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委托代理人:張瑛,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系原告張某某之女。特別授權代理。委托代理人:鄭軍,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被告:張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被告:詹華寶,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某、詹華寶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9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許建江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8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瑛、鄭軍,被告張某,被告詹華寶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原告張某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依法將原告張某某于2010年11月2日贈予被告張某、詹華寶的房屋合同(合同編號201011026CF08B218693)予以撤消。事實與理由:我在張某和詹華寶欺騙的情況下簽訂了《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01011026CF08B218693),成本價10萬元,裝修2萬元,共12萬元的住房6萬元出售,實際上卻分文未給,其實就是贈與,為了避稅,為了他們夫妻和睦,其間還承諾我有永久居住權和贍養(yǎng)終生,張某和詹華寶在房子未過戶時,經(jīng)常大打出手,在公安局是有備案的。詹在家一不如意就昏倒了,半天喊不醒,張某是怕她會有生命危險,才一再遷就。張某領導和同事也可見張某臉部耳朵等處曾多次帶有傷痕,社區(qū)領導、同事和好友均有簽字證明,并可以到庭作證。且女方丈母娘也多次提出,吵架是因為房子未過戶,過戶后便安穩(wěn)好好過日子。房子是我和老伴覃桂芳享受三線調遷政策購買的集資房,當時300戶左右,均以戶主一人名字登記房產(chǎn)證,憑工資400-500元收入買的這套房子,誰知剛過戶9個月便離婚,還同居在一起,騙取我的信任,指望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成了泡影。詹華寶幾年前,就已買房、結婚生子,并在2016年告張某[三峽壩區(qū)法院(2016)鄂0591民初139號],還要給她出房租,并欺騙法官,說自己在外租房,并出示一份假的房屋租賃合同一份。兒子張某跟我廠王律師做清欠20多年,難道他不懂法嗎?明顯是欺詐,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之后又簽了一份離婚協(xié)議,所有的東西全部歸詹華寶所有,除了身上的衣服什么都沒有留下。給我養(yǎng)老不是憑口說的,萬一我生病住院錢從哪里來?如今我已80多歲,這套房子是我一輩子的積蓄購買的唯一的一套房子,指望不到他們養(yǎng)老了,所以我想收回房子,請求法院支持我的訴訟請求。被告張某辯稱:我和詹華寶是經(jīng)人介紹認識的,兩人接觸時間不長,于2005年4月12日領證結婚。現(xiàn)在看來,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用詹華寶的話來說,我當時就是看上你的房子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變化也越來越大,經(jīng)常無緣無故發(fā)脾氣,和我吵架,甚至動手打我。其實,我并不是怕她,也不是打不過她,我是讓著她。她婚前曾問過我,你打不打老婆,我說,不打。這到好,詹華寶越來越得寸進尺。詹華寶還有一項重量級的“武器”,尋死覓活,一搞就倒地昏厥。不管是真是假,這讓我很是擔心她的生命安全。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將房屋的一半產(chǎn)權過到她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詹華寶的母親對我說,你們兩個經(jīng)常吵架,是因為房子沒有過戶的原因,你把房子過到詹華寶的名下,我來幫你勸說她。這樣,我跟父親做工作,希望他把房子過戶,我們來給他養(yǎng)老。我父親最開始是不愿意過戶的,但經(jīng)不住我的一再勸說,又考慮到自己畢竟年事已高,房子的問題遲早是要解決的,又有人給他養(yǎng)老,就同意把房子過到我一人的名下,或是他本人要保留三分之一的份額。我說,詹華寶是你的兒媳婦,這樣會更加影響我和她的夫妻關系,父親經(jīng)不住我的再三勸說,最終同意將房子過到我和詹華寶的名下。