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
孫春艷
鄭某某
王某
楊興杰(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
原告李某某,男,漢族,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孫春艷,系黑龍江子涵律師所律師。
被告鄭某某,女,漢族,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
被告王某,男,漢族,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
二
被告
委托代理人楊興杰,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某某與被告鄭某某、王某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孫春艷,被告鄭某某、王某及委托代理人楊興杰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4年3月20日,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144袋”贏在秋”(尚仕)玉米專用肥,原告在使用時按照被告的指導每坰地使用12袋。
使用后,原告種植的玉米在8月份出現(xiàn)脫肥、爛根、死底葉、不結棒或小棒、不長水根等現(xiàn)象。
后經佳木斯北大荒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所鑒定,產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所用化肥造成的,共減產74300.4公斤玉米。
原告認為只要每坰地使用1200斤真肥,就不可能產生此現(xiàn)象。
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原告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一、二被告立即賠償原告玉米損失款112936.608元、鑒定費3000元、差旅費500元,共計116436.608元。
二被告共同辯稱,一、2014年3月20日,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144袋哈爾濱尚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贏在秋”牌玉米專用底肥,尚仕公司取得了肥料臨時登記證,具有生產銷售化肥的資質。
2014年3月21日,尚仕公司生產的”贏在秋”品牌的復混肥料通過哈爾濱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院的檢驗,表明肥料中的氮、磷、鉀的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作為多年從事農業(yè)種植業(yè)的原告,應當根據(jù)自己土地及種植的玉米品種特性,測算出所需化肥的施用量,從而決定購買的數(shù)量和施肥方式,這是作為種植業(yè)人員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二被告經銷的化肥,生產商在肥料外包裝袋上標注了氮、磷、鉀的含量,原告就應當根據(jù)各種有效成分的含量,計算出每坰土地所需施肥量,從而確定購買數(shù)量和施肥方式。
況且,生產商在外包裝袋上”施用方法”項下用彩色文字對影響化肥使用量的因素作出明確告知:”依作物而定,根據(jù)土壤肥力和作物要求,酌情考慮施用量,不同地區(qū)應根據(jù)當?shù)氐亓η闆r、施肥水平、種植品種和目標產量適當調整具體施肥方式和施肥量”。
該告知內容明確提示購買人要根據(jù)自己土地及種植品種的具體狀況選擇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生產商及經銷商已經履行了應盡的注意義務和告知義務。
原告將玉米減產原因完全歸罪于氮肥供應不足,缺乏事實依據(jù)。
眾所周知,造成玉米減產可能有多種原因,肥料供應不足只是原因之一而已。
況且原告玉米的氮肥供應不足完全是由原告自身原因造成的,與二被告無關。
此外,原告以其自行委托進行的鑒定結論作為玉米減產損失的計算依據(jù),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二被告不予認可。
綜上,請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農家樂化肥商店銷售單1張,意在證明:原告于2014年2月在被告處購入”贏在秋”玉米專用底肥144袋。
經庭審質證,二被告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二、化肥包裝袋照片2張,內容為:”贏在秋”玉米專用底肥包裝袋上注明的施用方法為依作物而定,根據(jù)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酌情考慮施用量,不同地區(qū)應當根據(jù)當?shù)氐亓η闆r、施肥水平、種植品種和目標產量適當調整具體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或咨詢當?shù)亟涗N商與農技推廣部門,該證據(jù)意在證明:一、被告銷售的肥料包裝施用方法不明確;二、生產商授權經銷商告知用戶具體施用方法。