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
曾小天(湖北邦倫律師事務所)
徐某某
任某
馬錦程(湖北荊門掇刀區(qū)掇刀石法律服務所)
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
委托代理人:曾小天,湖北邦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徐某某。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任某。
二
被上訴人
委托代理人:馬錦程,荊門市掇刀區(qū)掇刀石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李某因與被上訴人徐某某、任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掇刀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掇刀民初字第0021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3月2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4月19日公開開庭審理本案。上訴人李某的委托代理人曾小天,被上訴人徐某某和任某的委托代理人馬錦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關于第二個焦點,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 ?第一款 ?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該法第八十二條 ?規(guī)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北景钢?,陳敏將對徐某某10萬元的債權轉讓給李某,徐某某主張該10萬元借款早已向陳敏還清,事實上是針對讓與人陳敏的抗辯,該抗辯可以向受讓人李某主張。
徐某某、任某主張,2012年9月25日借條上的5萬元,是以銀行轉賬的方式出借,對于該5萬元借款徐某某認可,因借條上約定2012年10月25日還清,但因為當時沒錢償還,就跟陳敏商量先還5000元利息,本金推遲一個月還,故徐某某于2012年10月25日向陳敏轉賬還利息5000元,2012年11月25日轉賬償還本金5萬元,該借條上的借款已還清。對于2012年12月28日借條上的5萬元,也是以銀行轉賬的方式出借,是2012年12月12日陳敏向徐某某的銀行賬戶轉賬45000元,因前一次的借款沒有及時還款,所以計算了5000元的利息,雖然只轉賬45000元,但認可5萬元的借款,這次轉賬是在12月28日出具的借條,該份借條上約定3月左右還清,故出借款項一個月之后即2013年1月12日支付了5000元的利息,借條上約定的3個月還清對應時間是2013年3月11日,但這一天徐某某沒有錢償還,就向陳敏轉賬償還了兩個月的利息1萬元,后在2013年5月2日將5萬元本金全部還清。
李某主張,陳敏向徐某某出借款項有三筆,本案兩張借條上的兩筆借款系出具借條的當日分別以現金方式出借,2012年11月25日陳敏向徐某某轉賬45000元,系兩張借條之外的另一筆出借款項。
關于出借款項的筆數和交付方式,徐某某主張有兩筆,均是銀行轉賬,李某主張有三筆,其中案涉借條上的兩筆是現金交付,2012年11月25日系轉賬交付。本院認為,關于借款的出借,在民間借貸關系中,應由出借人一方來舉證,現債權已轉讓給李某,故李某應對款項的出借負舉證責任,李某在二審中陳述,原出借人陳敏已聯系不上,下落不明,具體情況不清楚。故李某主張,徐某某與陳敏之間有三筆借款,借條上的兩次借款均系現金交付證據不足。相較而言,徐某某對借條的形成過程,款項的出借時間、金額、出借方式以及還款時間、還款金額、還款性質均作出了合理說明,其說明與轉賬明細能夠相互印證,故對其主張兩張借條上的各5萬元借款已還清,二審予以支持。李某主張,徐某某向陳敏的轉賬是歸還兩人之間的其他借款,沒有提交證據證明,對此不予支持。
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經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上訴人李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上訴人李某負擔。
審判長:劉俊
審判員:向芬
審判員:王曉明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