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方波,女,1978年9月11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珊,黑龍江國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牡丹江安樂窩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宋春宇,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邱鋼,黑龍江鼎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方波與被告牡丹江安樂窩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樂窩公司)居間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方波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珊、被告安樂窩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邱鋼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方波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雙倍返還原告購房定金14000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及其它費用。事實與理由:2017年3月原告通過被告購買牡丹江市富江陽光城小區(qū)的房屋一處。2017年3月15日,經(jīng)原告與被告協(xié)商,原告再次通過被告購買該小區(qū)XX號樓X單元XX室房屋,雙方約定購房價格為每平方米3000元,被告要求原告向其交付定金。原告向被告交付7000元定金后,被告向原告出具定金收據(jù)一張。2017年3月19日被告告知原告,該房屋不能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價格出售給原告,而是3200元每平方米,對此原告完全不能接受。后雖經(jīng)原、被告協(xié)商,被告拒絕以約定價格向原告出售該房屋。
本院認為,該組證據(jù)能夠形成證據(jù)鏈條,證實原告方波向被告安樂窩公司交付定金款的事實。雖然被告安樂窩公司辯稱所收定金的數(shù)額并非7000元,但并沒有足夠證據(jù)予以證實,本院對安樂窩公司的抗辯意見不予支持;關于安樂窩公司抗辯不應承擔定金罰則義務的主張,因方波與安樂窩公司系合同相對方,安樂窩公司的居間行為具有營利性質(zhì),根據(jù)風險與利益相一致原則,安樂窩公司應對其違約行為承擔相應責任,本院對安樂窩公司應免除合同義務的抗辯意見亦不予支持,故本院對原告提供的該組證據(jù)予以采信。
證據(jù)二、2017年3月17日的錄音一份,意在證明:因被告方安樂窩公司違約,沒有實現(xiàn)3000每平方米的價格向原告出售房屋的承諾,故被告應承擔雙倍返還定金的違約責任,并且第一套房屋4000元傭金與本案無關,如果被告堅持,應另行起訴,并且通過被告答辯,被告認可是其溝通不當,致使原告不能購買房屋,應承擔違約責任。
被告安樂窩公司稱:被告無法將1003室房屋介紹給原告,使其與出賣房屋一方達成買賣合同,被告確認該事實。
本院認為,因被告安樂窩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無異議,故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被告安樂窩公司為支持其主反駁主張,向法庭出示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華隆富江陽光城認購意向書一份,意在證明:經(jīng)被告安樂窩公司居間介紹,原告方波以其母親馬桂華名義與華隆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陽明分公司簽訂本意向書,被告安樂窩公司居間事項完成,方波理應向安樂窩公司支付傭金4000元。
原告方波對該份證據(jù)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方波認可通過被告安樂窩公司購買一處房屋,該購房行為及給付費用與本案無關,被告安樂窩公司應另行起訴;并且就是基于原告已經(jīng)通過被告成功購買上述房屋的事實,原告才找到被告要求購買另一套房屋;基于對被告信任,才交付定金,被告保證不再銷售1003室房屋。
本院認為,該份證據(jù)能夠證明原告方波以其母親馬桂華名義與案外人華隆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陽明分公司成功簽訂購買XX小區(qū)XX號樓X單元X層X號房屋的事實,本院對此事實予以確認。
證據(jù)二,電話通話錄音一份,意在證明:王靜與原告方波于2017年4月21日20時10分電話通話,原告認可上述7000元包含第一筆中介費4000元,第二筆中介費3000元,并同意上述7000元是給被告的中介費。
原告方波對該份證據(jù)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通過王靜和原告的表述,錄音通話中與被告整理提供的書面材料比對缺少關鍵性詞語,通過錄音7000元能夠當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購房中介費的前提是:第二次購房交易成功,這7000元就當中介費,本案事實是第二次購房沒有成功,所以該7000元仍是定金,退一步講,即使該7000元能夠支付給被告方,也是該7000元作為定金的基礎上,原告將其轉(zhuǎn)化為中介費支付,因此被告提供的該份證據(jù)不能證明該7000元在本案中完全作為中介費支付給被告。