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化肥包裝袋上施用方法明確告知使用者根據(jù)自己土地的情況來調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或咨詢經銷商,咨詢經銷商意味著經銷商的意見只是參考,購買多少肥料和施用多少肥料是使用者自己決定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贏在秋”玉米專用底肥包裝上對于施用方法進行了說明,故對該部分事實本院予以確認,但該證據(jù)無法證明原告欲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證明的問題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三、佳木斯北大荒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所佳北農司所[2014]農鑒字第35號司法鑒定檢驗報告及鑒定費票據(jù)各1份,意在證明:一、原告種植的玉米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與氮肥供應不足存在因果關系;二、原告2014年玉米測產產量為211.88公斤/畝,對照德美亞3玉米624.66公斤/畝的產量,原告實際減產量為412.78公斤/畝;三、原告支出鑒定費3000元。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鑒定費票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鑒定檢驗報告有異議:一、鑒定檢驗報告屬于原告單方委托作出的鑒定,被告沒有參與鑒定過程,因此被告對報告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均不予認可;二、鑒定檢驗報告對氮肥不足的原因沒有明確;三、鑒定檢驗報告對玉米減產原因未作說明;四、鑒定檢驗報告評估產量與原告的實際產量有巨大的出入;五、鑒定檢驗報告作出之前原告已經收割了玉米,鑒定機構可以對實際產量作出鑒定,而不需要對產量作出估算;六、鑒定檢驗報告采用測產方式錯誤,請求重新鑒定。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結合鑒定人出庭陳述可以部分證明案件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部分采信。
證據(jù)四、國營湯原縣種畜場證明1份,意在證明:2014年原告玉米直收后售價為1.52元/公斤。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出具的證明應當由證明單位加蓋公章并由負責人和出具人簽字,該證據(jù)只有公章,沒有單位負責人和出具人的簽字,種畜場不是收購玉米的單位,也不是玉米價格的管理機構,沒有資格和能力做出玉米售價的證明。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不符合單位出具證明的形式要件,且無法證明原告欲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五、證人周金龍證言,意在證明:證人帶原告到被告處買化肥,被告曾告知原告化肥的施用方法為每坰地用12袋化肥后期免追肥。
2014年,證人用相同化肥種植玉米,產量為每坰地9.34噸,約合畝產量622.7公斤,鑒定檢驗報告中證人每畝玉米減產量為339公斤。
原告是在放種子時一次性施肥,2014年的雨水比較大,被告曾告訴證人追肥。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有異議,證人提到的2014年雨水大與事實不符,證人聽說原告一次性施肥,是傳來證據(jù),與客觀真實情況不符。
證人關于證人種植產量的證明與本案沒有可比性,因為證人陳述他追施了6坰地的尿素,產量是混合在一起計算的,種植玉米的品種與原告種植的玉米品種也不一致,證人證言不能證明鑒定檢驗報告缺乏客觀性。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證據(jù)六、證人李慎運證言,意在證明:證人系原告哥哥,證人于2014年在被告處購買了化肥,被告曾告知證人化肥的使用方法為每坰地施用12袋化肥不用追肥,證人起壟時用6袋化肥,播種時用6袋化肥,原告的施肥方式與證人相同,證人在種植玉米過程中追施了尿素,證人2014年共賣玉米1.5萬斤左右。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二被告質證認為,證人對于原告施肥方式的陳述與證人周金龍證言相矛盾,對證人說到的2014年證人自己的玉米產量每坰地是1.5萬斤也就是每畝500公斤沒有異議,據(jù)此也可以證明鑒定檢驗報告中的減產數(shù)量嚴重失實。
證據(jù)七、證人胡學娟證言,意在證明:證人與原告系夫妻關系,原告的施肥方式是底肥6袋,口肥6袋,2014年原告每坰地賣出玉米1.3萬斤。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證人說到的2014年的玉米產量與事實不符。
二被告質證認為,證人與原告系夫妻關系,作為證人不適格,但證人承認2014年原告的玉米產量為每坰地1.3萬斤即每畝433斤,也就是說原告種植玉米的實際產量是鑒定檢驗報告中測產的兩倍,3個證人都證實實際產量高于鑒定測產產量,故鑒定檢驗報告不能作為認定玉米產量的依據(jù)。
本院經對上述證據(jù)審查認為,上述3份證據(jù)可以互相印證證實鑒定檢驗報告中的產量與客觀實際不符,對此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對鑒定檢驗報告中認定的玉米產量不予采信。
