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張某起,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住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蔣坎貴,河北中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趙四新,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住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愛民,獻縣鑫名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獻縣樂壽鎮(zhèn)東武莊村民委員會,住所地獻縣樂壽鎮(zhèn)東武莊村。
原審原告:朱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住獻縣。
上訴人張某起因與被上訴人趙四新、原審原告朱某某、原審被告獻縣樂壽鎮(zhèn)東武莊村民委員會不當得利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獻縣人民法院(2018)冀0929民初138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1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張某起委托訴訟代理人蔣坎貴,趙四新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愛民,朱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經查,一審法院系依據東武莊村分地登記表、戶主為張培河的常住人口登記表等證據認定趙四新對在東武莊村分得的土地1.8畝享有承包經營權,該認定應屬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并無不當。張某起以村委會在另案中出具證明所載人均畝數不同進而否認上述事實,其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另外,民訴法解釋第一百一十五規(guī)定了單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證明材料,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及制作證明材料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并加蓋單位印章。本案張某起在二審中所提供的村委會說明應屬上述規(guī)定中“證明材料”的范疇,而上述說明中僅加蓋了村委會的印章,并未有村委會負責人及制作證明材料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故根據上述規(guī)定本院對上述說明的證明力不予認定,對張某起關于補償款每畝8萬元中,有一部分是地上物補償和其他補償,屬于實際承包人所有,真正的土地補償是每畝4.2萬元的主張亦不予采信。最后,趙四新在分配土地補償款時雖已不是東武莊村的集體成員,但根據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其仍對該村1.8畝的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同時其對該土地所產生土地補償款亦享有權利,一審法院如此認定,于法有據并無不妥。綜上,一審法院認定案件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劉曉莉
審判員 李霞
審判員 付毅
書記員: 李志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