父親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能夠緩和我和詹華寶的關系,不要因為房子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希望我們家庭和睦,給孫子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于是,我們就虛擬了一個嚴重低于市場價格,總額為6萬元的購房合同,于2010年11月11日到房產(chǎn)局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而且6萬元的購房款一分錢也沒有支付給父親。按照約定,我父親本來是要過來和我們居住的,他買了一組舊的大立柜,支了一張單人床,放在一間小屋里,柜子里面還有一些換洗的衣物;詹華寶說她近來運氣不好,我父親就花了1000元給她買了一條黃金的轉運珠。當時,在買這房子的時候,我母親的病情越來越重,但她舍不得再花錢看病,直到去世,才有了這房子。本以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家庭生活應該和諧起來,真的是太天真了。價值幾十萬的房子免費送上,并不能讓有的人良心發(fā)現(xiàn),心存感恩,相反,這讓有的人的貪欲膨脹到了極致。詹華寶房子到手了,變化越來越大。詹華寶用西餐椅的腿在我父親買的大立柜上砸了一個洞,還把我父親放在大立柜里的的衣服丟在地上。大門壞了,換鎖之后,不給我父親鑰匙……這就是詹華寶。詹華寶變本加厲和我打鬧,整個家里烏煙瘴氣,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詹華寶以死相逼,死都不會跟我在一起。詹華寶父母親的態(tài)度也噯昧起來,還指責我的家庭這不好,那不好。無奈,我和詹華寶于2011年7月19日辦理了離婚手續(xù),離婚協(xié)議中我放棄了我應得的財產(chǎn),還要搬出現(xiàn)在住的房子。離婚后,詹華寶說她后悔了,兩人磨合一段時間后,就要和我復婚,當時考慮父親年事已高,姐姐常年生病,反正又是要復婚的,這件事一直就沒有和父親、姐姐說。最開始,詹華寶似有悔意,但現(xiàn)在看來,完全是假象,其目的是拖延時間,拖過一般意義上兩年的訴訟時效期。2013年7月,為了挽回婚姻,我借出差的機會,帶著詹華寶和兒子張俊聰去北京玩了幾天,然而,這一切都于事無補,詹華寶的貪婪、惡毒戰(zhàn)勝了人性和理智。2013年9月6日,詹華寶訴我“排除妨害”一案在三峽壩區(qū)法院開庭,這時,我父親、姐姐才知道我和詹華寶離婚已經(jīng)兩年有余。綜上所述,我是站在自己小家庭的立場上,利用老人希望我們養(yǎng)老的心理,欺騙我的父親,騙走了老人唯一指望養(yǎng)老的房子。同時,我也是受害者,我是落入了詹華寶及其母親為我量身打造、精心設計的騙局?,F(xiàn)在,國家大力提倡社區(qū)養(yǎng)老、以房養(yǎng)老,所以我希望人民法院查明事實,依法辦事,將房子歸還到我父親名下,讓老人安享晚年。被告詹華寶辯稱:一、關于張某某主張我與張某取得的房屋為贈與,與事實不符。(一)張某某雖提出我與張某取得房屋為贈與,但其提供證據(jù)并不足以證明該事實,我不予認可。(二)張某某主張的房屋價值“成本價10萬、裝修2萬,共12萬”與事實不符。實際上,該房屋為單位集資建房,實際成本價6.2萬元,有三八八宜昌集資建房買賣合同書等為證。(三)張某某主張的“實際上分文未給”與事實不符。實際上,該集資房的購房款并非張某某一人支付,前期張某也支付了部分集資建房款,有國營三八八廠收款收據(jù)為證,剩余房款系張某、張某某及覃桂芳共同貸款,由張某還款。2005年4月12日,我和張某結婚,自此后續(xù)貸款,以及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前的貸款尾款,都是我和張某還的,有個人貸款抵押房屋保險單副本、專用發(fā)票、貸款結清通知書及公證書原件為證,其中公證書包括中國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中國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抵押合同及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書。(四)張某某提出的房屋過戶的具體原由,與事實不符。實際上,該房屋是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經(jīng)共同協(xié)商一致后,賣給張某和詹華寶的,有房屋買賣合同、購房發(fā)票及貸款結清通知書等證據(jù)證明。該房屋賣給詹華寶和張某的實際情況如下:張某某通過婚介認識了個婆婆,不巧的是這婆婆的兒子和張某某的兒子張某同名同姓,當時張某某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要與婆婆結婚,那時婆婆家正在裝修房子,聲稱是為他們倆準備,所以張某某是出錢出力,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張瑛還告訴我,那婆婆經(jīng)常很晚了還讓張某某送錢去,張瑛不讓他去,可攔不住,當時張某某就住在張瑛家里。