證據(jù)八、照片16張,意在證明:原告地塊種植的玉米同相鄰地塊種植的玉米對比后的情況。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不能證明實際情況。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結合鑒定檢驗報告可以證明案件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二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營業(yè)執(zhí)照1份,意在證明:湯原縣鶴立鎮(zhèn)農家樂化肥農藥商店的經營者是鄭某某。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該營業(yè)執(zhí)照已被注銷。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被告鄭某某系該商店的經營者,該商店系個體工商戶,其主體被注銷并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承擔,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二、哈爾濱尚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全國工業(yè)產品生產許可證、黑龍江省臨時肥料登記證、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各1份,意在證明:尚仕公司具有生產化肥的資質,2014年2月24日尚仕公司生產的”贏在秋”復合肥料經檢驗屬合格產品。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是復印件,應提供原件,同時該檢驗報告上說明此復印件只為配合工商檢查使用,不作他用,二被告向法庭提交該證據(jù)沒有效力,檢驗報告中的樣品名稱是復混肥料,不能證明是案涉玉米專用肥,檢驗報告出具時間為2014年3月31日,不能證明原告在2014年2月購買的肥料是合格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組證據(jù)雖均系復印件,但證據(jù)之間能夠互相印證,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三、化肥包裝袋照片2張,意在證明:包裝袋上注明了氮磷鉀的含量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標明氮磷鉀含量為法律規(guī)定的產品包裝的必備項目,但不能替代使用方法這一必須標明的事項,該證據(jù)進一步證明被告銷售的產品包裝沒有標明具體使用方法,為不合格產品。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四、德美亞3號玉米種子包裝袋照片2張,意在證明:該種子要求每公頃保苗7.5萬株,也就是說每公頃達到7.5萬株以上才可以達到正常產量,鑒定檢驗報告中原告每坰地玉米株數(shù)為49857株,種植密度不夠。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建議保苗不是必須保苗,在該玉米種子包裝袋特性一欄中,生產商說明正常穗行數(shù)為12至14行,與鑒定檢驗報告記載是相符的,從而證明原告的種植方法符合玉米種子生產商提示的種植方法,被告對于每公頃株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無法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五、出庫單4份,意在證明:徐占峰、周金龍及原告于2014年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的事實。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該證據(jù)記載時間與出具給原告的售貨單記載時間不一致,記載內容也不一致,多處內容與事實不符。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徐占峰、周金龍及原告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的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六、證人徐占峰證言,意在證明:證人連續(xù)3年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種植玉米,2013年、2014年、2015年證人種植的玉米產量分別為每坰地10噸、11噸、9噸。
證人根據(jù)自己的地塊確定施肥量,被告曾告訴證人每坰地施肥12袋不用追肥,但證人根據(jù)自己的經驗進行了追肥。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證人種植地與原告種植地距離較遠,無論從土壤還是氣候都有很大差異,證人說連續(xù)3年使用”贏在秋”化肥與事實不符。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七、證人佟英軍證言,意在證明:案外人楚金國在被告處購買了120袋化肥用于種植玉米,2014年案外人楚金國的玉米產量為每坰地8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證人關于產量的陳述是傳來證據(jù),與原告減產沒有關聯(lián)性。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系傳來證據(jù),證明力較弱,且無其他證據(jù)予以佐證,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八、光盤1張,意在證明:原告妻子在光盤錄音中說到原告家2014年玉米產量好的地塊是每坰10多噸,不好的地塊每坰地6、7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二被告說在場人員有陳維美,實際情況陳維美不在場,二被告錄音整理記錄第六行原告妻子說南山打了10多噸,與實際錄音不符,南山地實際打了接近10多噸。
