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工商戶,住隨州市曾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令,湖北常泰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蔣紅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隨縣動物檢疫站檢驗員,住隨州市曾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戈元敏,隨州市曾都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蔣紅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1303民初151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7年7月19日公開開庭進(jìn)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令、被上訴人蔣紅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戈元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張某某上訴請求:改判上訴人不承擔(dān)利息,不服金額為14.4萬元。訴訟費按比例承擔(dān)。事實與理由:上訴人向蔣紅某借款本金是37.2萬元,而非30萬元,雙方?jīng)]有約定利息,蔣紅某也沒有提供月息2分的證據(jù),原判認(rèn)定月息2分是主觀臆斷,不符合事實。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認(rèn)定事實屬實。
本院認(rèn)為,本案爭論的主要焦點為:雙方是否約定按月利率2%支付利息?
針對該焦點,蔣紅某稱張某某借款本金30萬元,張某某出具借條的借款金額為37.2萬元是因為雙方約定的月利率2%,一年的利息為7.2萬元。上訴人張某某稱其向蔣紅某借款本金是37.2萬元,而非30萬元,沒有約定利息。本院認(rèn)為,首先,一審開庭期間,上訴人張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已明確陳述借款本金為30萬元,與蔣紅某的陳述及蔣紅某2014年3月21日當(dāng)天向張某某轉(zhuǎn)款30萬元而張某某當(dāng)天卻出具37.2萬元借條一致,本院認(rèn)定雙方約定借款本金為30萬元。上訴人張某某二審稱其向蔣紅某借款本金是37.2萬元,前后陳述矛盾,而且在蔣紅某出借款30萬元后,對于7.2萬元也未提供要求蔣紅某支付或者修改借條的證據(jù),故該上訴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其次,蔣紅某在本案借款之前與張某某并不認(rèn)識,因張某某需要資金周轉(zhuǎn)是通過段某的介紹向蔣紅某借款,張某某與蔣紅某之間并不存在親戚或者朋友之類的特殊關(guān)系,蔣紅某將較大數(shù)額的30萬元無償借給張某某使用,與常理不符。
綜上,原判認(rèn)定事實清楚,實體處理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180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fù)擔(dān)。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艷麗 審判員 汪 莉 審判員 姚仁友
書記員:夏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