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明
賀俊梅(內蒙古律源律師事務所)
王某某
喬某某
李敬(內蒙古子陽律師事務所)
王某
牛某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包鋼支公司
任新華(內蒙古祥鹿律師事務所)
原告張明明,男,42歲,漢族,現(xiàn)住烏拉特前旗。
原告王某某,女,40歲,漢族,現(xiàn)住址同上。(二原告系夫妻)。
二原告委托代理人賀俊梅,內蒙古律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喬某某,男,漢族。
法定代理人喬文慧,男,41歲,漢族,現(xiàn)住烏拉特前旗。
委托代理人李敬,系內蒙古子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男,32歲,漢族,現(xiàn)住烏拉特前旗。
被告牛某,男,31歲,漢族,現(xiàn)住烏拉特前旗。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包鋼支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住所地包頭市昆都侖區(qū)青年路12號。
負責人李軍,系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任新華,內蒙古祥鹿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二原告訴請:要求上述被告賠償醫(yī)療費7800元、王某某的誤工費9111.7元、護理費2834.7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20元、營養(yǎng)費1120元,張明明的誤工費29492元、護理費585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320元、營養(yǎng)費2320元、殘疾賠償金50994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9327.18元、輔助器具費2200元、鑒定費800元,共計128297.45元。
本案查明的事實及相關情況
一、損害事實的發(fā)生經過及責任認定:被告喬某某系被告牛某、王某修理廠的學徒工。2013年8月7日晚上8點多鐘,被告喬某某在修理廠下班后,在被告牛某、王某未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將他人在修理廠修理的蒙LTT×××號小型普通客車開走。當被告喬某某駕駛該車輛沿烏拉特前旗東風大街向西延伸段由東向西行駛至鐵道口西側40米路段時,碰撞到行人原告張明明、王某某,造成二原告受傷,車輛損壞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被告喬某某駕車逃逸。該事故經烏拉特前旗交警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喬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二原告無責任。上述事實有當事人的當庭陳述及交警部門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予以證實,且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二、受害人的醫(yī)療情況、醫(yī)療費用及傷殘情況:二原告系夫妻關系。原告王某某受傷后于2013年8月27日至2013年9月24日在烏拉特前旗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28天,診斷為:右股骨外側髁、右股骨下段骨挫傷等。住院醫(yī)療費全部由被告喬某某支付;王某某支門診醫(yī)療費739.5元。原告張明明受傷后于2013年8月27日至2013年10月24日在烏拉特前旗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58天,診斷為:左膝關節(jié)脛骨平臺粉碎骨折,右側腓骨小頭骨折,L3、4棘突、L4左側上關節(jié)突骨折等,支住院醫(yī)療費15785.36元,門診醫(yī)療費1742元,另支胸腰椎固定支具2200元。張明明傷情經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因二原告的醫(yī)療費大部分為被告喬某某支付,現(xiàn)二原告要求賠償醫(yī)療費(包括門診費用)7800元,雖被告喬某某不認可,但原告張明明的住院醫(yī)療費票據(jù)及二原告的門診醫(yī)療費票據(jù)均為二原告持有,費用共計17996.86元,大于二原告請求數(shù)額,且被告喬某某又不能提供證據(jù)證實其主張。故本院對二原告要求賠償7800元醫(yī)療費的主張予以采信。對二原告要求賠償胸腰椎固定支具2200元的請求,因無醫(yī)囑建議,應屬私自購買,本院不予支持。
三、誤工費:對原告王某某誤工費,因無具體誤工期限的醫(yī)囑、鑒定結論,應按實際住院28天計算;張明明的誤工費應從受傷之日計算至評殘前一天,即第一次評定日2014年3月13日,該二人誤工費應按2014年自治區(qū)上一年度居民和社會服務業(yè)的行業(yè)標準計算,即,王某某36953元÷365天×28天=2835元;張明明:36953元÷365天×193天=19540元。
四、護理費:王某某2834.75元,張明明5872元,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五、住院伙食補助費:王某某1120元,張明明2320元,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六、營養(yǎng)費:因王某某無加強營養(yǎng)的醫(yī)囑建議,本院不予支持。張明明因構成傷殘,故按相關標準計算40元×58天=2320元,本院予以支持。
七、殘疾賠償金:張明明構成十級傷殘,50994元,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八、精神損害撫慰金:張明明3000元,被告均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九、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二原告兒子張智華,xxxx年xx月xx日出生,已滿18周歲,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告張明明父親張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xiàn)年63周歲,母親李娥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xiàn)年60周歲,根據(jù)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guī)定均已達到退休年齡,應視為既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因均為農業(yè)家庭戶口,該二人有三個子女,應按自治區(qū)2014年上一年度農牧民生活消費標準計算,即,張偏7268元×17年÷3人×10%=4119元,李娥女:7268×20年÷3人×10%=4845元。
十、鑒定費:800元,是為了查明和確定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支出的必要、合理的費用,本院予以采信。
十一、車輛保險情況:被告喬某某駕駛的蒙LTT×××號小型普通客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一份。本起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
判決結果
本院認為,本案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門已作出明確的責任認定,即被告喬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被告喬某某對該認定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因此,被告喬某某應承擔全部過錯責任及賠償責任。同時,被告喬某某雖未滿18周歲,但其發(fā)生事故時是學徒工,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因被告保險公司承保了被告喬某某駕駛車輛的交強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因此該保險公司應在該責任保險的責任限額內按項先行賠償二原告的各項損失,被告王某、牛某雖是該車輛修理廠的責任人,但被告喬某某是在下班后,未經該二人同意,且該二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開出去發(fā)生的交通事故,故該二人不承擔本案的賠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二條 ?、第四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二原告的各項損失為:王某某誤工費2835元、護理費2834.7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20元;張明明醫(yī)療費7800元、誤工費19540元、護理費587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320元、營養(yǎng)費2320元、殘疾賠償金50994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8964元、鑒定費800元,共計108399.75元;由被告保險公司在承保車輛的交強險中賠償104039.75元,下剩4360元由被告喬某某賠償,上述賠償款于判決書生效后十五日內履行完畢。
二、駁回二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確定的期限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的利息。
案件受理費3569元,由被告保險公司負擔2381元,由被告喬某某負擔50元,超標的訴訟費1138元,由二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本案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門已作出明確的責任認定,即被告喬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被告喬某某對該認定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因此,被告喬某某應承擔全部過錯責任及賠償責任。同時,被告喬某某雖未滿18周歲,但其發(fā)生事故時是學徒工,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因被告保險公司承保了被告喬某某駕駛車輛的交強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因此該保險公司應在該責任保險的責任限額內按項先行賠償二原告的各項損失,被告王某、牛某雖是該車輛修理廠的責任人,但被告喬某某是在下班后,未經該二人同意,且該二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開出去發(fā)生的交通事故,故該二人不承擔本案的賠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二條 ?、第四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二原告的各項損失為:王某某誤工費2835元、護理費2834.75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20元;張明明醫(yī)療費7800元、誤工費19540元、護理費587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320元、營養(yǎng)費2320元、殘疾賠償金50994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8964元、鑒定費800元,共計108399.75元;由被告保險公司在承保車輛的交強險中賠償104039.75元,下剩4360元由被告喬某某賠償,上述賠償款于判決書生效后十五日內履行完畢。
二、駁回二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確定的期限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的利息。
案件受理費3569元,由被告保險公司負擔2381元,由被告喬某某負擔50元,超標的訴訟費1138元,由二原告負擔。
審判長:張永恒
審判員:蒙俊霞
審判員:鄭新亮
書記員:陳晉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