原告南山0.5坰玉米地因2013年剩一袋尿素,原告在南山0.5坰地追加了剩余的尿素,所以原告妻子說南山地實際產量接近每坰地10噸,錄音整理記錄第六行原告妻子說不好的地塊打了6、7噸,這一說法不準確,實際情況是2014年原告實際玉米秋收產量是每坰地6噸。
錄音整理資料中原告說的內容與實際不符,原告說到的打10噸和打1噸是一樣的,應該以鑒定檢驗報告為準,并不是原告說的就準。
證據(jù)九、證人鮑江濤證言,意在證明:二被告提供的光盤錄音系證人刻錄,證人在現(xiàn)場時原告妻子說過原告家2014年玉米產量好的地塊為每坰10噸,不好的地塊為每坰6、7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證人錄音不合法,未取得當事人許可,證人使用推測性語言來解釋原告妻子的話語內容。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上述兩份證證據(jù)結合原告提供的原告妻子胡學娟的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原告2014年玉米的實際產量,對該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因二被告對鑒定檢驗報告有異議并申請鑒定人出庭,本院依法通知鑒定人出庭接受原、被告質詢,鑒定人在庭審中陳述,在現(xiàn)場勘驗過程中,鑒定人發(fā)現(xiàn)原告地里的玉米有微型斑,同時,通過在原告地里對玉米葉片的現(xiàn)場采樣及比對,鑒定人認為玉米減產是缺氮導致的,鑒定檢驗報告采取的測產方法為黑龍江省高產創(chuàng)建測產辦法,測產的玉米產量是經過烘干后的玉米產量,干玉米和潮玉米相比在重量上會差14.5%,鑒定檢驗報告中并沒有考慮氮肥不足導致玉米減產的參與度問題,因為原告并沒有申請對因果關系參與度進行鑒定。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氮肥不足及時追肥是來得及的。
原告經對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后質證認為,鑒定檢驗報告系合法有效的。
二被告經對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后質證認為,通過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原告在申請鑒定當時是能夠鑒定出缺少氮肥對減產的參與度,如果原告在當時提出氮肥不足對產量的影響,鑒定機構是能夠做出明確結論的,但原告沒有提出該項鑒定,導致現(xiàn)在無法認定氮肥供應不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即參與度是多少,這個責任在于原告;二、鑒定人采用的測產方法適用于萬畝玉米地,而不適用于原告零散地塊,這是導致測產結果錯誤的因素,因此,二被告認為鑒定檢驗報告中的減產量不應被采信,應當按照原告在庭審中自認的產量作為其實際減產量。
本院經審查認為,鑒定人的出庭陳述結合鑒定檢驗報告可以部分證明案件事實,本院對鑒定檢驗報告予以部分采信。
根據(jù)以上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本院認定的案件事實如下:
2014年3月20日,原告在二被告經營的化肥商店購買了144袋”贏在秋”玉米專用肥,被告王某告知原告按照每坰地12袋的標準一次性施肥,后期免追肥。
原告按照被告指導的方法施肥種植玉米后,在同年8月份,發(fā)現(xiàn)玉米出現(xiàn)脫肥、爛根、死底葉等情況。
原告通過湯原縣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委托佳木斯北大荒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所鑒定,鑒定檢驗報告認為:”原告種植的玉米出現(xiàn)脫肥、爛根、死底葉、空懷或小棒、不長水根等現(xiàn)象同氮肥供應不足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原告玉米畝產量為211.88公斤”。
原告認為,造成原告玉米減產的原因系用了二被告向其出售的化肥,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116436.608元。
另查明:本案在訴訟過程中,二被告經營的湯原縣鶴立鎮(zhèn)農家樂化肥農藥商店被注銷,被告鄭某某系登記經營者,實際經營者系被告鄭某某、王某,二被告因鑒定人出庭共支出出庭費用950元,其中,本案支出出庭費475元,另案支出出庭費475元。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案涉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是否應當被采信;二、原、被告的責任承擔問題;三、原告主張的損失的具體數(shù)額問題。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判決如下:
被告鄭某某、王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賠償原告李某某因玉米減產造成的各項損失共計14523元;