為此,張某某、張瑛、張某和我都擔心這個房產(chǎn)將來再引起別的糾紛,就同意把房子賣給被告詹華寶和張某,而且未付清的貸款尾款也由詹華寶和張某還款。張瑛當時還說如果沒有錢還貸(當時我們還有貸款在身),她(張瑛)可以借錢給我們還清貸款,并催促我們馬上辦理過戶,因此,該房產(chǎn)在張瑛的主張下于2010年11月2日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簽訂買賣合同,并于2010年11月11日確權登記。綜上,張某某主張該房屋為贈與,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該房屋實際為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共同協(xié)商一致后,賣給詹華寶和張某的。二、張某某無權撤銷其所謂的贈與。(一)對于張某某主張的所謂贈與事實,我不予認可(理由如前所述)。該房屋轉讓過戶是買賣關系,不是贈與,不適用《合同法》關于贈與合同的相關規(guī)定。(二)即使我們假設張某某所謂的贈與成立,其撤銷權也早已喪失。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贈與人撤銷贈與的主要依據(jù)是《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和第一百九十二條,但張某某并不符合該規(guī)定。具體理由如下:1、《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該房屋買賣,事先經(jīng)張某某與詹華寶、張某協(xié)商一致,已于2010年11月2日簽訂了編號為201011026CF08B218693的《存量房買賣合同》,并于2010年11月11日完成了過戶登記,房屋所有權早已轉移,張某某撤銷贈與的權利早已喪失。2、《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首先,即使我們假設張某某所謂的贈與成立,亦不存在《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guī)定的情形。張某某不顧事實,將上述房屋買賣說成贈與,而且稱“期間還承諾張某某有永久居住權和贍養(yǎng)終生”,前面我已經(jīng)客觀陳述了房屋買賣的真實原因,我與張某并未作出上述承諾。而且,張某某作為張某的父親,其當然可以在該房屋內居住,張某作為其兒子,我作為其當時的兒媳,也應該贍養(yǎng)他,但這些與房屋買賣沒有任何關系,我們也未作過任何承諾。其次,從時效上看,根據(jù)《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贈與人行使撤銷權,亦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我與張某于2011年7月19日離婚,張瑛就該房屋曾于2013年12月27日提起確認《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無效的訴訟(法院判決張瑛敗訴),早已過了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綜上,張某某不顧事實真相,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歪曲事實,將買賣說成贈與。而即使假設其所謂的贈與成立,亦不符合《合同法》撤銷權行使的相關規(guī)定,無權主張撤銷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依法訂立并生效的房屋買賣合同。三、關于張某某《起訴狀》中的其他事實。(一)關于我在幾年前買房、結婚生子,要張某出房租等,這是我與張某之間的婚姻關系,與本案訴爭的房屋買賣事實無關。(二)離婚后不是同居,是同住一個屋檐。是為了孩子,為了責任,不是為了什么騙取信任。2011年7月19日協(xié)議離婚,協(xié)議我?guī)Ш⒆釉诖俗?,一、兩個月后張某搬離,是張某未履行協(xié)議。離婚后張某在后面連續(xù)兩年里都隨我回家過年。為了孩子,為了責任,我們都還在努力化解我們之間的矛盾,在此期間,張某不止一次提出復和,我也再三考慮了,準備接受他時,他姐張瑛打電話來威脅我,要求我馬上把房子過戶給他爸張某某,否則法庭見,還不止一次來到家里鬧。使得這一切又都變了樣,讓我們再一次陷入危機,導致這個家庭完全破裂。為了保護孩子,保護自己,我不得不尋求法律的幫助。2013年8月4日我提交了請求人民法院判決張某搬離深圳路16-9-203號住房訴訟請求。2013年9月29日宜昌市三峽壩區(qū)人民法院做出了駁回我的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即日起,張某某搬進了家門,他們把我和兒子視為敵人,形同陌路,有意占用廚房、衛(wèi)生間等公共區(qū)域,嚴重影響我和兒子的生活起居,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無奈之下,我不得不帶著孩子搬離此處,在外四處租房。