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紀玉峰,上海市匯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永云,上海市匯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師紅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河北省石某某市。
被告:石某某坤閭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石某某市。
法定代表人:師紅某。
原告徐某、徐某與被告師紅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4日立案后,本案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徐某、徐某于2018年3月26日申請追加石某某坤閭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某某坤閭公司)為本案被告,本院予以準許。本案于2018年8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永云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師紅某、石某某坤閭公司經(jīng)本院依法公告?zhèn)鲉疚吹酵?,本院作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徐某、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師紅某、石某某坤閭公司共同返還借款本金600萬元及利息1,837,520元(該1,837,520元利息是經(jīng)過雙方對賬得出,自2012年11月10日計算到2013年10月,按月息3%計算);2.請求判令師紅某、石某某坤閭公司共同以600萬元本金為基數(shù),按月息3%支付自2014年6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利息;3.請求判令師紅某、石某某坤閭公司承擔訴訟費。事實和理由:兩原告是夫妻關系、兩原告與師紅某是朋友關系,師紅某以投資房地產(chǎn)項目、流動資金緊張為由向兩原告借款。2012年4月10日至2013年1月間,兩原告向師紅某指定的賬戶匯款合計930萬元,其中有100萬元是徐某的阿姨出借,兩原告合計出借本金830萬元,借款之后師紅某拖延還款,在兩原告多次催促后,僅返還了230萬元的借款。2014年3月3日原被告經(jīng)過對賬,確認師紅某尚欠徐某、徐某600萬元本金及1,837,520元利息未支付,本息合計7,837,520元,另師紅某欠徐某的阿姨本金100萬元和利息29,700元。當日,師紅某向兩原告分別出具了金額為3,918,760元的借條各一張,約定2014年5月底前還清本息,但之后師紅某未按約還款。2015年8月9日,經(jīng)兩原告催討,師紅某重新出具借條兩張,承諾2015年12月底,分別歸還兩原告各100萬元,余款2016年還清。但之后師紅某仍未按時還款,經(jīng)兩原告多次催討,師紅某及石某某坤閭公司曾表示以房抵債,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企業(yè)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于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出借人請求企業(yè)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故徐某、徐某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師紅某未答辯。
石某某坤閭公司未答辯。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徐某、徐某系夫妻關系。師紅某向徐某、徐某借款,徐某根據(jù)師紅某的指示通過其招商銀行賬戶匯款情況如下:1.2012年4月10日匯給巴州坤閭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州坤閭公司)100萬元;2.2012年6月1日匯給朱某100萬元;3.2012年6月20日匯給巴州坤閭公司80萬元;4.2012年8月16日匯給巴州坤閭公司120萬元;5.2012年11月6日匯給朱某94.60萬元(原本借款100萬元,預扣了54,000元利息);6.2012年11月14日匯給朱某70萬元;7.2013年1月18日匯給朱某170萬元。另,徐某根據(jù)師紅某的指示通過其中國銀行賬戶于2013年1月18日匯給朱某90萬元。另查明,上述時間段內(nèi),朱某、師紅某均系巴州坤閭公司的股東。
2012年12月21日,師紅某向徐某出具借條兩張,內(nèi)容分別為:“借徐某現(xiàn)金叁佰柒拾萬元整(3,700,000元正),時間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至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按季付息3‰,特此說明”,“借徐某現(xiàn)金貳佰萬元整(2,000,000元正),時間從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一日至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按季付息3‰,特此說明”。
