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撫寧支公司。住所地:撫寧縣。
負責人:崔小中,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廣卉,該公司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撫寧縣德利汽車貿(mào)易有限公司。住所地:撫寧縣。
法定代表人:周志明,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馮勇,河北德圣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撫寧支公司(以下簡稱人保撫寧支公司)為與撫寧縣德利汽車貿(mào)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利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撫寧縣人民法院(2015)撫民二初字第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4月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人保撫寧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廣卉、被上訴人德利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馮勇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14年6月20日、2014年6月25日,德利公司分別為冀C×××××、冀C×××××掛號半掛車在人保撫寧支公司處投保了商業(yè)險。合同約定第一受益人為撫寧縣農(nóng)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被保險人為德利公司,實際車主為趙冬菊。機動車保險投保的險種包括車輛損失險(牽引車的保險金額為257000元,掛車的保險金額為87930元)、不計免賠率,牽引車的保險期間從2014年6月21日至2015年6月20日、掛車的保險期間從2014年6月26日至2015年6月25日。2014年7月24日0時30分許,司機楊杰駕駛該車沿京哈高速向哈爾濱方向行駛至1093公里500米處時,與包國春駕駛的黑B×××××、黑B×××××掛號半掛車發(fā)生碰撞,致兩車損壞、路產(chǎn)及貨物損失。經(jīng)吉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高速公路支隊長余大隊認定,楊杰負主要責任,包國春負次要責任。經(jīng)撫寧縣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鑒證,牽引車的車損金額為64900元、掛車的車損金額為26610元。德利公司支出車損鑒證費2500元、車輛施救費16000元、車輛修理費91510元。對于德利公司的上述經(jīng)濟損失合計110010元,人保撫寧支公司未予賠償。
原審法院認為:德利公司為其汽車在人保撫寧支公司處投保了機動車輛保險,雙方形成了合同關系,受法律保護。此次保險事故造成的德利公司車輛損失91510元,在車輛損失險賠償限額內(nèi),人保撫寧支公司應予賠償;德利公司支付的施救費16000元是為了防止或者減少保險標的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德利公司支付的鑒定費2500元是為查明和確定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所支出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人保撫寧支公司亦應予賠償。對人保撫寧支公司不予賠償鑒定費的主張,不予支持;對人保撫寧支公司的施救費過高的辯解,因人保撫寧支公司未能提交相關證據(jù),不予支持;人保撫寧支公司的按70%進行賠償?shù)闹鲝?,沒有法律依據(jù),亦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五十七條、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人保撫寧支公司于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十日內(nèi)賠償?shù)吕颈kU金110010元。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500元,由人保撫寧支公司負擔。
本院認為:上訴人人保撫寧支公司與被上訴人德利公司之間建立的保險合同關系合法有效。保險期間內(nèi),保險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兩車損壞、路產(chǎn)及貨物損失的事實清楚。原判作為定案依據(jù)的撫寧縣涉案資產(chǎn)價格鑒證結論書系由被上訴人單方委托具有鑒定資質的專門機構所做,被上訴人在一審中提交了91510元的修車發(fā)票及維修清單,該金額與價格鑒證結論一致,能夠相互印證,上訴人應按鑒定的損失金額予以賠償。上訴人人保撫寧支公司雖認為鑒定數(shù)額過高,但未提交足以反駁的證據(jù),上訴人主張重新鑒定缺乏理據(jù)。上訴人人保撫寧支公司自向被上訴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nèi)享有代位被上訴人向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故其主張在對方車輛交強險先行賠償后按照70%的責任比例進行賠償本院不予采納。施救費是為防止或減少保險標的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費用,已由被上訴人德利公司實際支出,鑒定費是為查明和確定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上訴人人保撫寧支公司依法應予承擔。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500元,由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撫寧支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躍文 審 判 員 潘秋敏 代審判員 武學敏
書 記 員 高 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