原來深圳路16-9-203號住房法院判決該房屋在兒子張俊聰20周歲前屬于詹華寶和張某共同所有,但實際上是張某和他爸張某某居住著,僅有的是2015年12月以前每月給兒子600元的生活費,2015年12月以后每月給兒子720元的生活費(2016年2月15日通過三峽壩區(qū)法院判決)。張某的姐姐張瑛曾二次起訴確認《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無效[(2014)鄂三峽民初字第00026號,(2014)鄂宜昌中民二終字第00253號],均敗訴,如今又以張某某的名義再一次起訴。(三)關于張某和詹華寶在房子未過戶時,經(jīng)常大打出手。1、大打出手的不是我而是張某。2011年1月2日張某把我狠狠摔暈倒在地,額頭被摔出一個腫包,我在家休息了一周,同事來家看望了我,直到上班,都未痊愈,有很大面積的淤青,有診斷證明為證。2、大打出手不是房子未過戶,而是張某某三番五次要求接婆婆來家里住,我不贊成,為此,張某某對我懷恨在心,在我和他兒子張某間挑撥離間,致使我們夫妻不和。四、張某某、張瑛及張某三人的目的是想將我徹底趕出家門。張某是這個案件的利害關系人,與本案結果有著重大關系,他雖為被告,但實際上與原告張某某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們在法庭上的陳述,其證明力是不足的,請求法庭慎重采納。綜上,張某某不顧事實真相,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把房屋買賣歪曲成贈與,并在此基礎上主張其所謂的撤銷權,嚴重侵犯了我的合法權益。上述訴爭房屋系我與張某婚姻存續(xù)期間,經(jīng)雙方協(xié)商一致,向張某某購買所得,其贈與的主張不成立,更無權撤銷。請法院依法查明真相,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保障我的合法權益。經(jīng)審理查明:一、原告張某某系被告張某之父;被告張某與被告詹華寶于2005年4月12日在宜昌市西陵區(qū)民政局登記結婚,2006年生育一子,取名張俊聰,2011年7月19日張某與詹華寶離婚。二、2003年張某某與國營第三八八廠簽訂《三八八廠宜昌集資建房買賣合同書》,約定三八八廠將宜昌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三八八廠住宅小區(qū)9棟2-201號住房出售給張某某。2009年8月21日位于宜昌市××路××號面積102.89平方米的房屋在房管部門房屋登記為張某某所有。2010年11月2日,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01011026CF08B218693),約定張某某將其位于宜昌市××路××號面積102.89平方米的房屋,以6萬元的價格出賣給張某、詹華寶。2011年1月28日,宜昌市地方稅務局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局開具《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網(wǎng)絡代開發(fā)票》“付款方名稱:張某、詹華寶,收款方名稱:張某某,款項性質:售房款,金額:6萬元”。2010年11月11日位于宜昌市××路××號面積102.89平方米的在房管部門房屋登記為張某某、詹華寶共有。三、2011年7月19日張某與詹華寶簽訂《離婚協(xié)議書》,約定,位于宜昌市××路××號房屋歸婚生子張俊聰所有,待其20歲后過戶到其名下。至今,該房屋產(chǎn)權未辦理變更登記。四、2013年8月12日本院受理詹華寶訴張某排除妨礙糾紛一案,詹華寶訴請判令張某搬離宜昌市××路××號房屋,2013年9月29日本院作出(2013)鄂三峽民初字第812號民事判決,駁回詹華寶的訴訟請求;詹華寶不服,提起上訴,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26日作出(2013)鄂宜昌中民一終字第00890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3年12月27日本院受理張瑛(張某某之女)訴張某、詹華寶確認合同無效一案,張瑛訴請確認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2010年11月2日簽訂的《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無效,本院于2014年3月20日作出(2014)鄂三峽民初字第00026號民事判決,駁回張瑛的訴訟請求;張瑛不服,提起上訴,2014年6月24日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鄂宜昌中民二終字第00252號民事裁定,本案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2016年2月15日本院受理張俊聰(張某與詹華寶之子)訴張某撫養(yǎng)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5月3日作出(2016)鄂0591民初139號民事判決。