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628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負擔2102.4元,二被告負擔525.6元;鑒定人出庭費475元,由原告負擔380元,二被告負擔9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文書履行期最后一日起,兩年內為申請執(zhí)行有效期。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贏在秋”玉米專用底肥包裝上對于施用方法進行了說明,故對該部分事實本院予以確認,但該證據(jù)無法證明原告欲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證明的問題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三、佳木斯北大荒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所佳北農司所[2014]農鑒字第35號司法鑒定檢驗報告及鑒定費票據(jù)各1份,意在證明:一、原告種植的玉米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與氮肥供應不足存在因果關系;二、原告2014年玉米測產產量為211.88公斤/畝,對照德美亞3玉米624.66公斤/畝的產量,原告實際減產量為412.78公斤/畝;三、原告支出鑒定費3000元。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鑒定費票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鑒定檢驗報告有異議:一、鑒定檢驗報告屬于原告單方委托作出的鑒定,被告沒有參與鑒定過程,因此被告對報告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均不予認可;二、鑒定檢驗報告對氮肥不足的原因沒有明確;三、鑒定檢驗報告對玉米減產原因未作說明;四、鑒定檢驗報告評估產量與原告的實際產量有巨大的出入;五、鑒定檢驗報告作出之前原告已經收割了玉米,鑒定機構可以對實際產量作出鑒定,而不需要對產量作出估算;六、鑒定檢驗報告采用測產方式錯誤,請求重新鑒定。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結合鑒定人出庭陳述可以部分證明案件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部分采信。
證據(jù)四、國營湯原縣種畜場證明1份,意在證明:2014年原告玉米直收后售價為1.52元/公斤。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出具的證明應當由證明單位加蓋公章并由負責人和出具人簽字,該證據(jù)只有公章,沒有單位負責人和出具人的簽字,種畜場不是收購玉米的單位,也不是玉米價格的管理機構,沒有資格和能力做出玉米售價的證明。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不符合單位出具證明的形式要件,且無法證明原告欲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五、證人周金龍證言,意在證明:證人帶原告到被告處買化肥,被告曾告知原告化肥的施用方法為每坰地用12袋化肥后期免追肥。
2014年,證人用相同化肥種植玉米,產量為每坰地9.34噸,約合畝產量622.7公斤,鑒定檢驗報告中證人每畝玉米減產量為339公斤。
原告是在放種子時一次性施肥,2014年的雨水比較大,被告曾告訴證人追肥。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有異議,證人提到的2014年雨水大與事實不符,證人聽說原告一次性施肥,是傳來證據(jù),與客觀真實情況不符。
證人關于證人種植產量的證明與本案沒有可比性,因為證人陳述他追施了6坰地的尿素,產量是混合在一起計算的,種植玉米的品種與原告種植的玉米品種也不一致,證人證言不能證明鑒定檢驗報告缺乏客觀性。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證據(jù)六、證人李慎運證言,意在證明:證人系原告哥哥,證人于2014年在被告處購買了化肥,被告曾告知證人化肥的使用方法為每坰地施用12袋化肥不用追肥,證人起壟時用6袋化肥,播種時用6袋化肥,原告的施肥方式與證人相同,證人在種植玉米過程中追施了尿素,證人2014年共賣玉米1.5萬斤左右。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二被告質證認為,證人對于原告施肥方式的陳述與證人周金龍證言相矛盾,對證人說到的2014年證人自己的玉米產量每坰地是1.5萬斤也就是每畝500公斤沒有異議,據(jù)此也可以證明鑒定檢驗報告中的減產數(shù)量嚴重失實。
證據(jù)七、證人胡學娟證言,意在證明:證人與原告系夫妻關系,原告的施肥方式是底肥6袋,口肥6袋,2014年原告每坰地賣出玉米1.3萬斤。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證人說到的2014年的玉米產量與事實不符。
二被告質證認為,證人與原告系夫妻關系,作為證人不適格,但證人承認2014年原告的玉米產量為每坰地1.3萬斤即每畝433斤,也就是說原告種植玉米的實際產量是鑒定檢驗報告中測產的兩倍,3個證人都證實實際產量高于鑒定測產產量,故鑒定檢驗報告不能作為認定玉米產量的依據(jù)。
本院經對上述證據(jù)審查認為,上述3份證據(jù)可以互相印證證實鑒定檢驗報告中的產量與客觀實際不符,對此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對鑒定檢驗報告中認定的玉米產量不予采信。
