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揚州海川船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杭集鎮(zhèn)王集村。組織機構代碼:67011451-7。
法定代表人:周家海,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殷慶華,江蘇君誠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顧權,江蘇君誠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蕪湖石硊江海輪船有限公司。住所地:安徽省蕪湖縣灣址鎮(zhèn)荊江西路。組織機構代碼:76478512-7。
法定代表人:韓國用,董事長。
原告揚州海川船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川公司”)與被告蕪湖石硊江海輪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硊公司”)船舶建造合同糾紛一案,原告于2013年7月17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案為船舶建造合同糾紛,屬海事法院專門管轄,被告住所地為安徽省蕪湖市,位于本院管轄區(qū)域內,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本院對該案享有管轄權。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侯偉任審判長,與審判員楊青、代理審判員鄧毅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3月3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顧權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石硊公司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沒有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海川公司訴稱:2010年7月6日,原、被告雙方簽訂《船舶加工合同》,約定由原告海川公司為被告石硊公司建造33000噸散貨船一艘,單價為每噸人民幣3900元(以下均為人民幣),船舶出廠時付清全款。原告依約履行了合同義務,但被告未能付清造船款項。2012年6月27日,原、被告雙方就造船費用進行結算,并簽訂了《還款協(xié)議書》、《欠條》、《承諾書》等文件,確認被告共欠原告造船款1755萬元。按照前述文件約定,被告應于2012年7月開始還款,但被告未依約還款,其已以自身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原告現(xiàn)訴至本院,要求判令被告石硊公司立即支付所欠造船款1755萬元及相應利息,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在庭審過程中,原告海川公司僅主張對《欠條》、《承諾書》中確定的欠款755萬元在分期還款到期日之后的利息按照年利率18%(按照原、被告雙方約定的逾期還款月利率15‰換算結果)計算,對《還款協(xié)議書》中確定的欠款1000萬元的利息以及《欠條》、《承諾書》中確定的欠款755萬元在分期還款到期日之前的利息予以放棄。
被告石硊公司經本院依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也未提交書面答辯狀。
原告海川公司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在舉證期限內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船舶加工合同》,系原件。證明原告為被告石硊公司建造船舶的事實。
證據(jù)二:《欠條》,系原件。證明被告石硊公司確認欠原告船舶建造款755萬元,并按照《承諾書》承諾的期限、結息方式還款。
證據(jù)三:《承諾書》,系原件。證明被告石硊公司對所欠船舶建造款755萬元的還款期限、結息方式作出承諾。
證據(jù)四:《還款協(xié)議書》,系原件。證明被告石硊公司確認因委托原告建造33000噸散貨船尚欠原告船舶建造款1000萬元,并約定了該款項的還款期限及利息結算方式。
被告石硊公司既未到庭,也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本院認證認為,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均為原件,且各證據(jù)能相互映證;被告石硊公司、韓國用經本院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視為其放棄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進行質證的權利。上述證據(jù)可以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依據(jù)。
根據(jù)原告舉證及本院認證,并結合法庭調查,本院對案件事實認定如下:
2010年7月6日,原、被告簽訂《船舶加工合同》,約定被告石硊公司委托原告加工制造33000噸散貨船,被告石硊公司提供所有安裝在船上的材料和設備,原告海川公司負責制作、建造、涂裝、調試、廠檢。造船款按照造船所需鋼材、型材、管道、軸系、舵系、艇架、纜樁、錨機、舵機、尾絞盤、鑄鋼件、道門、人孔計算,每噸3900元(不含稅價);建造周期為14個月,被告石硊公司應從開工起每足月時間預付60萬元直至完工的最后一個月,付完余款后船舶方可出廠。合同還約定了雙方在其他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合同簽訂后,原告海川公司履行了合同義務并交付了受托建造的船舶,但被告石硊公司未付清全部造船款。
2012年6月27日,原、被告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就建造33000噸散貨船往來賬務進行結算,確認被告石硊公司欠原告造船款1000萬元。雙方對還款期限及金額約定如下:該款分三年償還,其中第一年、第二年每半年償還本金150萬元,第三年每半年償還本金200萬元,第一期的還款時間為2012年3月底;月利率為11‰,按季度結息;如未能按期償還,則按月利率15‰計息。
同日,被告石硊公司向原告出具《欠條》和《承諾書》,確認欠原告造船款755萬元,并承諾在2012年7月20日償還555萬元,在2012年底償還200萬元。月利率12‰,到期本息一起結算;若到期不還,則按月利率15‰計息。
此后,被告石硊公司未依約償還欠款,原告遂訴至本院。2013年7月31日,本院依據(jù)原告海川公司的申請,作出(2013)武海法保字第00331號民事裁定書,凍結了被告石硊公司所有的“國用17號”、“國用19號”輪的所有權。
本院認為:本案系船舶建造合同糾紛。原、被告先后簽訂的《船舶加工合同》、《還款協(xié)議書》以及被告出具的《欠條》、《承諾書》,均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成立,合法有效,原、被告各方均應嚴格依照合同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行使民事權利,全面履行民事義務。
被告石硊公司委托原告海川公司建造33000噸散貨船,原告已依約履行了船舶建造義務,被告石硊公司應依約支付造船款。原、被告雙方對建造款項進行結算后,確認被告欠原告造船款1755萬元,并對還款期限、還款金額、利率進行了明確約定。被告石硊公司未依約履行還款義務,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原告起訴時,雖然《還款協(xié)議書》中確定的欠款中有550萬元尚未到期,但被告石硊公司對已到期欠款至今未作任何償還的行為已表明其不履行所負義務。原告海川公司提出被告石硊公司的行為已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的“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情形,其有權在《還款協(xié)議書》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被告石硊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立即履行全部還款義務。該主張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guī)定,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原告海川公司在庭審過程中自愿對《還款協(xié)議書》中的欠款1000萬元的利息及《欠條》、《承諾書》中確定的欠款755萬元在分期還款到期日之前的利息予以放棄,屬于對自身權利的處分,且沒有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本院依法予以確認。對被告石硊公司出具的《承諾書》中明確的欠款755萬元有關利息的承諾,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蕪湖石硊江海輪船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向原告揚州海川船業(yè)有限公司支付造船款1755萬元及其中755萬元本金部分的利息(對于555萬元本金部分,按照年利率18%計算,自2012年7月21日起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對于200萬元本金部分,按照年利率18%計算,自2013年1月1日起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
若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45345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共計150345元,由被告蕪湖石硊江海輪船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交納辦法》第1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財政廳非稅收入?yún)R繳結算戶,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市東湖支行,戶名:湖北省財政廳非稅收入?yún)R繳結算戶,賬號:05×××01-2。繳款人采用銀行轉賬、銀行匯兌等方式繳款的,應在銀行憑據(jù)用途欄注明“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或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單位編碼“103001”。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長 侯偉
審判員 楊青
代理審判員 鄧毅
書記員: 楊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