五、宜昌市××路××號房屋現(xiàn)由張某某、張某居??;詹華寶、張俊聰現(xiàn)未在該房屋居住。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有:《三八八廠宜昌集資建房買賣合同書》、宜市房權證宜昌開發(fā)區(qū)字第××號房屋產(chǎn)權證(復印件);《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網(wǎng)絡代開發(fā)票》、宜市房權證宜昌開發(fā)區(qū)字第××號房屋產(chǎn)權證;《離婚協(xié)議書》;本院(2013)鄂三峽民初字第812號民事判決書、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鄂宜昌中民一終字第00890號民事判決書;本院(2014)鄂三峽民初字第00026號民事判決書、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宜昌中民二終字第00252號民事判決書、本院(2016)鄂0591民初139號民事判決書。本院認為,本案原告張某某主張其與被告張某、詹華寶簽訂的《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實非房屋買賣,而是贈與,理由是張某、詹華寶未支付張某某購買房屋價款。張某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為依據(jù),主張張某、詹華寶存在欺詐、脅迫行為,也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訴請撤銷《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01011026CF08B218693)。本案爭議焦點:1、2010年11月張某某將宜昌市××路××號房屋過戶給張某、詹華寶,是買賣還是贈與;2、張某、詹華寶與張某某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是否存在欺詐、脅迫行為;3、張某、詹華寶是否存在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4、張某某的撤銷權是否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行使期間。針對本案爭議焦點,逐一闡明裁判的理由。一、本案證據(jù)不能證實2010年11月張某某將宜昌市××路××號房屋過戶給張某、詹華寶是贈與。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宜昌市地方稅務局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局開具張某某收取詹華寶6萬元購房款的《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網(wǎng)絡代開發(fā)票》,房管部門將該房屋過戶登記為張某、詹華寶共有。詹華寶主張該房屋過戶之前,張某支付了該房屋部分集資款、張某與詹華寶共同償還了該房屋的銀行貸款;張某某主張,向三八八廠購買該房屋款項均由張某某與妻子覃桂芳支付,張某、詹華寶未實際支付買賣合同約定的6萬元購房款,因而房屋過戶系贈與。本院認為,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按房屋買賣關系向國家房產(chǎn)登記機關提供《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并由國家稅務機關開具張某某收取詹華寶6萬元購房款的《銷售不動產(chǎn)統(tǒng)一網(wǎng)絡代開發(fā)票》,張某某、張某、詹華寶應對其向有關國家機關提供相關材料的意思表示及行為承擔法律后果,本院不能因張某、詹華寶未支付買賣合同約定的6萬元購房款而認定該房屋過戶系贈與。二、張某某不能舉證證明張某、詹華寶與張某某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存在欺詐、脅迫行為。張某某主張張某、詹華寶與其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存在欺詐、脅迫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1、2008年張某書面承諾“張某某對深圳路16-9-203號房屋有永久居住權,張某給張某某養(yǎng)老送終,張某與詹華寶夫妻關系和睦”,但張某未履行承諾,是欺詐;2、張某、詹華寶與張某某所簽《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名為買賣實為贈與,張某、詹華寶未支付購房對價,是欺詐;3、2011年張某、詹華寶協(xié)議離婚處分贈與財產(chǎn),違背了張某某贈與房產(chǎn)之初衷,是欺詐,且張某某對張某、詹華寶協(xié)議離婚之事自始至終毫不知情。