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麻城市人,務工,住麻城市。
委托代理人馮洋,湖北從天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人,務工,住武漢市新洲區(qū)。
委托代理人鄧岳,湖北光程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上訴人張某華為與被上訴人余某某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麻城市人民法院〔2015〕鄂麻城民一初字第0070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3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詹德先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倪志勇、朱衛(wèi)參加的合議庭,于2016年4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華及其委托代理人馮洋,被上訴人余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鄧岳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2013年10月份,張某華將其在他人處承接的位于麻城市黃金橋開發(fā)區(qū)正方圓工業(yè)園部分廠房墻面粉刷工程承包給余某某施工,實行包工不包料,雙方就施工價格、施工范圍等權利義務進行了口頭約定,余某某接到工程后于2013年11月16日開始雇請工人一起施工,在施工期間余某某本人或委托雇請的工人自2013年11月29日至2014年1月6日在張某華處預支了部分工程款,該工程于2014年1月11日完工,后雙方對工程款進行了結算,扣除余某某預支的款項外,張某華還下欠工程款144400元,張某華向余某某出具了欠條一份,上面載明:“欠到工程款拾肆萬肆千元,小寫144400元,張某華,2013年元月19日”。后余某某多次摧要,張某華僅償還了1000元,還下欠143400元?,F(xiàn)余某某訴請要求判令張某華盡快支付下欠的工程款,并承擔本案訴訟費。
原審認為,本案主要存在以下兩個爭議焦點:一、張某華向余某某出具工程款欠條的真實時間如何認定。庭審中,雙方均認可余某某僅承包此一個工程,且該工程于2013年11月16日開始施工,自2013年11月29日至2014年1月6日余某某本人或委托其雇請的工人在張某華處預支了部分工程款,該工程于2014年1月11日完工,完工后雙方據(jù)實對工程款進行了結算。結合雙方認可的客觀事實,可以推斷出張某華向余某某出具欠條時間不可能在該工程開工之前,應在工程完工雙方進行結算之后,即張某華向余某某出具欠條的真實時間應為2014年元月份,并非張某華在欠條上落款的“2013年元月19日”,在2013年11月16日前雙方并無債權債務關系。張某華辯解其出具欠條在先,余某某預支工程款在后,要求債務互相抵消的意見明顯不符合客觀事實,故對張某華的該項辯解意見依法不予采信。二、關于余某某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本案的訴訟時效為二年,事實上余某某在張某華處承包的工程至2014年1月16日才完工,張某華向余某某出具欠條的真實時間為2014年1月19日,至余某某起訴時本案顯然未超過二年訴訟時效。張某華以余某某起訴超過訴訟時效要求判決駁回余某某訴訟請求的辯解意見不予采信。
故原審認為,張某華將其承包的屬于勞務性質的部分工程發(fā)包給余某某施工,雙方就此口頭約定的施工合同屬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該工程已經竣工驗收,雙方已對工程款進行了結算,該結算行為有效,余某某據(jù)此要求張某華支付下欠工程款的訴訟請求依法應予支持,張某華的辯解意見不符合客觀事實,且于法無據(jù),不予采信。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六十六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張某華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余某某支付下欠的工程款143400元。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屬實。
本院另查明,張某華在二審庭審中認可出具欠條的時間為2014年正月十九日(即2014年2月18日)。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張某華是否付清了余某某的工程款。張某華上訴稱其已經付清了余某某工程款,證據(jù)是2013年11月29日至2014年1月6日有余某某簽字的支取費用的條據(jù)。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張某華與余某某于2014年正月十九日(即2014年2月18日)進行了工程款結算,并出具了欠條,而余某某簽字支取費用的條據(jù)出具的時間均在2013年11月29日至2014年1月6日之間,即均發(fā)生在雙方結算之前。張某華無證據(jù)證明已支取的費用在結算時沒有納入,故其上訴認為上述費用應在結算款中扣除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恰當,本院依法予以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160元,由上訴人張某華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詹德先 審判員 倪志勇 審判員 朱 衛(wèi)
書記員:胡晨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