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董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春杰,上海海匯律師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家順,上海海匯律師所律師。
被告:彭逸群,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張慧,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陸艷,上海市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俞濤,上海市天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迎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上海高某物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法定代表人:馮金彪,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某某,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某,男。
原告李某、董某與被告彭逸群、張慧、彭璐儀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0月9日以(2017)滬0104民初24794號案件立案,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經審理,本院于2019年1月2日作出一審判決,彭逸群等不服,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6月26日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本院于2019年7月1日立案后,依原告申請,追加陳迎華、上海高某物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某物業(yè))為本案被告。審理中,三原告撤回對彭璐儀的起訴。本案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12月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董某及兩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春杰、孫家順、被告彭逸群、張慧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陸艷、俞濤、被告陳迎華、被告高某物業(yè)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許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董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四被告共同賠償以下?lián)p失:房屋裝修損失120,000元、財產損失212,270元。
事實和理由:李某、董某系上海市XXX路XXX號XXX甲室房屋權利人。2017年4月19日,彭逸群、張慧所有的同號XX室房屋發(fā)生火災,火勢蔓延至李某家中,造成了房屋內裝修、家具家電、日用品等物品燒毀。經消防支隊調查,火災不排除XX室室內電氣故障引發(fā)火災的可能。彭逸群等作為產權人應保證房屋正常使用,符合消防規(guī)定;陳迎華作為房屋使用人,應保證用電安全;高某物業(yè)應負責小區(qū)公共區(qū)域電線安全,消除消防隱患責任。三方均未盡到責任,應承擔相應責任。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彭逸群、張慧辯稱,不同意李某、董某的訴訟請求。發(fā)生火災時,彭逸群、張慧不在房屋內居住,房屋實際由承租人陳迎華居住;大樓內存在大量私拉電線,導致火災隱患,物業(yè)公司疏于管理;消防隊在整理器械時發(fā)生二次更大規(guī)模的起火,消防隊也存在過錯;認定書并未認定事故是彭逸群、張慧所為,不應由二人承擔責任。本案原告主張的裝修損失及其他財產損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陳迎華辯稱,不認可李某、董某的訴訟請求。閣樓是違法建筑,起火是線路老化引起;物業(yè)公司明知有違章而不拆除;起火時家中無人,無人用電,陳迎華沒有任何責任,且陳迎華也是受害者。對主張賠償數(shù)額也不予認可。
高某物業(yè)辯稱,物業(yè)公司不應承擔責任。本案系財產損失賠償糾紛,應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根據(jù)火災事故認定書結論,起火部位是彭逸群等房屋的南側閣樓,閣樓內確有電器,該空間是私人空間,起火線路也不是物業(yè)公司管理范圍,不屬于物業(yè)公司管理范圍,侵權行為人是業(yè)主。高某物業(yè)不承擔賠償責任,對主張賠償數(shù)額也不認可。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李某、董某系上海市徐匯區(qū)XXX路XXX號XXX甲室房屋(建筑面積59.98平方米,2015年5月28日因買賣核準登記產權)產權人。彭逸群、張慧系同號XX室房屋(以下簡稱XX室房屋)產權人。高某物業(yè)為徐匯區(qū)XXX路XXX號房屋提供物業(yè)服務。
2016年6月15日,張慧(出租方、甲方)與陳迎華(承租方、乙方)簽訂《物業(yè)租賃合同》,約定:張慧將其所有的22室房屋出租給陳迎華;出租房屋面積39.62平方米;租賃期限自2016年7月15日至2017年7月14日;租金每月4,300元。
2017年4月19日上午5時25分許,XX室房屋內發(fā)生火災,后火勢蔓延至包括XXX路XXX號XXX甲室在內的其他住戶,過火面積約600平方米,造成包括22室房屋及周邊房間、公共通道及樓下部分房間不同程度燒損、煙熏和水漬損失。
