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清揚、郭亮,上海恒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馮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
被告: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原告朱某某與被告馮某某、被告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朱某某之委托訴訟代理人郭亮、被告馮某某、被告宋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朱某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馮某某償還借款本金50萬元;2.判令被告馮某某支付以5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2%的標準,計算自2017年9月30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3.判令被告宋某某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事實和理由如下:原告與被告宋某某是同事,被告馮某某掛靠公司承接建筑工程項目。2015年12月,經(jīng)被告宋某某介紹,原告及母親崔秀芳各轉賬35萬元、15萬元給被告馮某某,被告馮某某出具了借條,約定月息2%,被告宋某某作了擔保。2016年3月,被告宋某某表示被告馮某某不需要資金,就還給了原告10萬元現(xiàn)金。2016年6月底,原告想取回本金,被告宋某某表示沒有這么多,只給了原告10萬元現(xiàn)金,原告就出具了收條。2016年8月,被告宋某某又表示希望原告再出借20萬元給被告馮某某,應其要求,原告遂于2016年8月23日轉賬給被告宋某某19.6萬元,4000元作為當月利息預先扣除,因此借款金額實際仍為50萬元,也沒有修改借條。原告一直從被告處收到按照月利率2%計算的利息直至2017年10月。因為原借條快要到期,2017年11月29日,被告馮某某重新出具了本案的借條,原借條撕毀,之后被告宋某某在擔保人處簽名。過了幾天,又依被告宋某某的要求,原告出具了證明。2017年12月起原告多次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的方式要求兩被告還款,兩被告認可借款但無故拖延。另,案外人吳文萍曾于2016年8月30日轉賬9.8萬元給原告由原告轉賬給被告馮某某(預扣2000元利息),被告馮某某于2016年10月1日向原告出具了金額為10萬元的借條。后2017年5月吳文萍自行向被告馮某某出借20萬元。2017年12月28日,被告宋某某、原告和吳文萍約在銀行,被告宋某某給了吳文萍10萬元現(xiàn)金,10萬元的借條就還給了被告宋某某,吳文萍還出具收條,故該筆10萬元已經(jīng)還清,與本案無關?,F(xiàn)為維護自身權益,起訴來院作如上訴請。
被告馮某某辯稱,就雙方關系同意被告宋某某的陳述。我并非主動借款,是原告通過被告宋某某主動要求投資。收到轉賬的35萬元和15萬元后,我出具了借條,借款時約定月息2%。我都將錢款打給被告宋某某,由他負責向別人支付約定的利息,2017年8月,我資金鏈斷裂,無法再支付利息,被告宋某某還幫我墊付利息。后原告向我提出換借條,我就書寫了本案的借條替換舊借條,還寫了證明。2016年8月23日原告轉賬給被告宋某某的19.6萬元也是借給了我(扣除了一個月的利息4000元)。2016年原告還轉賬給我10萬元,2016年10月1日,我向原告出具了借條。2017年吳文萍借給我20萬元,我出具了借條。2017年12月28日,被告宋某某替我還了吳文萍10萬元。我沒有要求被告宋某某作擔保,被告宋某某的還款情況我也不清楚,但是就被告宋某某支付的錢款,我和他自行結算?,F(xiàn)本案認可借款本金50萬元,也認可原告主張的利息,但是現(xiàn)在沒有能力還款。
被告宋某某辯稱,原告與我是同事,被告馮某某是公司的合作伙伴,我分管被告馮某某的業(yè)務,因而兩被告更為熟悉。2015年原告主動向我提出要投資給被告馮某某,經(jīng)我聯(lián)系后,原告就自行將50萬元轉賬給被告馮某某,之后雙方補辦了借款的手續(xù)。后我有兩次各10萬元現(xiàn)金交給原告作還款,其中有一次原告出具了收條,但原告又投入20萬元(2016年8月23日原告轉賬給我19.6萬元,扣除了一個月利息4000元),此款即通過我借給被告馮某某,因此借款的金額還是50萬元。期間被告馮某某將利息打給我,由我負責將利息分給借款人,利息按照月利率2%的標準,從2017年10月起就沒有支付原告利息了。2017年11月27日,原告提出要換新借條但沒有通知我,被告馮某某就出具了本案的借條,幾天后,原告讓我補簽擔保,我讓原告出具證明表明原借條已撕毀,我才同意擔保,但是我簽字只是表明被告馮某某一定會還錢。另,吳文萍借給被告馮某某30萬元,2017年12月28日,原告、吳文萍和我約在銀行,我替被告馮某某還了吳文萍10萬元現(xiàn)金,拿到了2016年10月1日的借條。我支付的錢款我自行和被告馮某某結算?,F(xiàn)在本案認可借款本金50萬元,也認可原告主張的利息,但是我不同意承擔擔保責任,擔保期已經(jīng)過了而且被告馮某某愿意還款,那么我就不用承擔擔保責任。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認定事實如下:
2015年12月29日,原告尾號2247的銀行賬戶向被告馮某某尾號1469的銀行賬戶匯款35萬元,原告母親崔秀芳尾號1981的銀行賬戶向被告馮某某尾號1469的銀行賬戶匯款15萬元。
原告出具收條,記載:“今收到宋某某人民幣現(xiàn)金拾萬元整(100000)此款從伍拾萬元中扣除。收款人:朱某某2016.7.1”。
2016年8月23日,原告轉賬給被告宋某某19.6萬元。
2016年8月30日,吳文萍轉賬給原告9.8萬元,繼而原告轉賬給被告馮某某9.8萬元。
被告宋某某提交借條復印件,記載:“今借到:朱某某同志人民幣壹拾萬元整(100000)月息按2分計算。具借人馮某某2016年10月1日”。
原告提交借條,記載:“今借到:朱某某同志人民幣伍拾萬元整(500000)月息按2分計算。具借人:馮某某2017年11月29日擔保人:宋某某2017.11月29”。
原告及被告馮某某出具證明,上記載:“茲證明朱某某、范莉莉二人合計捌拾萬元整的原借條由宋某某同志擔保,該借條于2017年11月29日收回并撕毀。重新出具借條捌拾萬元整,該800000重新由宋某某同志重新出具擔保。證明人:馮某某朱某某2017.12.4日”。
