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愛民,男,1967年5月21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淮安市,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玉霞,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唐一,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圣發(fā)物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阿耀,職務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泉,上海眾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謝怡,上海眾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愛民與被告上海圣發(fā)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發(fā)物流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愛民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唐一,被告圣發(fā)物流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謝怡到庭參加訴訟。經雙方當事人同意,本案延長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期限。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愛民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確認原被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2、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休息日加班工資278,611.06元;3、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33,401.18元;4、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工資差額17,599.84元;5、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7年6月至8月期間的高溫費7,200元;6、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6年6月1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的夜班費42,180元。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04年2月14日進入被告處,擔任配送,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原告的基本工資為3,000元/月,現(xiàn)原告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本院,請求支持訴請。
原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了裁決書、上海市外來從業(yè)人員綜合保險老年補貼憑證作為證據(jù)。
被告圣發(fā)物流公司辯稱,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被告不應支付原告勞動權利義務項下的各項費用,且原告主張2017年之前的高溫費已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故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了2017年3月、4月的工資條作為證據(jù)。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雙方訴、辯稱意見及證據(jù),查明如下事實:
原告系江蘇省戶籍來滬從業(yè)人員。
被告的前身上海鑫勝速遞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勝速遞公司)于2006年6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陳昉祺。2010年5月25日,鑫勝速遞公司更名為被告;2013年11月22日,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張阿耀。
上海粵順速遞服務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趙建軍。該公司于2009年9月10日為原告辦理招工手續(xù)并為其繳納了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的綜合保險。2013年9月23日該公司被注銷。
原告等21人于2018年5月29日向上海市靜安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1、確認與被告于2004年2月14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2、被告支付2004年2月14日至2018年5月29日休息日加班費417,103元;3、被告支付2004年2月14日至2018年5月29日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費75,310元;4、被告支付2004年2月14日至2018年5月29日工資差額16,800元;5、被告支付2004年至2017年6月至8月高溫費8,400元;6、被告支付2004年2月14日至2018年5月29日夜班費49,000元。該仲裁委于2018年7月11日作出靜勞人仲(2018)辦字第1068號裁決:對原告所有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審理中,原告稱于2006年6月11日由朱立兵介紹進入被告處,在七浦路超飛捷市場負責配送工作,但不是承包人。原告最早接受被告員工陳萬奇、朱國真的管理。原告每天至卸貨點將貨物卸下后送至各商鋪門口,上班時間從凌晨1點至早上9點。雙方口頭約定原告月工資為3,500元,實得為每月3,000元,先后由陳萬奇、朱國真通過現(xiàn)金形式按月發(fā)放;被告則稱被告于2006年6月11日設立,當時是否雇傭過原告已無法核實,原告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已于2006年6月11日向被告提供勞務。陳萬奇的身份不清楚,無法核實。朱國真并非其員工,而是法定代表人張阿耀的朋友,2017年10月前曾幫助被告發(fā)放勞務費,但并不在被告處工作,也未對原告進行過管理。原告系承包被告處各商場(商鋪)中派送業(yè)務的獨立承包人,主要承包七浦路超飛捷市場,自行負責承包商鋪的派送工作。參與卸貨的人員在七浦路卸貨后,將貨物送至各商場(商鋪)門口,由原告等承包人將貨物派送至商家,同時代收運費并與被告進行結算。原告等承包人及其雇傭的人員一般凌晨5、6點開始派送,通常1至2小時內即可完成。被告與原告等承包人按件結算勞務費,原告每件貨物按4元計,但被告并不安排承包人具體的工作內容,派件過程及方式、派件人員數(shù)量被告均不過問,也不對原告進行考勤。2017年10月后,勞務費由原告等承包人與宋紅梅統(tǒng)一結算并進行簽收,無固定結算時間。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首先,上?;涰標龠f服務有限公司為原告辦理了2009年9月10日的招工手續(xù)并繳納了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的綜合保險,但該公司已于2013年9月23日被注銷。因原告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于2006年6月11日入職被告處,被告亦否認2011年7月之前原告與其有任何關聯(lián),故對原告要求確認與被告之間在2006年6月1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并要求被告支付上述期間休息日加班工資、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工資差額、高溫費、夜班費的訴請,本院均不予支持。其次,原告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被告對其進行考勤。原告雖稱其上班時間在凌晨1點至9點,原告在被告處接受被告員工陳萬奇及朱國真的管理,但均未向本院提交任何證據(jù)予以佐證。根據(jù)貨運行業(yè)的特征,被告所稱原告將貨物派送至各商鋪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小時的陳述較為合理。結合雙方各自所述,被告對原告的派送工作流程及考勤均沒有時間上的硬性規(guī)定,可見被告的管理較為松散,原告也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接受被告的管理和約束,故雙方之間并未形成管理與被管理的人身隸屬關系。再次,被告對原告報酬的支付周期不固定,支付方式為計件結算。原告雖稱其工資系按月發(fā)放,但并未提供相關證據(jù)予以佐證,而被告提供的原告2017年3月、4月的工資條上亦有原告簽收,原告對該工資條的真實性認可,故本院采信被告所稱報酬計件結算,需要原告簽收的抗辯意見,且原告也未向本院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其報酬有固定的支付周期。結合上述分析,被告對原告不實行小時考勤,原告的報酬按件計發(fā),支付周期不固定,故對原告要求確認與被告之間在2011年7月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請,本院不予支持。
鑒于原被告之間在2011年7月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并非勞動關系,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1年7月1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間休息日加班工資、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工資差額、夜班費以及2011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至8月期間高溫費的訴請,本院均難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李愛民的全部訴訟請求,均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李愛民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胡立群
書記員:周??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