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徐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昕明,江蘇振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旭,江蘇振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安慶市恒鋒航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歡,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東升,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念,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姜二金。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培。
原審被告:汝南縣江海航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趙子全,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樹峰。
上訴人徐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安慶市恒鋒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鋒公司”、原審被告姜二金、汝南縣江海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海公司”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武漢海事法院(2015)武海法商字第014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8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徐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昕明、楊旭,被上訴人恒鋒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念,原審被告姜二金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姜培,原審被告江海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樹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涉案《內(nèi)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已對事故原因和責任作出相應認定,對徐某某的申請不應予以準許。
本院經(jīng)審理認為,一審法院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案爭議焦點是:徐某某是否應承擔涉案事故的全部賠償責任。
本院認為,本案系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恒鋒公司與案外人簽訂涉案貨物的《水路運輸合同(航次合同)》后,將貨物實際委托給“豫江海666”輪承運。因“豫江海666”輪在履行涉案運輸合同之前已由登記所有人姜二金出售給徐某某,涉案《水路運輸航次合同》上僅有徐某某的簽字,貨物交接單和事故處理均由徐某某經(jīng)手負責,且登記經(jīng)營人江海公司與姜二金簽訂的《船舶委托經(jīng)營合同》已明確約定江海公司僅協(xié)助姜二金辦理船舶檢驗、營運和船員證書等有關手續(xù),不對任何海損事故承擔經(jīng)濟賠償責任,可見“豫江海666”輪在涉案運輸和事發(fā)時確由徐某某實際經(jīng)營。故在涉案貨物運輸合同關系中,恒鋒公司為合同承運人,亦是直接委托徐某某運輸貨物的托運人,徐某某為實際承運人,姜二金和江海公司并非合同當事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關于“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nèi)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shù)郊s定地點”的規(guī)定,徐某某有義務將涉案貨物安全運輸至目的港。但涉案貨物在運輸途中因遭遇船舶碰撞事故受損,且恒鋒公司已經(jīng)生效的(2017)鄂民終173號民事判決判定賠償貨物損失5299135.1元及利息,故恒鋒公司有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關于“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guī)定,向徐某某主張貨損賠償責任。
現(xiàn)徐某某主張涉案貨損并非全部因其責任造成,不應由其承擔賠償責任,主要理由包括海事部門未及時通報三峽大壩放水引發(fā)不可抗力、《水路運輸航次合同》系事后補簽、恒鋒公司及案外人施救不力、受損貨物在公估過程中存在出入庫貨差、施救費已由徐某某支付、徐某某未參加(2015)武海法商字第00151號案訴訟和涉案事故的公估過程等。對此,本院認為:首先,徐某某接受恒鋒公司的委托實際承運涉案貨物屬實,《水路運輸航次合同》是否系事后補簽不影響雙方法律關系的形成,且該合同并未就事故責任承擔作出特別約定,不影響恒鋒公司依照法律規(guī)定訴請徐某某承擔法律責任。其次,涉案事故發(fā)生后,宜昌海事局作出的《內(nèi)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已對事故原因和責任作出認定,認定涉案事故的發(fā)生系因“豫江海666”輪在宜昌水域水位上漲的情況下應對措施不力??梢姡姘甘鹿实闹苯釉蚴恰霸ソ?66”輪本身的應急處置措施不當,且事發(fā)當日并非所有停靠在事發(fā)水域的船舶均發(fā)生交通事故,亦能佐證宜昌水域水位上漲并不同時具備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特征,不足以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故徐某某無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關于“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guī)定,主張免除貨損賠償責任。再次,涉案事故發(fā)生后,油脂公司和人保公司派員前往現(xiàn)場組織了貨物施救和損失評估,油脂公司與港埠公司簽訂了豆粕作業(yè)合同,存放打撈上岸的豆粕,公估公司公估認定了殘損貨物數(shù)量、施救費性質和金額,還組織了殘損豆粕的拍賣??梢?,各方當事人均已積極施救,且油脂公司于2014年11月18日向港埠公司支付了包括裝卸費在內(nèi)的46435.05元施救費,該費用與徐某某主張其于2014年11月4日、8日支付給施救船舶的8萬元施救費并不具有重合性和同一性,不影響恒鋒公司就其支付的施救費向徐某某追償。最后,雖然徐某某主張未參與涉案事故損失的公估過程,且對公估認定的殘損貨物數(shù)量提出異議,但公估報告的證據(jù)效力已經(jīng)(2015)武海法商字第00151號和(2017)鄂民終173號判決作出認定,沒有證據(jù)足以推翻公估報告和生效判決,故一審法院依據(jù)該生效判決認定殘損貨物的數(shù)量以及貨損賠償金額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徐某某的上訴請求和理由均不能成立。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并無不當,依法應予維持。本案經(jīng)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條第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劉建新
審判員 胡正偉
審判員 曾誠
書記員: 吳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