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生于1966年7月5日,苗族,湖北省來某某人,住來某某,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譚筆銘,湖北雄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來某某翔鳳某某紅某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以下簡稱育紅某居委會),住所地:來某某翔鳳鎮(zhèn)航空路。
法定代表人周胤,主任。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肖波,湖北歐興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女,生于1963年7月14日,苗族,湖北省來某某人,住來某某,系原告張某某的姐姐,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李春雙,來某某經濟開發(fā)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第三人張桂珍,女,生于1957年11月1日,苗族,湖北省來某某人,住湖南省龍山縣,系原告張某某的姐姐,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李春雙,來某某經濟開發(fā)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第三人張桂秀,又名張桂鳳,女,生于1971年6月4日,苗族,湖北省來某某人,住來某某,系原告張某某的妹妹,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李春雙,來某某經濟開發(fā)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原告張某某訴被告育紅某居委會、張某某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4月2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葉松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審理。在審理過程中,本院依職權追加了張桂秀、張桂珍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并于2015年6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譚筆銘,被告育紅某居委會委托代理人肖波,被告張某某、第三人張桂秀、第三人張桂珍及其原委托代理人龍露露到庭參加了訴訟。本院于2015年7月24日依法判決,被告張某某、第三人張桂秀、張桂珍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22日以(2015)鄂恩施中民終字第01190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原判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撤銷湖北省來某某人民法院(2015)鄂來鳳民初字第00370號民事判決,發(fā)回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由審判員吳漢和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李明、人民陪審員李應權參加的合議庭,于2016年5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委托代理人譚筆銘,被告育紅某居委會委托代理人肖波,被告張某某、第三人張桂秀、第三人張桂珍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春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81年責任制分田到戶時,張林生一家6口人(包括張林生、向桂云、張某某、張桂珍、張某某、張桂秀)參與了土地承包并分得土地。
1983年張桂珍出嫁到湖南省龍山縣石羔鎮(zhèn)中南村,其丈夫名叫龍興科,1984年在該村組內部土地調整時張桂珍已經分得承包土地1畝。
1990年張桂秀出嫁到來某某翔鳳鎮(zhèn)大埡口村,其丈夫名叫周朝明,周朝明的父親名叫周炎武,周朝明的母親名叫覃務連。2005年5月20日,周炎武與來某某飛機辦事處大埡口村委會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合同載明土地承包共有人包括覃務連、周進、張國鳳(也即本案第三人張桂秀)等人,承包農業(yè)土地6畝。
1990年張某某與來某某翔鳳鎮(zhèn)馮家坪村村民覃仕發(fā)結婚。2005年5月20日,戶主覃仕發(fā)與來某某翔鳳鎮(zhèn)飛機辦事處馮家坪村民委員會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合同載明土地承包共有人包括(妻)張某某及兩個孩子共4人,承包地2畝。
1997年,來某某人民政府給“張遠州”頒發(fā)了土地經營權證,該證載明承包土地面積為3.97畝,戶主未做登記。
1999年張某某、張某某、張桂秀、張桂珍等人因征航空路處承包地的補償款的分配發(fā)生糾紛,申請來某某翔鳳某某紅某辦事處進行調解,育紅某辦事處、金盆山居委會在張某某、張桂秀、張桂珍、張林生到場的情況下,將高生塘、龔家灣、老屋門前三塊地指定為張某某、張桂秀、張桂珍的承包責任地,由其三人耕種管理。此后,該三塊土地一直由張某某管理耕種至今。2005年5月20日,被告育紅某居委會與張某某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合同載明共有權人為張桂珍、張桂秀。2005年5月20日,被告育紅某居委會與張某某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合同載明共有權人為曾立明等人,其中合同上“張某某”的署名不是原告張某某本人所簽。
2015年4月23日,原告張某某訴至本院,要求確認被告育紅某居委會分別與張某某、張某某簽訂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無效。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1、本案張某某、張桂珍、張桂秀三姐妹是否在所嫁的地方已分得承包地,三姐妹是否可以享有育紅某社區(qū)的承包地;2、訴訟當中涉及到的兩份合同是否有效的問題。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四條“承包合同糾紛以發(fā)包方和承包方為當事人,承包農戶成員為多人的由其代表人進行訴訟,農戶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確定:(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上記載的人;(二)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證書的,為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人…”的規(guī)定。由于本案中土地承包合同書上承包方署名為“張某某”,因此張某某是本案適格原告,本案不存在漏列原告。
本案訴爭的兩份合同涉及的土地,原來是發(fā)包給戶主張林生承包經營的,該承包戶主張林生在1999年5月7日與女兒(原承包成員)張某某、張桂珍、張桂鳳簽訂了民事調解書,育紅某辦事處綜治辦和育紅某辦事處金盆山居委會在調解書上蓋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張某某提交的證據證實張某某已于2011年7月5日遷入湖北省來某某翔鳳某某紅某社區(qū)居民委員會,現已具有該居委會成員資格。金盆山居民委員會基于調解書確定的內容,分別與已分戶的張某某、張某某作為承包經營戶簽訂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fā)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fā)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的規(guī)定,也符合中央關于二輪延包時“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2005年5月20日,張某某與育紅某居委會簽訂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屬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因此,原告要求確認其合同無效的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北景钢?,原告張某某沒有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上簽字署名,但根據已查明的事實,張某某在2005年(2006年)左右領取糧種補貼的時候已經知曉其名下的承包地僅有1.8畝,且龔家灣1.1畝、老屋門前0.9畝一直處于其姐妹的管理耕種之下。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原告張某某一直未提出異議,其行為應當視為其對《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追認。故張某某認為編號為4042908006號《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上的簽名不是其本人所簽,因此要求確認4042908006號《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無效的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本案經本院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四十八條、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第三十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減半收取40元由原告張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吳漢和 審 判 員 李 明 人民陪審員 李應權
書記員:向卉珍 附法律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八條[依合同履行義務原則]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四十八條[無權代理人訂立的合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條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農村土地承包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后,再簽訂承包合同。 第三十條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fā)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fā)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四十八條發(fā)包方將農村土地發(fā)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一百四十二條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