證據(jù)八、照片16張,意在證明:原告地塊種植的玉米同相鄰地塊種植的玉米對比后的情況。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不能證明實際情況。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結合鑒定檢驗報告可以證明案件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二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營業(yè)執(zhí)照1份,意在證明:湯原縣鶴立鎮(zhèn)農家樂化肥農藥商店的經營者是鄭某某。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該營業(yè)執(zhí)照已被注銷。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被告鄭某某系該商店的經營者,該商店系個體工商戶,其主體被注銷并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承擔,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二、哈爾濱尚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全國工業(yè)產品生產許可證、黑龍江省臨時肥料登記證、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各1份,意在證明:尚仕公司具有生產化肥的資質,2014年2月24日尚仕公司生產的”贏在秋”復合肥料經檢驗屬合格產品。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是復印件,應提供原件,同時該檢驗報告上說明此復印件只為配合工商檢查使用,不作他用,二被告向法庭提交該證據(jù)沒有效力,檢驗報告中的樣品名稱是復混肥料,不能證明是案涉玉米專用肥,檢驗報告出具時間為2014年3月31日,不能證明原告在2014年2月購買的肥料是合格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組證據(jù)雖均系復印件,但證據(jù)之間能夠互相印證,對該組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三、化肥包裝袋照片2張,意在證明:包裝袋上注明了氮磷鉀的含量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標明氮磷鉀含量為法律規(guī)定的產品包裝的必備項目,但不能替代使用方法這一必須標明的事項,該證據(jù)進一步證明被告銷售的產品包裝沒有標明具體使用方法,為不合格產品。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四、德美亞3號玉米種子包裝袋照片2張,意在證明:該種子要求每公頃保苗7.5萬株,也就是說每公頃達到7.5萬株以上才可以達到正常產量,鑒定檢驗報告中原告每坰地玉米株數(shù)為49857株,種植密度不夠。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建議保苗不是必須保苗,在該玉米種子包裝袋特性一欄中,生產商說明正常穗行數(shù)為12至14行,與鑒定檢驗報告記載是相符的,從而證明原告的種植方法符合玉米種子生產商提示的種植方法,被告對于每公頃株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無法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五、出庫單4份,意在證明:徐占峰、周金龍及原告于2014年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的事實。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該證據(jù)記載時間與出具給原告的售貨單記載時間不一致,記載內容也不一致,多處內容與事實不符。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能夠證明徐占峰、周金龍及原告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的事實,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六、證人徐占峰證言,意在證明:證人連續(xù)3年在被告處購買”贏在秋”化肥種植玉米,2013年、2014年、2015年證人種植的玉米產量分別為每坰地10噸、11噸、9噸。
證人根據(jù)自己的地塊確定施肥量,被告曾告訴證人每坰地施肥12袋不用追肥,但證人根據(jù)自己的經驗進行了追肥。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證人種植地與原告種植地距離較遠,無論從土壤還是氣候都有很大差異,證人說連續(xù)3年使用”贏在秋”化肥與事實不符。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明二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七、證人佟英軍證言,意在證明:案外人楚金國在被告處購買了120袋化肥用于種植玉米,2014年案外人楚金國的玉米產量為每坰地8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證人關于產量的陳述是傳來證據(jù),與原告減產沒有關聯(lián)性。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jù)系傳來證據(jù),證明力較弱,且無其他證據(jù)予以佐證,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jù)八、光盤1張,意在證明:原告妻子在光盤錄音中說到原告家2014年玉米產量好的地塊是每坰10多噸,不好的地塊每坰地6、7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有異議,二被告說在場人員有陳維美,實際情況陳維美不在場,二被告錄音整理記錄第六行原告妻子說南山打了10多噸,與實際錄音不符,南山地實際打了接近10多噸。