本院認為,該份證據(jù)并不能對抗原告提供的定金收據(jù)書證,且原告方波對此并不認可,故本院對該份證據(jù)不予采信。
根據(jù)原、被告的舉證、質(zhì)證,各方當事人的當庭陳述及對證據(jù)的質(zhì)證意見,結(jié)合本院的法庭調(diào)查及對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的基本法律事實如下:
被告安樂窩公司是一家從事居間介紹的中介機構(gòu),其經(jīng)營范圍為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家政服務。2017年3月,原告方波通過安樂窩公司介紹,使案外人華隆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陽明分公司與案外人馬桂華(系方波母親)達成買賣合同合意,馬桂華以323000元的總價款購買了華隆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陽明分公司所有的、位于XX小區(qū)X號樓X單元X號、建筑面積107.78平方米的房屋一處;但方波與安樂窩公司雙方約定的上述房屋傭金4000元方波未給付安樂窩公司。2017年3月15日,雙方再次就XX小區(qū)XX號樓X單元XX室的房屋購買達成合意,約定購房價格為每平方米3000元;當日,方波向安樂窩公司交付了定金7000元,安樂窩公司為方波出具收據(jù)一份,該收據(jù)載明:“收據(jù)入帳日期2017年3月15日交款單位方波收款方式現(xiàn)金人民幣(大寫)柒仟元整¥7000收款事由今收到方波購房定金柒仟元整(富江陽光城27號2單元1003室)交易額牡丹江安樂窩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印章)宋春華”。事后,因安樂窩公司溝通不當,該房屋價格由3000元每平方米變更為每平方米3200元,方波與安樂窩公司就房屋購買價格問題產(chǎn)生爭議,最終,方波未能購買牡丹江市華隆富江陽光城小區(qū)27號樓2單元1003室的房屋。
該案系由原告方波因與被告安樂窩公司在居間介紹購買房屋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糾紛,故本案案由為居間合同糾紛。
關于原告方波給付被告安樂窩公司定金數(shù)額的確定問題,本院認為,因安樂窩公司2017年3月15日為方波出具的收據(jù)中明確載明:“今收到方波購房定金柒仟元整(XX號XX單元XX室)”,且該份證據(jù)與方波向本院提供的錄音資料相互形成印證,故本院依法對方波向安樂窩公司交付的定金數(shù)額為7000元的事實予以確認。雖然庭審中安樂窩公司辯稱方波交付的定金數(shù)額為3000元,其中的4000元系另一房屋的傭金未給付;但該抗辯主張并不能對抗其為方波出具的書證收據(jù),亦與方波向本庭出示的錄音資料中的:“……宋春宇:這個款是85平米的房子定金,那服務費你還沒有給我呢……”的表述相矛盾,且方波對此并不認可,故本院對安樂窩公司的抗辯意見不予支持,安樂窩公司應對另外一房屋的4000元傭金應另行主張權利。關于安樂窩公司辯稱定金數(shù)額超過20%的抗辯意見,本院認為,根據(jù)庭審調(diào)查,雙方認可主合同標的額為256000元,方波向安樂窩公司交付定金數(shù)額為7000元,并未超這主合同標的的20%,故本院對安樂窩公司的該抗辯意見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安樂窩公司是否負有雙倍返還原告方波定金70000元的民事義務問題,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qū)Ψ浇o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因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或者其它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可以適用定金罰則。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北景钢校桓姘矘犯C公司收取了原告方波定金7000元,并于2017年3月15日為方波出具收據(jù)的行為,應依法視為原、被告雙方已就房屋購買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安樂窩公司收取方波7000元現(xiàn)金的行為,應視為雙方定金合同已經(jīng)實際履行。方波交付定金后,由于安樂窩公司溝通上的不當,將雙方約定購買房屋的價格由每平方米3000元變更為3200元,致使方波未能成功購買約定的房屋,系安樂窩公司的違約行為致使方波未能成功購買房屋,安樂窩公司依法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故本院對方波要求安樂窩公司雙倍返還定金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解釋》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牡丹江安樂窩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雙倍返還原告方波定金7000元,共計14000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50元,減半收取計75元,由被告牡丹江安樂窩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郭彥軍
書記員:李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