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劉大清(湖北中科律師事務所)
曹本國
尚經貴
張響云(湖北當陽青山法律服務所)
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當陽市育溪鎮(zhèn)廖家埡村。
法定代表人袁永文,系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劉大清(特別授權),湖北中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曹本國,自由職業(yè)。
被告尚經貴,自由職業(yè)。
二
被告
委托代理人張響云(特別授權),當陽市青山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訴被告曹本國、尚經貴追償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7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王宗元獨任審理,于2015年8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大清,被告曹本國、尚經貴的委托代理人張響云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訴稱,二被告于2012年2月3日將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以3000000元人民幣出售給原告所屬當陽市永發(fā)煤業(yè)有限公司。
雙方合同約定:“公司出售交割基準日為2013年2月3日”,“出售方承擔出售企業(yè)在交割基準日前的全部債權債務,并負責處理所出售企業(yè)的所有民事糾紛”。
原告如約向被告付清了3000000元人民幣,并于2014年3月27日,經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對法定代表人及股權進行了變更,公司名稱根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求仍為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2013年9月,陳可福請求確認勞動關系,被告曹本國以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身份出庭,認可陳可福在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時間為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30日,隨后于2014年8月13日,陳可福申請勞動仲裁,當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先后下達當勞仲裁決字(2014)第148號、149號裁決書,裁決:陳可福保留與原告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原告一次性支付給陳可福傷殘補助金57673.86元;于2014年7月起按月支付陳可福傷殘津貼2058.50元至法定退休年齡;自2014年7月起為陳可福繳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該仲裁裁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原告已通過當陽市人民法院支付給陳可福人民幣68850.36元,下欠100000元尚在執(zhí)行中。
依據仲裁裁決,陳可福申請主張權利事由發(fā)生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尚未出售,即由二被告生產經營與管理,原告向陳可福履行的賠付義務應向二被告追償,隨后將繼續(xù)履行的相關義務,亦應由二被告承擔。
現(xiàn)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共同償還原告賠付給陳可福的工傷賠償金68850.36元,并履行相關支付義務100000元;并由二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
證據一: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各一份,證明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
證據二:被告身份證明各一份,證明被告身份。
證據三:公司變更通知書一份,證明公司變更時間及法定代表人的變更。
證據四:企業(yè)煤礦出售合同一份,證明原告向二被告追償的依據及企業(yè)的交割日期為2013年2月3日。
證據五:被告出具的收條一組,證明二被告收到原告的煤礦轉讓款3000000元(2012年2月9日支付2000000元,2013年8月28日支付500000元,2013年10月28日支付500000元)。
證據六:陳可福工傷認定書一份與勞動關系裁決書一份,證明陳可福的工傷認定及勞動關系認定。
證據七:職業(yè)病鑒定通知一份,證明陳可福因職業(yè)病認定為工傷的情況。
證據八:勞動爭議仲裁第148號、149號裁決書各一份,證明當陽市先榮煤礦應對陳可福的工傷承擔相關責任的事實及相關依據。
證據九:當陽市人民法院第24號、25號執(zhí)行通知書各一份,證明原告已經履行及正在履行中的法定義務。
證據十:原告支付執(zhí)行款憑條一份,證明原告已經通過當陽市人民法院支付賠償款項68850.36元的事實。
被告曹本國、尚經貴共同辯稱:1、本案因工傷所形成的追償權糾紛,二被告作為本案被告不適格;2、二被告不應承擔原告支付給陳可福的賠償金。
被告曹本國、尚經貴未向本院提交證據。
經庭審質證,被告曹本國、尚經貴對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所有證據無異議,對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采信。
本院認為,從2012年2月3日當陽市永發(fā)煤業(yè)有限公司與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企業(yè)(煤礦)出售合同》可以看出,二被告與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無合同相對關系,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亦非該合同收購方權利義務主體,因此,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不是本案適格原告。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第(一)項 ?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從2012年2月3日當陽市永發(fā)煤業(yè)有限公司與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企業(yè)(煤礦)出售合同》可以看出,二被告與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無合同相對關系,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亦非該合同收購方權利義務主體,因此,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不是本案適格原告。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第(一)項 ?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當陽市先榮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起訴。
審判長:王宗元
書記員:金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