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現(xiàn)住沽源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河北金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郭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現(xiàn)住沽源縣。
原告張明某與被告郭某某債務轉移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5月1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明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被告郭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張明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事項:1、判令被告歸還借款本金280000元;2、判令被告給付到期利息60000元;并要求利息繼續(xù)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3、被告負擔訴訟費。事實與理由:被告欠我借款28萬元并于2013年11月7日出具了借條,約定月利息0.03元,每月一結。被告主動履行5個月利息,后來被告用地板磚抵頂利息140000元,本金及剩余利息截止目前沒有給付(借款產生的詳細過程:田某曾經向我借款280000元用于建設工程蓋賓館,被告購買田的賓館,由于資金不足,田某建議經我同意,將280000元借款轉被告名下,被告重新打欠條,月利息3分)?,F(xiàn)依法起訴,望人民法院根據事實依法裁判。
郭某某辯稱,原告所說的不屬實,沒有那么回事,我是給他打過條,但是他沒給我錢,我也沒有替田某還錢。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11月7日,被告郭某某向原告張明某出具借條一張,借條內容“今借到張明某現(xiàn)金貳拾捌萬元整(280000元正)”。被告于2014年3月8日、2014年5月27日向其支付的11200元、5400元。
本院認為,本案案由雖為民間借貸糾紛,但據原告陳述其并未向郭某某實際出借現(xiàn)金,被告為何在未取得借款的前提下向原告出具了借條?被告郭某某經營“佳樂建材城”,從事商業(yè)活動多年,對于借款程序應當熟知,但本案中其在尚未取得借款的前提下,就書寫了借條并交給了原告,明顯是違反了一般慣例的,被告對此也語焉不詳,不能清晰的作出解釋。另被告郭某某向本案中第三人田某購買“和旭賓館”屬實,二人存在經濟往來,且只有證人田某一人出庭作證,其證言尚不足以否定原告的借條。綜合原告的陳述及舉證,本案案由應當是債務轉移合同糾紛。該筆債務的償還義務人已發(fā)生轉移,新的債務人現(xiàn)為被告郭某某,其應當對該筆債務承擔償還責任。原告提交的借條中,雙方對于280000元款并未書面約定利率,視為不支付利息,對原告要求的利息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自述被告2014年3月8日、2014年5月27日向其支付的11200元、5400元應認定為被告償還的本金,應從280000元中扣除。對于原告陳述的2013年11月7日、2013年11月29日向其支付50000元、6000元,原告說并非用于償還280000元借款而是用于償還案外人田某先前向其借的580000元的利息。假如原告所述屬實,被告只接手580000元中的280000元債務,卻為何要對全部的580000元借款支付利息,豈非多此一舉?且原告前后2次開庭審理中,原告對這56000元的陳述也互相矛盾,該筆56000元應認定為用于償還280000元債務,也應當從中扣除。另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陳述曾從被告處拉地板磚頂賬,但被告不予認可原告陳述的頂賬行為,而是認為系原告向被告賒購貨物,此系另一法律關系,可另案處理。綜上所述,被告郭某某應當再償還原告20740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郭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原告現(xiàn)金人民幣207400元;
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400元,由原告負擔2496元,被告負擔3904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楊樹成
審判員 羅濤
人民陪審員 王楠
書記員: 周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