原告南山0.5坰玉米地因2013年剩一袋尿素,原告在南山0.5坰地追加了剩余的尿素,所以原告妻子說南山地實際產量接近每坰地10噸,錄音整理記錄第六行原告妻子說不好的地塊打了6、7噸,這一說法不準確,實際情況是2014年原告實際玉米秋收產量是每坰地6噸。
錄音整理資料中原告說的內容與實際不符,原告說到的打10噸和打1噸是一樣的,應該以鑒定檢驗報告為準,并不是原告說的就準。
證據(jù)九、證人鮑江濤證言,意在證明:二被告提供的光盤錄音系證人刻錄,證人在現(xiàn)場時原告妻子說過原告家2014年玉米產量好的地塊為每坰10噸,不好的地塊為每坰6、7噸。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證人錄音不合法,未取得當事人許可,證人使用推測性語言來解釋原告妻子的話語內容。
二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jù)沒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上述兩份證證據(jù)結合原告提供的原告妻子胡學娟的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原告2014年玉米的實際產量,對該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因二被告對鑒定檢驗報告有異議并申請鑒定人出庭,本院依法通知鑒定人出庭接受原、被告質詢,鑒定人在庭審中陳述,在現(xiàn)場勘驗過程中,鑒定人發(fā)現(xiàn)原告地里的玉米有微型斑,同時,通過在原告地里對玉米葉片的現(xiàn)場采樣及比對,鑒定人認為玉米減產是缺氮導致的,鑒定檢驗報告采取的測產方法為黑龍江省高產創(chuàng)建測產辦法,測產的玉米產量是經過烘干后的玉米產量,干玉米和潮玉米相比在重量上會差14.5%,鑒定檢驗報告中并沒有考慮氮肥不足導致玉米減產的參與度問題,因為原告并沒有申請對因果關系參與度進行鑒定。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氮肥不足及時追肥是來得及的。
原告經對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后質證認為,鑒定檢驗報告系合法有效的。
二被告經對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后質證認為,通過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原告在申請鑒定當時是能夠鑒定出缺少氮肥對減產的參與度,如果原告在當時提出氮肥不足對產量的影響,鑒定機構是能夠做出明確結論的,但原告沒有提出該項鑒定,導致現(xiàn)在無法認定氮肥供應不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即參與度是多少,這個責任在于原告;二、鑒定人采用的測產方法適用于萬畝玉米地,而不適用于原告零散地塊,這是導致測產結果錯誤的因素,因此,二被告認為鑒定檢驗報告中的減產量不應被采信,應當按照原告在庭審中自認的產量作為其實際減產量。
本院經審查認為,鑒定人的出庭陳述結合鑒定檢驗報告可以部分證明案件事實,本院對鑒定檢驗報告予以部分采信。
根據(jù)以上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本院認定的案件事實如下:
2014年3月20日,原告在二被告經營的化肥商店購買了144袋”贏在秋”玉米專用肥,被告王某告知原告按照每坰地12袋的標準一次性施肥,后期免追肥。
原告按照被告指導的方法施肥種植玉米后,在同年8月份,發(fā)現(xiàn)玉米出現(xiàn)脫肥、爛根、死底葉等情況。
原告通過湯原縣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委托佳木斯北大荒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所鑒定,鑒定檢驗報告認為:”原告種植的玉米出現(xiàn)脫肥、爛根、死底葉、空懷或小棒、不長水根等現(xiàn)象同氮肥供應不足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原告玉米畝產量為211.88公斤”。
原告認為,造成原告玉米減產的原因系用了二被告向其出售的化肥,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116436.608元。
另查明:本案在訴訟過程中,二被告經營的湯原縣鶴立鎮(zhèn)農家樂化肥農藥商店被注銷,被告鄭某某系登記經營者,實際經營者系被告鄭某某、王某,二被告因鑒定人出庭共支出出庭費用950元,其中,本案支出出庭費475元,另案支出出庭費475元。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案涉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是否應當被采信;二、原、被告的責任承擔問題;三、原告主張的損失的具體數(shù)額問題。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二條 ?之規(guī)定,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判決如下:
被告鄭某某、王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賠償原告李某某因玉米減產造成的各項損失共計14523元;
駁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628元,由原告李某某自行負擔2102.4元,二被告負擔525.6元;鑒定人出庭費475元,由原告負擔380元,二被告負擔95元。
審判長:劉志勇
書記員:丁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