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
被告譚建軍。
被告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波,經理。
委托代理人汪文峰,湖北必勝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代理。
原告張某訴被告譚建軍、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3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向洪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4月1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被告譚建軍,被告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汪文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2013年3月26日,被告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路橋瑞通養(yǎng)護中心有限公司巴野公路03標項目部與田經虎簽訂路基勞務合同書,將巴野公路XJ-03標K65+345-K65+800除填方、干片(塊)石分項工程外的所有施工項目承包給田經虎。田經虎簽訂合同后,又將該標段轉包給本案被告譚建軍。被告譚建軍于2013年8月5日將該路段的路面挖方運輸工程承包給原告張某。因田經虎、譚建軍、張某簽訂的協議屬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雙方作為自然人均不具有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主體資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雙方簽訂的協議為無效合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guī)定,合同被認定為無效,如果分包人提供勞務的工程合格,提供勞務者請求勞務費應當得到支持。本案審理中,被告譚建軍對原告張某完成路面挖方運輸的事實予以認可,且出具欠條證實尚欠張某運費42760元。原告張某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但原告張某請求被告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應由被告譚建軍支付原告張某挖方運輸費42760元。被告譚建軍給原告張某出具的欠條沒有約定利息,亦未約定付款期限,且造成合同無效雙方均有過錯,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故原告張某要求判決被告自2015年2月17日起至債務履行完畢之日止按月利率20‰承擔利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告張某沒有提交證據證實其在催討債務的過程中支付租車及誤工所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其要求判決被告支付催討欠款租車、誤工費200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第二條、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譚建軍給付原告張某挖方運輸費42760元。限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履行;
二、被告巴東縣銀路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
三、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20元,減半收取460元,由被告譚建軍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1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收款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恩施開發(fā)區(qū)支行,賬號:17761101040007804(特別提示:用途欄務必注明系某某上訴案訴訟費,并將匯款憑證及聯系電話提交本院或郵寄至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可在本判決確定之義務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內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審判員 向 洪
書記員:陳海洋 附本案判決適用的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guī)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業(yè)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yè)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第二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六條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實際施工人以發(fā)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fā)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