師紅某的還款均通過朱某賬戶匯入徐某中國銀行賬戶,其中2013年3月4日匯入50萬元;2013年3月20日匯入10萬元;2013年4月22日匯入5萬元;2013年5月7日匯入10萬元;2013年8月15日匯入100萬元;2013年9月24日匯入20萬元;以上匯款合計195萬元。另,徐某、徐某當庭確認除匯款195萬元外,師紅某還有其余還款,經(jīng)過其與師紅某的對賬,兩原告實際收到還款金額為230萬元,該230萬元抵扣本金,故尚欠本金為600萬元、利息為1,837,520元。
2014年3月3日,師紅某與徐某、徐某、徐某某(徐某阿姨)的談話錄音中有如下一段對話。師紅某:“現(xiàn)在是寫徐某的對吧?!毙炷常骸班牛堰@個10萬去掉,就600萬嘛。你上次打了10萬過來,減本金減10萬,就等于是700萬本金,去掉我姨的100萬,你還有600萬,我們倆一人寫300萬?!睅熂t某:“你現(xiàn)在是710萬加上這個是?再加上這個幾萬呢?”徐某:“XXXXXXX?!薄瓗熂t某:“(總的是)XXXXXXX?!毙炷常骸癤XXXXXX減去XXXXXXX,XXXXXXX?!睅熂t某:“那現(xiàn)在怎么打呢?”徐某:“一人一半,除以二,是XXXXXXX。”師紅某:“這就不寫什么本金利息了,直接寫多少錢。”
2014年3月3日,師紅某分別向徐某、徐某出具借條一張,內(nèi)容為:“借徐某叁佰玖拾壹萬捌仟柒佰陸拾元整,預計2014年5月30日付清”,“借徐某現(xiàn)金叁佰玖拾壹萬捌仟柒佰陸拾元整,預計2014年5月底付清”。
2015年8月9日,師紅某再次分別向徐某、徐某出具借條一張,內(nèi)容為:“借徐某叁佰玖拾壹萬捌仟柒佰陸拾元整,預計2015年12月底前還壹佰萬元整,剩余明年還清”,“借徐某現(xiàn)金叁佰玖拾壹萬捌仟柒佰陸拾元整,預計2015年12月還壹佰萬元整,剩余明年還清”。徐某、徐某當庭確認該兩份借條不是新的債務,而是因為師紅某未按時還款,故對2014年3月3日出具的借條作重新確認。
以上事實,除當事人陳述外,另有徐某、徐某提供的借條、銀行交易明細、談話錄音、結婚證、短信記錄等證據(jù)加以證明,經(jīng)庭審審核,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師紅某向徐某、徐某借款,徐某、徐某向師紅某指定的賬戶匯款,并由師紅某向徐某、徐某出具借條,雙方的借貸法律關系成立。徐某、徐某系夫妻,其主張出借錢款系夫妻共同財產(chǎn)且不要求區(qū)分份額,故徐某、徐某作為共同原告起訴要求師紅某還款,本院予以確認。原、被告之間存在多筆錢款往來,同時師紅某也向徐某、徐某出具多張借條,尤其是2014年3月3日兩張借條與2015年8月9日兩張借條的金額完全一致,因此結合借條、談話錄音等證據(jù),對徐某、徐某所稱的該四張借條是原被告對欠款的本息進行結算及再確認的結果,本院予以采信。徐某、徐某稱上述借條所載明的借款本息合計為7,837,520元,包含了本金600萬元及利息1,837,520元,其中本金600萬元系根據(jù)出借總額830萬元減去已還本金230萬元計算得出,但根據(jù)其提供的轉賬記錄,實際出借本金為8,246,000元,預扣利息54,000元不應計入出借本金中,故本院認可的出借本金為8,246,000元。至于還款230萬元系徐某、徐某自認,該金額大于通過銀行匯款的還款金額,且兩原告確認該款用于沖抵本金,故本院對已還本金230萬元的事實予以認可,本院由此確認師紅某尚欠的借款本金為5,946,000元。
關于利息,徐某、徐某主張的利息包含兩個部分。其一為2012年11月10日至2013年10月期間,兩原告陳述1,837,520元系兩原告與師紅某經(jīng)過對賬,根據(jù)本金600萬元按月利率3%計算得出。對于該部分利息,因本院已重新認定本金數(shù)額,且雙方采用的利率亦超出了法律規(guī)定的利率上限,本院不予認可,本院將按本金5,946,000元、月利率2%的標準,對雙方原約定利息按比例予以調(diào)整,故本院認可的上述期間內(nèi)的利息數(shù)額為1,213,988元。其二系因師紅某未按約定期限還款,兩原告主張自2014年6月1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的逾期利息。對于該部分利息,本院僅認可以本金5,946,000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計算,理由同前。
徐某、徐某稱師紅某借款系用于石某某坤閭公司的經(jīng)營,但對此并無充分證據(jù)加以證明,故本院對徐某、徐某要求石某某坤閭公司與師紅某共同承擔還款責任的請求,不予支持。
師紅某、石某某坤閭公司經(jīng)本院依法公告?zhèn)鲉疚吹酵?,視為其放棄相應訴訟權利。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師紅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徐某、徐某借款本金5,946,000元并支付利息1,213,988元;
二、師紅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徐某、徐某以借款本金5,946,000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計算自2014年6月1日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利息;
三、駁回徐某、徐某要求石某某坤閭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還款責任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3,905元(徐某、徐某已預繳37,786元),由師紅某負擔103,290元,徐某、徐某負擔20,615元;公告費560元,由師紅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邵益萍
書記員:徐??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