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山東省,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志平,上海市光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潘曉楓,上海市光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嘉定區(qū)。
原告李某某訴被告周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15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8月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志平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周某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周某歸還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136,740元并支付該款自2018年10月13日起按年利率24%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以及支付律師費8,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是平安銀行信貸員,曾為被告辦理過房屋抵押貸款。2018年3月1日,被告急需用錢向原告借款25萬元,原告同日將25萬元轉賬給被告。之后至2018年10月,被告又陸續(xù)借款,同時也有部分還款,截止2018年10月13日雙方對賬,確認被告總計向原告借款1,246,500元,已歸還本金109,760元和支付利息57,280元(按低于2%的月利率計算),尚余借款本金1,136,740元未還,同時約定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因原告多次催討,被告始終推諉不還。據此,原告提起本案訴訟。
被告周某未作答辯。
原告為支持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以下證據:
1、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的工商銀行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1月17日),證明被告于2018年3月1日向原告借款25萬元,原告通過該銀行卡向被告轉賬25萬元的事實;
2、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的平安銀行卡個人賬戶交易明細清單(2018年3月15日至2018年11月16日),證明被告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多次向原告借款,原告通過該銀行卡向被告轉賬的事實;
3、微信轉賬記錄,證明2018年7月31日,原告通過微信支付方式向被告轉賬12,000元借款的事實,該款亦是從原告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的平安銀行卡轉出;
4、《借款借據》一份,證明被告于2018年10月13日確認結欠原告借款余款1,136,740元,并承諾該款于2018年11月12日之前歸還,并按月息2%計算利息;
5、民事裁定書兩份,證明原告于2018年11月就本案所涉借款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先起訴到寶山區(qū)人民法院,該院以其無管轄權將案件移送嘉定區(qū)人民法院,后原告自行撤訴的事實;
6、聘請律師訴訟代理合同與律師代理費發(fā)票,證明原告為本案糾紛聘請律師,支付律師費8,000元的事實。
為進一步查明事實,經本院要求,原告于庭后補充提交以下證據:
7、原、被告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證明被告向原告借款時所作的意思表示,以及借款到期后原告催還和被告拖延、拒絕還款的情況;
8、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的建設銀行個人活期賬戶交易明細,證明被告通過向常某的銀行賬戶轉賬歸還原告借款和支付利息的事實;
9、《不予立案通知書》,證明原告于2019年2月1日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控告被告詐騙,該分局于2019年2月14日以沒有犯罪事實決定不予立案。
經審查核對原告提交的證據,本院確認事實如下:原、被告因辦理房屋抵押貸款業(yè)務相識。2018年3月1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5萬元,原告同日通過其工商銀行卡轉賬25萬元給被告。之后,被告從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數次向原告借款,原告通過其平安銀行卡轉賬給被告共計1,007,500元(其中12,000元以微信轉賬方式進行)。期間,被告通過向原告前述工商銀行賬戶轉賬40,800元,向案外人常某(原告稱系其女友)建設銀行賬戶轉賬59,240元,共計還款100,040元。2018年10月13日,被告簽署一份《借款借據》,該《借款借據》為填空式打印合同,起始即為“借款人今借到債權人李某某1,246,500元(大寫)”,約定在2018年11月12日之前歸還,并列明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收付款賬戶,除打印的合同條款外,包括債權人姓名、借款金額(并附記“已付利息57,280元、本金109,760元、欠1,136,740元”)、還款日期以及收付款賬戶在內均為原告填寫,只有合同末的補充條款(內容為到期未歸還本金,被告同意將其房屋網簽給原告并放棄其名下份額作為抵押,且約定如有糾紛由寶山區(qū)人民法院管轄)以及落款處的借款人簽名為被告所寫。上述事實,有在卷證據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另查明,原告于2018年11月就本案所涉糾紛向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法院起訴,后寶山法院將案件移送本院審理,本院于2019年1月28日對該案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被告委托上海李東方律師事務所王浩律師出庭應訴,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在庭審中對于原告主張的事實基本認同,除律師費外同意原告的訴請。因被告表示無力還款且不同意調解,該案庭審期間未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后原告于宣判前以準備對被告進行刑事報案為由自行撤回起訴。
訴訟中,被告于庭審后到庭表示是向原告借款100多萬元,但沒有原告主張的那么多,且原告借款時都會預先扣除利息(按每日千分之五計算一到三個月),由被告以現(xiàn)金方式交給原告,故實際到手金額大約為60-70萬元,但被告對此無法提供證據。關于2018年10月13日對賬的事,被告表示是在原告逼迫下簽的字,原告當時拿來一張空白的《借款借據》,要被告按其授意在最后的補充條款上寫抵押及管轄的內容,其他內容都是原告事后填寫。
本院認為,合法的民間借貸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借款交付時生效。借款人應當及時返還借款,未按約定還款或者經出借人催告后未在合理期限內還款的,借款人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本案中,被告認可向原告借款的事實,爭議在于借款的具體金額。對此,相關銀行轉賬明細顯示,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原告共計轉賬給被告1,257,500元,同時,被告亦轉賬給原告(包括原告指定的案外人賬戶)100,040元。2018年10月13日雙方簽署的《借款借據》中載明的借款金額(包括還款付息部分以及剩余的借款金額)與上述銀行轉賬金額基本吻合,且其中確認的被告還款付息金額大于其銀行轉賬金額,視同原告認可被告現(xiàn)金還款(包括付息)的部分,對被告并無不利,可見該《借款借據》應屬雙方事后關于借款還款情況的對賬結算憑證,內容可信,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原告據此主張被告返還剩余借款1,136,740元,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認為該《借款借據》系受脅迫所簽,對賬金額為原告事后添加且與實際借款金額不符,并未對此提供相應證據,本院不予采納。原告主張的利息,應以認定的剩余借款本金為計算基數,關于起算日和利率標準,被告未表示反對,且亦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可予照準。原告主張的律師費,因原告已按年利率24%主張利息,而有關違約金和律師費等其他費用在與利息同時主張時,其總額依法亦以不超過借款本金的年利率24%計算所得為限,故本院對此不再支持。審理中,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視為放棄相應訴訟權利,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自負。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三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周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李某某借款人民幣1,136,740元;
二、被告周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李某某借款利息(以人民幣1,136,740元為基數,按年利率24%,從2018年10月13日起計算至本判決限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提前還款的,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三、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能在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5,102元,減半收取7,551元,由原告李某某負擔53元,被告周某負擔7,498元。被告應將負擔之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錢宏興
書記員:嚴??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