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汶上縣。被告:張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汶上縣。第三人:張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江蘇省徐州市。第三人:張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汶上縣。第三人:張某5,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汶上縣。
原告張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喪葬費,一次性撫恤金3352元;2.訴訟費由被告、第三人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系被告張某2之弟,父親張德明因病重為四子張某1于2009年4月13號在汶上縣辛店一中立下3份相同遺囑,明確記載“張某1系我四子,多年來所有的醫(yī)療費用贍養(yǎng)費用都是張某1支付的。因此,我百年后國家一次性補償?shù)氖畟€月工資等其他相關費用由我四子張某1繼承。特立遺囑。立遺囑人張德明。繼承人張某1。時間2009年4月13日?!备赣H張德明喪葬費、一次性撫恤金16760元,在2014年12月30日由張某2領取。后原告張某1與被告張某2多次溝通協(xié)商未果,不但不支付請求款項,還態(tài)度惡劣,因此產(chǎn)生糾紛。為維護原告合法權(quán)益,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提起訴訟。被告張某2辯稱,16760元屬實,是父親張德明的喪葬費和撫恤金,喪葬費1000元,其余是撫恤金,是被告領的,這些錢都用于下葬父母親及購買棺材等花費,剩余800元原告給大哥張某3了,是大哥張某3、二哥張某5、姐姐張某4專門讓被告領的,費用花在喪事上了,現(xiàn)在沒有錢了。第三人張某3述稱,16760元屬實,是張某2領的,花費在喪事上了,我們姊妹五人都知道,最后算賬的時候,張某1也在場,共剩800元,張某1給我800元,讓我當路費,這個錢花完了,喪事上姊妹五人沒有另外拿錢。張某2去領這個錢時我們都知道。第三人張某4、張某5未到庭陳述。經(jīng)審理查明:原、被告及第三人五人是兄弟姐妹關系,其母親、父親已先后去世,二人無其他子女。原被告及第三人的父親張德明2014年去世后,被告張某2領取其喪葬費1000元、一次性撫恤金15760元,第三人張某3、張某4、張某5均認可同意被告張某2代領,并在其父親喪事上支出了。2018年1月23日,原告訴至本院,要求被告支付其喪葬費,一次性撫恤金3352元,為證明其主張,原告提交了其父張德明出具的遺囑,遺囑載明因多年來所有的醫(yī)療費、贍養(yǎng)費都是原告支付,張德明去世后國家一次性補償?shù)氖畟€月工資等其他相關費用由原告繼承。
原告張某1與被告張某2、第三人張某3、張某4、張某5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1、被告張某2、第三人張某3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張某4、張某5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死亡撫恤金是對與死者生前存在緊密關系的親屬的精神性撫慰與物質(zhì)性幫助,屬于死者近親屬的共有物,不屬于死者遺產(chǎn),原告提起訴訟的目的就是分割死亡撫恤金,屬于共有財產(chǎn)的分割,故本案案由定為繼承糾紛不妥,應更正為共有物分割糾紛。死亡撫恤金具有對死者近親屬精神與物質(zhì)雙重補償之價值,不屬于遺產(chǎn),不適用于遺產(chǎn)分配原則,所以即使原告提交的遺囑是真實的,也不應按照該遺囑分配死亡撫恤金,原被告及第三人兄弟姐妹五人應平均分割該死亡撫恤金,原告應得3152元,現(xiàn)被告已領取全部撫恤金,應返還原告應得份額3152元,因撫恤金系被告領取,第三人張某3、張某4、張某5同意其代領,代領后被告及第三人均認可在其父親喪事上支出了,故第三人應承擔連帶責任;被告辯稱撫恤金已用于父母親喪事,不應返還原告,本院認為,國家已按規(guī)定支付了喪葬費用,至于多支出的費用部分如何分擔支付,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當事人可另行主張權(quán)利,對于被告的辯稱,本院不予采信。喪葬費應用于死者的喪葬事宜,系專項費用,不應分割,所以對原告要求分割喪葬費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張某1死亡撫恤金3152元,第三人張某3、張某4、張某5承擔連帶責任。駁回原告張某1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5元,由原告張某1負擔1.5元,被告張某2、第三人張某3、張某4、張某5共同負擔23.5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p>
書記員:劉夢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