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乙
田錦帥(河北新雨律師事務所)
張某
馮青濤(河北建興人和律師事務所)
辛集市辛集鎮(zhèn)楊家方碑村村民委員會
楊志良
原告:張某乙。
委托代理人:田錦帥,河北新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
委托代理人:馮青濤,河北建興人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辛集市辛集鎮(zhèn)楊家方碑村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支謙,任村主任。
委托代理人:楊志良,系該村委會委員。
原告張某乙與被告張某、辛集市辛集鎮(zhèn)楊家方碑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方碑村委會)確認合同效力糾紛一案,我院于2014年2月1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田錦帥、被告張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馮青濤、被告方碑村委會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于1990年在楊家方碑村取得宅基地一塊,后原告和被告張某的丈夫達成協(xié)議,原告將該宅基地租給張某的丈夫使用,后張某的丈夫去世。
2011年,楊家方碑村將要拆遷改造,因該宅基地證上登記的是原告的名字,原告多次找到村委會,要求簽訂拆遷協(xié)議。
2013年原告得知二被告已經簽訂了拆遷協(xié)議,后原告一直和二被告協(xié)商,到現(xiàn)在協(xié)商不成,只好訴至法院
,請求:1、判令
被告簽訂的拆遷協(xié)議無效;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張某辯稱:原告起訴陳述不實,實際情況為被告在申請宅基地過程中,原告提出因為自己的工作調動,剛回到辛集沒有住處,想要買得被告申請的宅基及宅基地上的附屬物。
成交之后,將宅基證登記為原告姓名,但之后原告又反悔,將宅基及宅基上的附屬物賣回給被告,并且寫了一個簡單的字據,所以原告訴稱的租賃關系不存在,本案訴爭宅基及宅基上的附屬物本來就歸被告所有,為此原告訴請不能成立。
被告方碑村委會辯稱:村委員不持任何態(tài)度,和張某簽訂的拆遷協(xié)議是有根據的,張某在有爭議的宅基上建造房屋已經有20年了,原告沒有向村委會提出任何異議,村委會同張某簽訂的協(xié)議是地上附著物和房屋,也是根據雙方達成的買賣協(xié)議為依據。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均對2013年1月22日被告張某與被告方碑村委會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該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張某主張,原告將本案爭議的宅基地及房屋賣給被告,雙方歷經了一個轉讓又賣回的行為,被告對該宅基有合法使用權,原告對被告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可。
其提交的證據:“1991年11月25日字據”中未明確載明買賣的意思表示;“方碑村委會開具的證明”內容中對原、被告之間轉讓又賣回的過程多次提及的標的物僅是“宅基地”,與被告主張原告是將宅基地和房屋賣給被告的事實相互矛盾,另方碑村委會是本案的被告,其所出具的證明應屬于自己的陳述,村委會也未對非該村委會存檔證據以外所說明的情況提供相應證據加以證明;“被告丈夫楊樹生和其弟楊高潮的證明”內容并未顯示與本案有關聯(lián)性;“證人王某證言”陳述了宅基地上建有簡易房,不能住人僅供存放建筑工具的內容,依據證人陳述,該簡易房不能視為真正意義上的房屋范疇,因為按照房屋交易習慣,公民之間如果買賣房屋,該房屋最基本應具有能讓人居住使用的功能或者是在建真正房屋的半成品,而不是臨時搭建不具有長期使用目的隨時可予以拆除的簡易房,所以即使被告主張雙方買賣關系成立,其雙方之間的買賣目的也是買賣宅基地。
土地管理法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也明確規(guī)定,禁止買賣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農村宅基地;故按照被告張某主張的雙方系買賣關系,其買賣也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無效行為。
被告方碑村委會當庭表示,對原告和被告張某提交的證據不發(fā)表質證意見,應視為放棄自己質證的權利。
被告張某對原告方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原告名下的集體土地使用證以及辛集市國土資源局宅基地清理登記表、補發(fā)宅基地證申請書
的合法性有異議,但被告未提交相應證據證明原告持有的集體土地使用證無效。
原告張某已現(xiàn)仍為本案爭議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人,被告方碑村委會依據無效的協(xié)議與被告張某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中“合法宅基地面積796.8平方米”,包含原告名下宅基地的使用權面積320平方米,故該拆遷協(xié)議書
中所包含原告宅基地面積部分及其所應兌換安置樓房建筑面積、所享有的福利待遇應屬無效部分。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五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張會綿與被告方碑村委會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中所涉原告張某已名下的宅基地面積320平方米及其所應兌換安置樓房建筑面積、所享有的福利待遇部分無效。
案件受理費80元,由二被告負擔。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均對2013年1月22日被告張某與被告方碑村委會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該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張某主張,原告將本案爭議的宅基地及房屋賣給被告,雙方歷經了一個轉讓又賣回的行為,被告對該宅基有合法使用權,原告對被告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可。
其提交的證據:“1991年11月25日字據”中未明確載明買賣的意思表示;“方碑村委會開具的證明”內容中對原、被告之間轉讓又賣回的過程多次提及的標的物僅是“宅基地”,與被告主張原告是將宅基地和房屋賣給被告的事實相互矛盾,另方碑村委會是本案的被告,其所出具的證明應屬于自己的陳述,村委會也未對非該村委會存檔證據以外所說明的情況提供相應證據加以證明;“被告丈夫楊樹生和其弟楊高潮的證明”內容并未顯示與本案有關聯(lián)性;“證人王某證言”陳述了宅基地上建有簡易房,不能住人僅供存放建筑工具的內容,依據證人陳述,該簡易房不能視為真正意義上的房屋范疇,因為按照房屋交易習慣,公民之間如果買賣房屋,該房屋最基本應具有能讓人居住使用的功能或者是在建真正房屋的半成品,而不是臨時搭建不具有長期使用目的隨時可予以拆除的簡易房,所以即使被告主張雙方買賣關系成立,其雙方之間的買賣目的也是買賣宅基地。
土地管理法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也明確規(guī)定,禁止買賣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轉讓農村宅基地;故按照被告張某主張的雙方系買賣關系,其買賣也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無效行為。
被告方碑村委會當庭表示,對原告和被告張某提交的證據不發(fā)表質證意見,應視為放棄自己質證的權利。
被告張某對原告方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原告名下的集體土地使用證以及辛集市國土資源局宅基地清理登記表、補發(fā)宅基地證申請書
的合法性有異議,但被告未提交相應證據證明原告持有的集體土地使用證無效。
原告張某已現(xiàn)仍為本案爭議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人,被告方碑村委會依據無效的協(xié)議與被告張某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中“合法宅基地面積796.8平方米”,包含原告名下宅基地的使用權面積320平方米,故該拆遷協(xié)議書
中所包含原告宅基地面積部分及其所應兌換安置樓房建筑面積、所享有的福利待遇應屬無效部分。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第五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河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張會綿與被告方碑村委會簽訂的楊家方碑村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書
中所涉原告張某已名下的宅基地面積320平方米及其所應兌換安置樓房建筑面積、所享有的福利待遇部分無效。
案件受理費80元,由二被告負擔。
審判長:石雙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