本院認為,張某某主張的張某、詹華寶之欺詐、脅迫行為均不能成立:1、婚姻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他人離婚自由。張某、詹華寶協(xié)議離婚并分割共同財產(chǎn),是二人依法行使婚姻自由權利并自行承擔相應后果,任何人不得干涉。2、若張某、詹華寶未支付張某某購房款,系當事人對自己民事權利的處分或形成相關債權債務關系(在張某某起訴提交的證據(jù)材料復印件中有張某書寫的《欠條》“由于目前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尚欠父親張某某中南院9-2-203購房款6萬元,待經(jīng)濟條件好轉后支付”),不構成欺詐。3、關于張某的贍養(yǎng)義務及張某某的居住權。張某系張某某之子,負有贍養(yǎng)張某某之法定義務,若張某不履行法定贍養(yǎng)義務,張某某可依法行使控告等權利,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不履行法定贍養(yǎng)義務人的相關法律責任。宜昌市××路××號房屋現(xiàn)登記所有人為張某、詹華寶,張某某系張某之父,當然享有該房屋居住權,且該房屋現(xiàn)由張某、張某某居住,不存在張某某居無定所問題。三、張某某還主張張某、詹華寶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義務的具體表現(xiàn)為:1、2008年張某向張某某出具承諾書,承諾張某某對宜昌市××路××號房屋有永久居住權、張某給張某某養(yǎng)老送終、張某與詹華寶夫妻關系和睦,并騙取張某某信任,張某某才將該房屋以買賣的形式贈與張某、詹華寶。然而,張某與詹華寶協(xié)議離婚,張某某對該房屋沒有居住權,張某未履行承諾。2、多名證人出庭作證證實張某與詹華寶發(fā)生家庭矛盾過程中,張某某曾多次向證人說明,張某某將房屋贈與張某、詹華寶是希望他們夫妻和睦,張某對張某某養(yǎng)老送終,如果張某、詹華寶違反贈予協(xié)議約定,張某某將收回房屋。證人證言還證實張某某對張某、詹華寶離婚毫不知情。3、詹華寶與張某離婚后,詹華寶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張某搬離所居住的房屋,張某承諾的張某某永久居住權無法實現(xiàn)。上述張某某主張的張某、詹華寶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具體表現(xiàn),與前述張某某主張張某、詹華寶與其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存在欺詐、脅迫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基本相同。因本案證據(jù)不能證實宜昌市××路××號房屋2010年11月的過戶系贈與,對張某某關于張某、詹華寶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義務的主張,不予評判。四、張某某認為,本案系房產(chǎn)贈與的撤銷,行使的是物上請求權,屬物權范疇,不受時效影響。該觀點與張某某訴請撤銷其與張某、詹華寶簽訂的《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所依據(j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guī)定不符,上述兩個法律條款對撤銷權的行使均規(guī)定了行使期間。因本案證據(jù)不能證實張某某將房屋過戶給張某、詹華寶系贈與,張某某亦未舉證證明張某、詹華寶與張某某于2010年11月2日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存在欺詐、脅迫行為,對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問題,不予評判。綜上,本案證據(jù)不能證實2010年11月張某某將宜昌市××路××號房屋過戶給張某、詹華寶是贈與;張某某不能舉證證明張某、詹華寶與張某某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存在欺詐、脅迫行為。張某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為依據(jù)訴請撤銷張某某與張某、詹華寶簽訂《宜昌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01011026CF08B218693),沒有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400元(已減半),由原告張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許建江
書記員:王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