原告曾于2018年8月23日在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法院起訴兩被告,后因故撤訴。吳文萍于2018年8月23日在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法院起訴兩被告。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交的借條、銀行憑證、被告宋某某提交的借條復印件、收條復印件、證明復印件及另案筆錄、當事人庭審陳述等所證實。
審理過程中,原告提交了情況說明,上記載:“本人崔秀芳與朱某某是母女關系,2015年12月29日我通過建設銀行我名下尾號1981的賬戶向馮某某名下民生銀行尾號1469的賬戶轉賬人民幣15萬元,該款系朱某某向馮某某出借的借款,相關權利均由朱某某進行主張。”此外,原告提交其與被告馮某某的短信記錄,顯示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5月11日期間,原告持續(xù)要求被告馮某某還款,被告馮某某對此證據(jù)無異議。原告提交其與被告宋某某的微信記錄,顯示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3月9日期間,原告詢問錢款情況,被告宋某某在2018年3月8日表示“反正三月底我給你五十萬”。原告提交2018年5月2日其與被告宋某某的手機通話錄音,原告表示“你負責咯?”,“我們靠你咯?”,“怕你賴掉不承認”,“到時候,他不弄,你也不理我們”,被告宋某某表示“好的話今年年底就能全部還清”,“我擔保的,我不負責誰負責啊”,“什么靠我,本來就靠我”。被告宋某某對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其表達的意思是被告馮某某會還款而不是自己還款,沒有訴訟時,表態(tài)50萬元之類的只是為了原告放心,幫助原告催款,現(xiàn)在發(fā)生訴訟,不同意承擔擔保責任。
審理過程中,案外人吳文萍到庭陳述,其與原告是同事。經(jīng)原告介紹,曾在2016年8月30日轉賬給原告9.8萬元由原告借給他人(預扣了2000元利息),之后一直由原告向自己支付利息。2017年認識被告宋某某才得知錢款實際是借給被告馮某某的,經(jīng)被告宋某某介紹,又多借出20萬元,被告馮某某向自己出具了借條。2017年12月28日,被告宋某某、原告和自己約在銀行,被告宋某某給其10萬元現(xiàn)金,其寫了收條以表示錢款與朱某某無關。這筆錢與之前給原告的錢相當于結清了,剩余的20萬元則在虹口法院起訴了兩被告。對此,原告表示無異議,并提交收條截圖,上記載:“今收到宋某某代馮某某還吳文萍10萬元整(拾萬元)此款跟朱某某無關吳文萍2017.12.28”。被告宋某某認為,說法上有出入,但金額屬實,確實發(fā)生30萬元的借款,還了10萬元,剩余20萬元未歸還。被告馮某某認為,吳文萍是出于投資目的主動借款,金額屬實,確實發(fā)生30萬元的借款,還了10萬元,剩余20萬元未歸還。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提交了借條及轉賬憑證證明借貸的合意及錢款的交付,雙方都認可本案的借條是基于之前借款的事實重新出具,故借貸關系依法予以認定。原告、案外人吳文萍及兩被告發(fā)生數(shù)次錢款往來,借款經(jīng)過及還款情況雙方均作了詳細說明并提交了證據(jù),案外人吳文萍也到庭陳述相關事實,最終原、被告均確認了本案借款本金為50萬元,但是預扣利息的行為不受法律保護,借款本金應以實際交付金額計算,故本院予以調(diào)整,認定借款本金為49.6萬元。兩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利息起算時間及標準不持異議,經(jīng)核原告的主張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被告宋某某在借條的擔保人處簽字,當知曉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借條上未約定還款期限、保證方式及保證期間,故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原告提交了微信、短信、通話記錄等證據(jù),兩被告亦認可證據(jù)的真實性,記錄的時間及內(nèi)容結合雙方陳述足以證明原告通過合理方式向債務人催討并在保證期間向擔保人主張權利,故被告宋某某的辯稱本院不予采信,其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擔保范圍根據(jù)約定確認為借款本金及2017年11月29日起按照月利率2%計算的利息。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馮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朱某某借款本金496,000元;
二、被告馮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朱某某以496,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2%的標準,計算自2017年9月30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
三、被告宋某某對上述判決主文第一項的付款義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對上述判決主文第二項中以496,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2%的標準,計算自2017年11月29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在承擔上述保證責任后,有權向被告馮某某追償。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8800元,減半收取4400元,原告朱某某承擔30元,被告馮某某、被告宋某某承擔437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俞
書記員:倪曉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