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居民。
委托代理人:徐艷,居民。
委托代理人:王立東,河北得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吳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佟海,居民。
被告:李某乙,農民。
原告李某某與被告吳某、李某乙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8月26日作出判決,被告吳某、李某乙上訴至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于2016年3月9日立案,依法由審判長薛碩、代理審判員武洋、韓莉娟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于2016年4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徐艷、王立東、被告吳某的委托代理人佟海、被告李某乙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維仲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李印合與么淑青系夫妻關系,二人共育有子女二人,長子李春利、女兒李某某。李春利與吳某系夫妻關系,二人共育有一子李某乙。李印合于2008年3月去世,么淑青于2011年2月去世,李春利于2014年6月去世。李印合、么淑青夫婦生前未對遺產如何繼承未進行處分。坐落于唐山市路北區(qū)果園鄉(xiāng)邊各寨四村李家大街14號房產登記在李印合名下,在該處房產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的備注處注明“家庭人口伍口”,但未詳細寫明具體伍口人的姓名。上述房產所在的宅基地系解放初期李印合分得,1980年震后重建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的辦理日期是1995年10月28日。被告吳某、李某乙的戶口登記在該房產處,原告李某某的戶口是2002年2月26日從上述房產處遷到唐山市路南區(qū)西新村長青樓107-2-2?,F(xiàn)該房產由被告方家庭居住。原告李某某與徐順增系夫妻關系,二人在唐山市路北區(qū)果園鄉(xiāng)邊各寨四村李家街北街共同共有平正房三間,徐順增于1999年12月1日去世。2006年10月20日,原告李某某辦理了公證,繼承了徐順增遺留的上述房產的份額,即該房產全部歸原告所有,當日,原告李某某與李春利簽訂了房屋贈與合同,約定原告李某某自愿將上述三間房贈與李春利,為李春利個人所有,李春利接受此贈與,贈與不附任何條件,并辦理了公證。
上述事實,有當事人陳述、集體土地使用證、公證書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本案中涉及的遺產僅是登記在李印合名下的集體土地上所建的房產及宅院,該房產及宅院在李印合、么淑青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建造,屬夫妻共同財產。在李印合、么淑青去世后,其子女李春利、吳某依法取得繼承權,繼承該房產及宅院的1/2份額,在李春利去世后,李春利的配偶吳某及其兒子李某乙繼承李春利的份額,即各繼承該房產及宅院的1/4份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登記在李印合名下的坐落于唐山市路北區(qū)果園鄉(xiāng)邊各寨四村的房產及宅院【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號為:北果集建(邊四)第289號】由原告李某某、被告吳某、李某乙按份共有,其中原告李某某占1/2的產權份額,被告吳某、李某乙各占1/4的產權份額。
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李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薛 碩 代理審判員 武 洋 代理審判員 韓莉娟
書記員:劉瑩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