2017年5月16日,上海市徐匯區(qū)公安消防支隊對本次火災出具了“滬徐公消火認字[XXXX]第XXXX號”火災事故認定書,認定起火部位為22室南側閣樓內;起火原因排除放火、遺留火種、物質自燃、生活用火不慎引發(fā)火災的可能,不能排除電氣故障引發(fā)火災的可能。
火災發(fā)生時,彭逸群、張慧并不居住在XX室房屋內,而是由陳迎華實際使用該房屋。
火災發(fā)生后,上海徐房建筑實業(yè)公司對上海市XXX路XXX號房屋進行了搶修,施工時間自2017年9月起至2018年1月止。
審理中,彭逸群、張慧確認XX室南側閣樓系其于1993年自行搭建,并無相關報批手續(xù),閣樓內的電線是彭逸群、張慧自行架設。
上述事實,除當事人陳述一致外,另有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火災事故認定書、物業(yè)租賃合同、照片等證據(jù)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李某、董某為證明損失,提供財產損失申報統(tǒng)計表,同時表示因火災無法提供其他憑證;李某、董某還表示2012年對房屋進行過裝修,裝修價格為12萬元(估算),沒有憑證。同時確認現(xiàn)已對房屋進行了裝修,并提供2018年3月17日簽訂的裝飾裝修施工合同、設計協(xié)議,裝修工程款、增加款及設計費收據(jù)。彭逸群、張慧、陳迎華、高某物業(yè)對上述證據(jù)均不認可。
審理中,高某物業(yè)表示上海市徐匯區(qū)XXX路XXX號房屋在20世紀80年代由楓林房管所接管,后房管所改制成高某物業(yè),改制期間無人對房屋進行物業(yè)管理;高某物業(yè)于2003年接管,接管時XX室閣樓就存在,無法判斷閣樓是否為違章,根據(jù)規(guī)定,歷史遺留不報,且閣樓開著老虎窗,是原始的還是后面搭建,高某物業(yè)無法判斷;上海市徐匯區(qū)小木橋路XXX號房屋樓道有簡易噴淋設施,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消防設施。
本院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關于本案賠償責任的承擔問題。首先,根據(jù)查明事實,火災起火部位位于彭逸群、張慧所有的XX室房屋南側閣樓內,火災事故認定書認定起火原因為“排除放火、遺留火種、物質自燃、生活用火不慎引發(fā)火災的可能,不能排除電氣故障引發(fā)火災的可能”。因此,本院認定XX室房屋南側閣樓在火災發(fā)生前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其次,根據(jù)查明事實,XX室房屋南側閣樓系彭逸群、張慧自行搭建,閣樓內的電線亦系彭逸群、張慧自行架設,并無相應報批手續(xù),彭逸群、張慧亦未提供充足證據(jù)證明作為房屋所有人對XX室房屋南側閣樓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采取過有效的防范措施,故彭逸群、張慧對于本案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存在過錯,理應承擔相應損害賠償責任。再次,陳迎華作為XX室房屋的承租人,實際使用南側閣樓,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陳迎華對閣樓內的相關消防安全隱患采取過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相應的安全注意義務,故陳迎華亦對本案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損害賠償責任。最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住宅區(qū)的物業(yè)服務企業(yè)應當對管理區(qū)域內的共用消防設施進行維護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務?!备鶕?jù)查明事實,XXX路XXX號房屋并無滅火器等消防設施,且即使存在消防設施,高某物業(yè)亦未提供充足證據(jù)證明已對消防設施進行了相應的維護管理,故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高某物業(yè)盡到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務的義務,高某物業(yè)對于火災發(fā)生所引起的損失亦存在一定的過錯。
綜上,本院根據(jù)本起火災事故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相關當事人對于本起火災事故中存在的過錯等因素,就火災造成李某、董某相應合理損失,酌情確定彭逸群、張慧應承擔70%的賠償責任,陳迎華應承擔20%的賠償責任、高某物業(yè)應承擔10%的賠償責任。
關于李某、董某主張的賠償金額,由本院根據(jù)相關證據(jù)及日常生活標準依法判定。其中裝修損失,因李某、董某已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故原裝修殘值的確認由本院根據(jù)其裝修時間等因素判定為54,000元;財產損失由本院根據(jù)實際情況酌定為85,00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彭逸群、張慧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李某、董某裝修損失37,800元、財產損失59,500元;
二、陳迎華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李某、董某裝修損失10,800元、財產損失17,000元;
三、上海高某物業(yè)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李某、董某裝修損失5,400元、財產損失8,5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291元,由李某、董某負擔3,211元,彭逸群、張慧負擔2,156元,陳迎華負擔616元,上海高某物業(yè)有限公司負擔30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梁志宏
書記員:楊??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