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益楓(系原告朱某某之子),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曉黎,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政委,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悅,上海市創(chuàng)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朱某某與被告楊政委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權異議,要求將本案移送至浙江省象山縣人民法院審理,本院于2019年5月6日作出書面裁定,駁回了被告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被告未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6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朱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曉黎、被告楊政委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高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朱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180萬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以180萬元為本金,自2013年8月1日起至實際還清日止,按年利率24%計算的逾期利息。事實和理由:2013年2月6日,被告以支付工程工人的工資為由向原告借款180萬元。同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將借款轉入被告指定的銀行賬戶,被告以短信通知的方式向原告出具了借條,借條載明:今由楊政委借朱總180萬人民幣,以打卡憑證為主,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戶名:俞某某,開戶行是工商銀行。被告同時也發(fā)送同樣內容的短信至原告兒子朱益楓手機。被告僅于2013年7月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了2013年2月6日至2013年7月6日的利息20萬元。其余本金及利息至今未歸還。原告多次催討無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訴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楊政委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涉案款項并非借款,而是原告補償被告在共同合作的珠海橫琴二橋項目中支出的費用,包括借款、車款、預算費用、工資等共計200多萬元,原告尚未支付完畢;既然借款不存在,不認可利息部分;本案訴訟時效也已過期。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2月6日,被告通過其號碼為XXXXXXXXXXX的手機向原告之子朱益楓號碼為XXXXXXXXXXX的手機發(fā)送三條同樣的短信,內容為“借條:今由楊政委借朱某某人民幣180萬,以打卡憑證為主,借款人:楊政委!打到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戶名:俞某某,工商銀行。”同日,原告向案外人俞某某名下賬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的工商銀行賬戶轉賬180萬元。2013年7月10日、7月11日,俞某某通過銀行賬戶向原告各轉賬10萬元。
2016年2月6日,原告向被告發(fā)送短信“政委,你這樣電話也不接不回,看起來朋友也做不成了”,于2016年7月3日發(fā)送短信“政委,最近我資全(金)特別緊,這二個月還借款息都在九十萬左右,盡管我買(賣)了二套房,仍無濟于事,故你的借款無論如何要桉(安)排還一部分了因我患XXX疾病在治療故我托我侄兒朱益銘與你聯(lián)系希望你給予支持”;2016年7月28日,被告回復“朱總,不好意思我現(xiàn)在在昆山有事,明天給你電話”;2016年8月10日原告發(fā)送被告短信“你發(fā)給我侄兒朱益銘的那張條子是范榮交我代核的單子,你去珠海范榮、楊旭已再三明確,你不要混淆”。
另查明,2012年8月18日,原告在“珠海橫琴二橋楊政委的總費用”清單上簽有“同意”二字并簽名。
在審理中,原告向本院提供一份短信聊天記錄截屏打印件,其中2013年2月6日接收的短信內容為“借條:今由楊政委借朱總180萬人民幣,以打卡憑證為主,卡號為XXXXXXXXXXXXXXXXXXX,戶名:俞某某,是工商銀行的”。原告稱該條短信系被告發(fā)送至其本人手機上,但因原手機版本老化無法顯示而未能提供該手機。
上述事實,由短信記錄、交易對手查詢頁面截屏、銀行賬戶交易明細、中國聯(lián)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收款憑證、上海增值稅電子普通發(fā)票、“珠海橫琴二橋楊政委的總費用”清單及原、被告的陳述等所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否成立?如成立,訴訟時效是否已過?
關于爭議焦點一,首先,關于借條形式,原告向本院提供關于被告借條的短信截屏打印件,但未能向本院提供其本人手機。后其提供了被告于同日發(fā)送至其子朱益楓手機的載有借條內容的短信,并現(xiàn)場演示了手機打開短信的過程及短信內容。該短信雖非被告直接發(fā)送至原告本人手機,但清楚載明借款人與出借人姓名、借款時間及借款金額,符合借條特征,且短信內容與此前的短信截屏打印件一致,發(fā)送日期亦為同日,故本院認定該借條有效,原、被告之間民間借貸關系成立。其次,被告辯稱涉案款項系原告補償被告在共同合作的珠海項目中所支出的部分費用,并提供了一份由原告簽字“同意”的“珠海橫琴二橋楊政委的總費用”清單。原告提出是該項目總包范榮讓其對該費用清單的金額進行審核,其審核后簽字表示對該金額予以認可,但該費用與其無關。對此本院認為,原告雖在該清單上簽字“同意”,但并未明確承諾該清單的費用由其承擔,而被告對此未能進一步進行舉證,且結合2016年原告向被告催討借款的短信記錄,本院對被告的上述辯稱意見不予采納。原告于借條短信發(fā)送當日已履行了給付借款的義務,原告以借條、銀行交易明細、短信記錄等為依據(jù)要求被告履行還款義務的訴訟請求,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再次,關于借款金額,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本案借條并未約定借款期限,原告于2016年7月3日向被告發(fā)送意思表示明確的催討短信,可視為被告借款期限屆滿之日。借條亦未約定借期利息,案外人俞某某先后于2013年7月10日、11日各支付原告10萬元,應作為歸還原告的借款本金,故被告尚欠原告借款160萬元。原告主張該兩筆款項系支付涉案借款利息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爭議焦點二,依據(jù)原告提供的短信聊天記錄,原告于2016年多次通過短信向被告催討借款,本案仍在訴訟時效期內,故對于被告提出訴訟時效已過的辯稱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利息部分,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既未約定借期內的利率,也未約定逾期利率,出借人可依法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被告屆期后未按約歸還借款,本院調整逾期利息以160萬元為本金,自2016年7月4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楊政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朱某某借款160萬元;
二、被告楊政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朱某某以160萬元為本金,自2016年7月4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的逾期利息。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1,000元(原告朱某某已預交),減半收取計10,500元,由被告楊政委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br/>
審判員:俞??硒
書記員:李曉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