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昕,上海文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印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所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原告李某某與被告印1分家析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07月1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昕,被告印1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虹口區(qū)蔣家橋路XXX號XXX室房屋,由被告支付原告相當于房屋市場價值三分之一的房屋折價款暫計80萬元,該房屋產權完全歸被告所有。事實與理由:原告與案外人印某2系再婚夫妻,二人于2007年10月26日登記結婚,被告系印某2與前妻張利英之子,印某2于2016年3月26日死亡。系爭房屋產權原登記在印某2名下,印某2死亡后,在法定繼承案件中,法院判決系爭房屋歸原、被告按份共有,原告占有三分之一產權份額,被告占有三分之二產權份額。印某2去世后,原、被告之間已不存在繼母子的人身關系,共有基礎喪失,且原告實際無法居住該房屋。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印1辯稱,其參加印某2法定繼承糾紛,對于原告獲得系爭房屋三分之一產權份額存有異議。因為被告是系爭房屋的受配對象,法院在判決中未考慮到房屋來源,未考慮到被告的份額。被告現(xiàn)同意分割系爭房屋,要求取得系爭房屋的產權,系爭房屋是被告的唯一住房,目前被告居住在系爭房屋內,但是被告每月拿的是最低工資,其沒有能力向原告支付相應份額的折價款。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與印某2系再婚夫妻,被告、案外人張某某系印某2與前妻生育的子女,印某2于2016年3月26日死亡。系爭房屋建筑面積38.91平方米,原產權登記在印某2名下。2016年7月,原告訴至本院,要求繼承印某2名下的系爭房屋中三分之一的產權份額,本院于2016年9月30日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不服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1月13日作出(2016)滬02民終XXXXX號民事判決,確定系爭房屋產權歸原、被告按份共有,原告占有三分之一產權份額,被告占有三分之二產權份額。判決生效后,被告未提出再審申請,系爭房屋產權現(xiàn)登記為原、被告按份共有,其中原告占有三分之一份額,被告占有三分之二份額。
庭審中,原、被告確認,系爭房屋現(xiàn)市場價值為233萬元,原告由此變更訴訟請求金額為要求被告支付原告房屋折價款77.6萬元。
本院認為,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沒有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系爭房屋經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定由原、被告按份共有,其中原告占三分之一的份額,被告占三分之二的份額,原告要求分割系爭房屋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被告在本案中依然就產權份額提出異議,不能成立。關于分割方案,根據(jù)原、被告的意見表示,結合雙方所占房產份額及房屋實際居住使用情況,原告要求由被告向其支付相應房屋折價款并由被告取得該部分產權份額的分割方案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被告應當支付的房屋折價款應以本案中原、被告雙方確認的房屋市場價值233萬元為依據(jù)。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虹口區(qū)蔣家橋路XXX號XXX室房屋產權歸被告印1所有;
二、被告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支付原告李某某房屋折價款77.6萬元;
三、原告應于被告付清房屋折價款之日起7日內協(xié)助被告辦理上海市虹口區(qū)蔣家橋路XXX號XXX室房屋權利人變更手續(xù),將該房屋產權變更登記至被告名下,因辦理該產權過戶手續(xù)產生的稅、費由原告負擔三分之一,被告負擔三分之二。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未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本案受理費11,560元,減半收取計5,78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連慰江
書記員:戴??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