所有人,對該林地負有看護管理義務,故被告張某某對該起事故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張某某已將該樹地賣給了被告張某某,雖然沒有辦理林地產(chǎn)權(quán)過戶手續(xù),但此標的物的所有權(quán)自標的物交付時已經(jīng)轉(zhuǎn)移,且雙方對買賣協(xié)議均無異議,故該林地的所有權(quán)人即屬于被告張某某,故對原告要求被告張某某承擔民事責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農(nóng)用拖拉機及駕駛員安全監(jiān)理規(guī)定》第三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原告張某、馬某某人身損害賠償款共計166814元(死亡賠償金151814元+喪葬費15000元)。原告張某、馬某某自行負擔83407元(166814×50%)。由被告李某某賠償66725.6元(166814×40%),被告張某某賠償16681.4(166814×10%),此款于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二、被告張某某不承擔賠償責任。案件受理費3636元,由原告張某、馬某某承擔1818元,被告李某某承擔1454元,被告張某某承擔364元。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關(guān)于實體問題。上訴人李某某認可涉案井坑是其打井過程所挖,雖然認為已回填,但事實證明有塌陷,其回填不夠與被害人馬志國死亡存在因果關(guān)系。另外被害人馬志國未辦理駕駛證年度檢驗手續(xù)駕駛機動車,未按正常路線行駛,存在操作不當,故本人也有過錯。原審被告張某某作為林地的實際使用權(quán)人,也未盡到義務。因此,一審法院綜合以上情況,對各當事人之間的責任劃分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
關(guān)于程序問題,在(2010)杜一民初字第8號案中,上訴人李某某在授權(quán)委托書中及開庭筆錄中確認的居住地,且在本次上訴過程中,上訴人李某某自己確認的送達地址依然是原地址,且收件人是李更生。一審法院郵寄送達傳票正是由李更生代收的,且李更生是其親屬,綜上,應視為送達,上訴人李某某未到庭,屬于對自己權(quán)利的放棄。另外,由于本案已發(fā)回重審過,在重審過程中,并沒有增加新的證據(jù),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也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且沒有新的答辯意見,即使程序上存在問題,并不影響本案實體結(jié)果。
綜上,本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468元,由上訴人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胡海陸 審判員 于志友 審判員 袁麗斯
書記員:李軍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