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男,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西林社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萬習,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西區(qū)。
法定代表人:董某,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某,該公司行政經理。
原告李某某與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2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萬習,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按合同約定為原告提供原地回遷安置房并進行價款結算,若被告不能提供上述安置房,應根據被告2016年7月1日公布《某項目回遷安置方案》時的回遷安置價格按照安置面積補償原告;2、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臨時安置補助費8964元,并自2012年3月5日至安置房交付日止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支付利息;3、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自2012年3月5日起至安置房交付日按建筑面積以每月每平方米10元計算逾期雙倍臨時安置補助費;4、判令被告支付獎金3000元、搬遷補助費498元,并自2012年3月5日至安置房交付之日止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支付利息;5、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0年9月4日,原、被告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被告動遷了原告位于佳木斯市前進區(qū)西林社區(qū)地段的住宅房屋,建筑面積49.8平方米,上靠到55平方米。約定安置地點為原地回遷高層樓房,安置面積為120平方米。安置時間為18個月,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每月每平方米按10元計算。被告至今未按約履行,多次協商未果,故原告訴訟來院。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0年9月4日,原、被告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約定被告拆遷原告使用的坐落于佳木斯市前進區(qū)西林社區(qū)地段建筑面積49.8平方米私產住房一處,以產權調換方式18個月內原地安置高層樓房,安置面積120平方米,安置房屋價格按方案執(zhí)行,搬遷補助費498元,臨時安置補助費每月每平方米10元。協議簽訂后房屋被拆除,被告至今未予安置。2016年7月1日,被告公司公示《某項目回遷安置方案》,回遷戶上靠戶型后,自愿增加面積部分,按項目網簽6680元,下浮10%標準執(zhí)行。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簽訂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該協議合法有效,雙方應按照約定履行。被告負有按合同約定履行的義務,其至今未按約交付房屋,違反了合同的約定,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被告至今未予安置,故原告以產權調換方式安置房屋的合同目的已不能實現,其主張賠償損失于法有據,應予支持,參照被告公示案涉房屋地段最低每平方米6680元現售市場價格,本院判令被告按每平方米6012元(即6680元下浮10%)、按約定安置面積120平方米賠償原告。原告訴請之獎金3000元、搬遷補助費498元及臨時安置補助費8964元,有合同約定,應予確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7.05%,自2012年3月5日至今按62個月計算利息為4539.28元。原告訴請2012年3月5日至今之逾期雙倍臨時安置補助費于法無據,本院按約定的每月每平方米10元、62個月計,確認為30876元。
綜上所述,原告訴請合理部分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李某某與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2010年9月4日簽訂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二、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李某某房屋折價款721440元;
三、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李某某獎金、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及利息損失共計47877.28元;
四、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1493.17元、減半收取計5746.59元,保全費4366.59元,均由被告某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郭璽良
書記員:彭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