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申訴人):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哈爾濱市。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冰,黑河市愛輝區(qū)幸福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上訴人(原審被告、被申訴人):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天津市。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冰,黑河市愛輝區(qū)幸福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被申訴人):管志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嫩江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冉照山,黑龍江鴻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被申訴人):于從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嫩江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冉照山,黑龍江鴻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李某某、張某某上訴請求:一、撤銷原審判決,判令張某某不承擔共同還款責任;二、改判李某某償還35萬元;三、訴訟費由管志洋、于從強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債權被主張時已經過了訴訟時效;二、原審法院判令張某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屬于適用法律不當;三、原審法院認定李某某、張某某共同償還管志洋、于從強借款本金82.9萬元及利息92,443.65元屬于認定事實不清。管志洋、于從強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而李某某、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請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一、李某某、張某某在上訴狀中提出管志洋、于從強主張債權時已超過訴訟時效理由不能成立;二、李某某、張某某提出判決張某某共同承擔還款責任屬于適用法律不當,其理由不能成立;三、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數(shù)額并無不當。管志洋、于從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李某某與張某某給付欠款95萬元,并給付利息款60萬元;訴訟費用由李某某、張某某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管志洋、于從強是夫妻關系,李某某與張某某系夫妻關系。2006年9月26日、2006年12月19日、2007年6月7日,李某某分三次向管志洋、于從強借款共計95萬元,其中只有2006年9月26日借款40萬元約定于2006年10月20日前還清,其余兩筆借款沒有約定還款期限,這三筆借款都沒有約定借款利息。一審法院認為,管志洋、于從強提交的欠據(jù)已經證實李某某向其二人借款95萬元,該借款是李某某、張某某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負債務,屬夫妻共同債務,故管志洋、于從強要求李某某、張某某共同償還借款95萬元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2006年9月26日,李某某給管志洋、于從強出具的40萬元欠據(jù)約定的還款期限為2006年10月20日,由于李某某、張某某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故李某某、張某某應自逾期之日起按照金融機構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付息,自2006年10月21日至2014年4月21日的利息為199,215元。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由于李某某于2006年12月19日、2007年6月7日出具的兩份欠據(jù),既沒有約定借款利息也沒有約定借款期限,故管志洋、于從強要求李某某、張某某對上述借款從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機構同期貸款利率付息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李某某、張某某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償還原告管志洋、于從強借款本金95萬元,及以40萬元為本金自2006年10月21日至2014年4月21日的利息199,215元,并給付2014年4月22日起至本判決確定履行期限最后一日止以40萬元按年利率6.55%計算的利息。案件受理費18,750元(緩交),公告費700元,均由被告李某某、張某某承擔。一審判決生效后,李某某不服,向嫩江縣人民檢察院申訴。嫩江縣人民檢察院以黑嫩檢民(行)監(jiān)[2017]23112100002號民事再審檢察建議書向嫩江縣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經嫩江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后,作出(2017)黑1121民監(jiān)7號民事裁定,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李某某在一審法院再審時稱:原審送達程序違法。原審認定的欠款不屬實,給管志洋打的40萬元欠據(jù)是在受脅迫的情況下出具的,沒有借款事實,給于從強出具的55萬元欠據(jù)實際欠款是35萬元,并且已償還了一部分,有銀行的流水可以證實,還有于從強出具的5萬元收據(jù),還用兩槽柴油抵頂了欠款18萬元。一審法院再審認定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另查明,借款之后,李某某于2008年11月17日償還欠款5萬元,另用一槽柴油抵頂欠款5萬元。另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期間,李某某通過銀行匯款的方式匯給管志洋10.1萬元,管志洋通過銀行匯款的方式匯給李某某8萬元。一審法院再審認為,管志洋、于從強提交的欠據(jù)已經證實李某某向其二人借款95萬元。李某某稱實際借款數(shù)額為35萬元,其余60萬元欠據(jù)是在受脅迫的情況下出具的辯解理由,未提供充分的證據(jù)予以證實,法院不予采信。該借款是李某某、張某某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負債務,庭審中李某某自認借款用于修路經營,故屬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李某某償還的現(xiàn)金5萬元、柴油抵頂欠款5萬元以及匯入管志洋賬戶的10.1萬元扣除管志洋匯給其的8萬元的剩余部分2.1萬元應當從欠款總額中扣除,故現(xiàn)尚欠82.9萬元欠款未償還。李某某償還的現(xiàn)金5萬元、柴油抵擋欠款5萬元以及匯入管志洋賬戶的剩余部分2.1萬元雙方沒有約定償還的是哪筆欠款,應當視為償還先到期的欠款,即償還的2006年9月26日的40萬元欠款。李某某不能說明給付柴油的時間,于從強稱系2008年11月17日收到的柴油,法院予以確認。2006年9月26日,李某某出具的40萬元欠據(jù)約定還款期限為2006年10月20日,由于李某某、張某某未按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故李某某、張某某應自逾期之日起按照金融機構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付息,但以不超過年利率6%為限。自2006年10月21日至2011年6月14日的利息為92,085.85元。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視為不支付利息。由于李某某于2006年12月19日、2007年6月7日出具的兩份欠據(jù),既沒有約定借款利息也沒有約定借款期限,故管志洋、于從強要求李某某、張某某對上述借款從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機構同期貸款利率付息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經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并作出決定,判決:一、撤銷本院(2013)嫩商初字第462號民事判決;二、申訴人李某某及被申訴人張某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被申訴人管志洋、于從強借款本金82.9萬元及2006年10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期間的利息92,443.65元。并給付以27.9萬元為本金,從2011年6月15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按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超過年利率6%時按年利率6%計算)。原審案件受理費18,750元(緩交),公告費700元由申訴人李某某和被申訴人張某某共同負擔。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再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上訴人李某某、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管志洋、于從強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嫩江縣人民法院(2017)黑1121民再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6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李某某、張某某二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冰,被上訴人管志洋、于從強二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冉照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一、關于李某某、張某某上訴時主張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本案一審法院再審時,李某某、張某某未以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作為抗辯理由,故一審法院未對本案訴訟時效問題進行審理。李某某、張某某在對本案上訴時提出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作為其二人的上訴理由之一。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證據(jù)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钡囊?guī)定,李某某、張某某在二審過程中未提供新的證據(jù),證明管志洋、于從強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故本院對李某某、張某某所提此項上訴理由不予支持。二、關于本案借款本金及利息如何認定的問題。管志洋、于從強在提起本案訴訟時向法院提交了李某某為其二人出具的三張借款欠據(jù),作為李某某向其二人借款95萬元的證據(jù)。李某某承認該三張欠據(jù)是其所出具,卻辯稱實際借款數(shù)額為35萬元,其余欠據(jù)中的40萬元是在受脅迫的情況下出具的,20萬元欠據(jù)是承諾賺錢后支付的利潤款,但其未向法院提供證據(jù)證明其上述主張成立,故一審法院再審判決認定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借款金額為95萬元并無不當。李某某借款后,多次償還借款共計12.1萬元,故一審法院再審判決認定李某某尚欠管志洋、于從強借款本金82.9萬元亦無不當。李某某于2006年9月26日出具的40萬元欠據(jù)約定了還款期限卻未按期還款,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钡囊?guī)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既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钡囊?guī)定,一審法院再審判決判令李某某應自逾期之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支付該筆40萬元借款的利息并無不當。李某某于2006年12月19日、2007年6月7日出具的兩份欠據(jù),既沒有約定借款利息也沒有約定借款期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钡囊?guī)定,一審法院再審判決判令李某某不承擔支付此兩筆欠款利息的責任亦無不當。三、關于張某某是否應當承擔償還借款責任的問題。張某某在上訴狀中稱:“其因與李某某家庭不睦,二人已經分居多年,對李某某與管志洋、于從強之間發(fā)生的債權債務毫不知情,既不知道該借款的用途,也沒有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和共同生產經營,張某某與李某某二人之間沒有借款合意。李某某所賺取的經營收入也均用于其情人管志洋自行消費。故判令張某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顯屬適用法律不當?!北景杆婕暗膫鶆针m然是李某某因承包筑路工程所借,但其承包工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其自身及家人的生活質量,故本案借款應視為用于家庭生活所需的共同債務。雖然張某某提出不知道李某某借款的事情,且本案所涉的債務沒有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但因雙方發(fā)生債權債務關系距今已十余年,張某某雖然自稱與李某某因感情不和分居多年,但事實上李某某與張某某至今仍系夫妻關系,且在一審法院對李某某、張某某所作的執(zhí)行筆錄中記載,張某某同意用其所住房屋抵債,故一審法院再審判決認定本案借款為雙方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欠的共同債務并無不當。綜上所述,李某某、張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法院再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2,20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張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孫東坡
審判員 關 實
審判員 劉 鋼
書記員:石瑩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